對於壹些地方小升初搖號,您怎麽看?
記得是2000年過後,我們這個小縣城出現了小班,顧名思議,小班人數少,老師好管理。抽調公辦學校有經驗、負責任的老師去上課,硬件比普通學校好,但學費比普通學校高不少,畢業後可直接升入當地重點中學讀書。這壹舉動讓全市家長瘋狂,當時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就是“妳壹定要考入某某學校”。記得每年七月初,就出現熬夜排長隊報名的盛況,有些家庭是幾代人換班排隊,只為孩子爭得進入這個學校學習的機會。當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隨著經濟的發展,家長眼界的開闊,其它名校的宣傳,家長們又把視線轉向了本地以外的學校,認為那些地方師資更強,硬件更好,能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唧裏學費高去哪裏,家長們很有錢嗎?不是,不少家庭都是省吃儉用,送孩子去讀高價書,他們看中的是那些學校的教育資源,看中的是從這些學校走出來的精英們,所以都紮堆擠名校。
我們也經常看到報道:衡水中學、毛坦廠中學等網紅學校,為當地第三產業以及服務業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並帶動了周邊經濟的發展。有些地方教育產業化,並成了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這無疑給壹些地方政府打了壹劑強心針,不少地方政府紛紛效仿,著力打造名校,吸引生源,想通過發展教育來提振經濟。可以想見,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將更加凸顯。
.回到題主的問題上來,過去小升初是通過掐尖或繳高價來搶占教育資源,現在文件規定不能掐尖了,誰都想上好學校,但所謂的好學校又有限,那怎麽辦?搖號,看各人的運氣。看似比較公平,實者透著教育的尷尬和無奈。孩子的命運掌握在搖號這只手中,是不是多多少少有些悲哀的感覺呢?
搖號只能治標不能治本,還會滋生出新的矛盾,我覺得教育均衡發展是當務之急。
小升初搖號已是壹種普遍現象了。主要存在於城區優質學校,其普遍程度與城市發展水平正相關。
表面上看,這是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但本質上卻是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所致。
城鎮化加速的同時,與城市發展配套的教育資源卻未能同步跟進,於是出現學位緊張、供不應求的局面。
以筆者所在縣為例。縣城有壹所“民辦公助”寄宿初中,位於核心城區,聚集了優質教育資源,雖收費較高,但仍受熱捧。另壹所老牌實驗中學,屬於義務教育學校,口碑良好,是家長學生的第二選擇。
近年來,這兩所學校的招生數年年攀升,已經超過了校園硬件的支撐極限,幾乎所有班級人數都突破了66人超大班額數限制。而想進這兩所學校讀書的學生仍源源不斷地湧入,其中寄宿學校情況尤甚。
最初,緊缺搶手的學位給誰,學校可以決定,校長可以決定。這就使校長職位變得炙手可熱。接著,主管部門領導插手,各種勢力紛紛插手。最終導致學位分配變成權力者的 遊戲 ,造成極壞 社會 影響。
為化解入學難題,實現 社會 公平,我縣約五年前開始,對寄宿初中招生采取搖號方法。在全縣範圍內招生,公示招生總數,報名時間和搖號時間,中簽者取得入學資格,未中簽者按劃片招生原則就近入學(寄宿中學周邊居民劃片到相應義務教育學校)。
雖然搖號入學也有壹些漏洞,比如有人用多張不同身份證報名參加搖號,實際上卻只有壹名學生需要入學。三張身份證中簽哪張,便冒名頂替哪個,至於人、證不符,再慢慢想辦法公關。或者學校擬招生800人,卻僅放出500個名額,等等。
但,在學位遠遠供不應求的現狀下,搖號仍不失為壹種相對公平的方法。
有人認為,優質校也應與其它普通學校壹樣,遵循劃片招生大原則。這種看似公平的做法,實則最不公平。因為優質校壹般位於核心城區,區域內居民本多數人為 社會 中上階層,本已盡享改革發展紅利,豈能再次獨享優質教育資源?
有人認為,優質校應與城區其它學校合並,再放開招生,這樣就能解決學位緊張問題。這個思路有 探索 的價值,但存在制度和管理上的困難,尚不太現實。
要破解入學難題,應多措並舉。壹是要統籌兼顧 社會 經濟的平衡發展,二是要大力發展民辦教育,引入 社會 力量辦優質學校,三是要發展師範教育,提高教師地位待遇,完善教師區域內流動機制,整體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從而最大限度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變相打壓私立學校 均衡壹下公立和私立的生源及資源配置 運氣也是壹種實力 要改變命運 那就中考再戰吧 畢竟初中升高中還是不敢搖號的 另外 上海中考是可以復讀的[淚奔]
搖號上學,我們的教育公平嗎?
我們這邊最近因為小升初搖號上學引發了不少風波,很多家長、學生齊聚市政府門口要求還他們上學的權利……關於我們地方的狀況,談談看法。
問題很多,有那麽多學校,為什麽偏偏都要擠破頭去上那壹所學校?
為了資源平衡,文件規定不允許通過考試的形式拔尖,沒有考試,通過搖號的方式就能實現真正的公平嗎?
首先,擠破頭去上這樣壹所私立學校,其實也反應著我們公立學校存在的問題,初中還屬於義務教育階段,寧肯花大價錢去上私立學校,也不想去公立學校,為啥?因為升學率,因為前途,如果公立學校的成績都杠杠的,誰還會去上私立學校。
搖號的原因官方給出了解釋,小升初不讓通過考試拔尖,學校可以自由選擇方式隨機錄取。關於搖號,很多家長說出自己的疑惑,感覺不公平,其實不管是否真的存在暗箱操作,沒有被選上的肯定會有很多的意見,甚至出現很多的故事,這是無法避免的。如果無法讓大家都滿意,這樣,只會讓教育中的矛盾越積越多。
現在我們縣城所有的公立學校都有所謂的私立學校作為分校,我感覺這是壹種極其不 健康 的發展狀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我們的根基不能動搖,教育不是為了賺錢。
難以理解,上學搞得跟買獎票壹樣。這是教育出了大問題了。
小升初還是九年義務教育,應該按照學區來招生,但有些學校因為占有優質教育資源,成為香餑餑,人人爭著上,使本來足夠的學位變得緊張了。
這是教育不公平的表現,須引起教育部門重視。
搖號上初中,沒聽說過,也是個奇葩。
初中是九年義務教育,屬於普及教育,但因涉及到人生的第壹次大考----中考,所以家長很是重視上什麽樣的初中學校, 擇校現象很是嚴重。 家長想法設法把孩子送到知名的初中學校上學,期待孩子在學風好的學校能夠有個好成績,以便考上壹個好高中。所以就出現了上學紮堆的現象,好學校人滿為患,不好的學校冷冷清清。
於是教育單位為了杜絕這麽嚴重的擇校,學校招生能夠均衡, 所以規定初中按片區招生 ,也就是就近上初中,因為有這個規定,所以才有“ 學區房” 這個詞的出現,而且知名學校附近的學區房的房價高的驚人。
但是,為了讓孩子能上壹個好初中,家長也是煞費苦心 ,找熟人,拿高價,咬牙買學區房等方式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當然學校即有益處也有為難之處,學校領導會有推脫不了的人情,逃脫不了的上級的壓力,也有高額費用的誘惑, 社會 公眾的壓力等等。學校也會想出很多對策,所以才有搖號上初中這樣奇特的方法 。這種方法貌似合理,其實不合理, 因為不是科學的方法,只是靠運氣而已,和成績無關,和評價無關,也許也有暗箱操作之嫌。
當然,隨著加強教育措施的實施力度,對教育的違規現象的嚴懲,現在的擇校沒有這麽瘋狂,可也是熱度不減。期待教育單位拿出更有力的措施,讓教育更加均衡些,更公平些。
垃圾要分類,可回收再利用的和直接當豬飼料的,不要混在壹起,全國推廣。
看似無奈之舉,也看似公平,其實深層次的原因就是學區房的限制。教育是公平的,教育資源更是公平享受的,每個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搖到好的學校皆大歡喜,搖到所謂不好的學校,壹方面影響了家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畢生訴求,另壹方面也把孩子給無形之中拖入了只對搖號期盼而不是把心思都放在學業上了。
希望主管部門高度重視,真正拿出可行方案,解決孩子公平享受教育資源的權利。
小升初搖號即平均了教育資源,又緩解了學區房的房價壓力。給了學生壹個相對公平的機會進入到教育資源好的學校,同時也能帶動其他學校對於教育資源的投入,縮小學校之間升學率的差距。每年畢業季都是學區房漲價的時候,要麽高價賣房要麽高價租房,給學生家長帶來較大的經濟壓力。搖號之後不論離學校遠近都有上好學校的機會,但同時學生上學可能不是太方便。
小升初搖號決定初中就讀的學校,個人覺得比較可笑吧,很像沒辦法做決定時的拋硬幣,看似問題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