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經常使用保鮮膜有何危害?

經常使用保鮮膜有何危害?

危害人體健康的PVC保鮮膜在國外已禁用,但還在中國大行其道;日韓國內已禁止使用PVC保鮮膜對食品保鮮,其大量PVC保鮮膜銷往中國——目前,PVC保鮮膜引起了公眾和北京市、國家相關部門的高度關註。

日韓禁用轉道中國

9月2日,中國包裝網刊登了題為“美國:保鮮膜包食品有害健康”的文章,介紹PVC(聚氯乙烯)

含有的有害物質很容易析出進入人體。

10月13日,《第壹財經日報》等刊登《全球禁用日韓將致癌PVC保鮮膜轉道中國銷售》的文章。報道稱,由於在本國遭禁,日韓的PVC食品保鮮膜大舉進入中國。目前超市生鮮產品如蔬菜、水果及熟食包裝中仍在大量使用PVC保鮮膜。

北京環保餐具聯合組織秘書長、中國包裝資源綜合利用委員會副主任董金獅介紹,目前市場上出售的保鮮膜從原材料上主要分為三大類,PVC(聚氯乙烯)是其中的壹類,相對於PE、PVDC產品,PVC保鮮膜透明性好、不容易破裂,同時具有很好的黏性。使用PVC食品保鮮膜壹個人壹分鐘可以包二十幾份商品,同時還可以用機器包裝,這是超市願意大量采用PVC保鮮膜的原因。

PVC保鮮膜可能有什麽問題?

PVC保鮮膜為什麽對人體健康有危害?董金獅介紹說,為了增加黏性、透明度和彈性,PVC保鮮膜在制造時加入了增塑劑。目前國內市場上使用的PVC保鮮膜大多是以乙基己基胺(DEHA)為增塑劑,DEHA對人體內分泌系統有很大破壞作用,會擾亂人體的激素代謝,它極易滲入食物。“家庭用的保鮮膜,只要產品說明中標註的主要成分不是PVC,就可以購買。如果標註是PVC材料或標註不詳的,建議消費者謹慎對待。”董金獅提醒說。

國家塑料制品監督檢驗中心主任翁雲宣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PVC保鮮膜中的增塑劑對人體會造成致癌作用,特別是造成內分泌、荷爾蒙的紊亂。

國外禁用,何以中國暢行?

據董金獅介紹,英國在十幾年前就懷疑PVC保鮮膜中的增塑劑DEHA可能對人體有害,從此禁止使用這種保鮮膜。歐洲早在數年前就禁用PVC作為食品包裝材料。美國、新加坡等國也已全面禁用PVC包裝材料。2000年和今年4月,日本和韓國分別禁止使用PVC保鮮膜。日韓兩國的這類企業將產品大量銷往中國,有些企業還在中國建立了生產基地。

國外禁用,何以中國暢行?董金獅分析說,我國目前使用的《食品包裝用品聚氯乙烯成型品衛生標準》制定於1988年,但PVC保鮮膜是從1995年開始逐漸進入中國的。由於中國沒有針對PVC保鮮膜的專門標準,都是按照出口國的相關標準對其進行鑒定。符合出口國的標準就允許進口。

衛生部衛生監督中心衛生標準處有關人士證實,目前衛生部還沒有專門針對PVC保鮮膜制定的國家標準。

評估後北京會采取行動

昨天下午,北京市食品安全辦與多位行業專家召開評估會,對PVC保鮮膜進行綜合性評估。評估完成後,北京市食品安全辦將根據結果立即向市民發布相應的消費警示,提醒市民在購買和使用中的註意事項。

北京市工商局與會人員透露,食品安全部門將依據現有事實,從技術層面對PVC保鮮膜展開評估,以確定下壹步的行動方案,並為執法提供參考。

由於1988年的國家標準已經相對滯後,而新標準的制定需要壹整套嚴格的程序,因此北京市會根據評估結果盡快對此事作出反應,最大限度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衛生部也正在關註PVC保鮮膜事件。衛生部衛生標準處人士表示,本周衛生標準處就會組織專家對20多種包裝材料衛生標準進行研討,屆時,會討論PVC保鮮膜的問題。

南方周末:追問PVC保鮮膜 它們真的會致癌嗎

日期:2006-1-20 16:46:00 [Host01.Com] 訪問: [全屏查看全文]

〔回放〕事件驚動政治局

持續的保鮮膜事件引起了中央政治局有關領導關註。在高層責成下,國家質檢總局已於近日組織了PVC保鮮膜國家專項監督檢查。

“對生產和銷售環節當中,發現的產品質量問題,都要進行查處。”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蒲長城說。

把“食品伴侶”推上風口浪尖的是《全球禁用日韓致癌保鮮膜轉道中國》的報道:“PVC保鮮膜含有致癌物質,對人體危害較大。由於在本國遭禁,日韓聚氯乙烯———PVC———食品保鮮膜大舉進入中國。目前,LG、三菱、三榮三大品牌即占國內市場近80%份額。”而致癌的主要成分是DEHA———壹種增塑劑,可以增加產品的柔軟度。

中國曾先後制定了3個與PVC保鮮膜有關的食品包裝材料加工標準,只要按照這些標準生產的產品就可用於食品包裝。

這三個標準都是由衛生部制定頒布的,根據機構職能劃分,新的標準制定工作將由國家質檢總局負責。

〔探究〕DEHA的致癌作用被誤讀?

經通標標準技術服務公司(SGS-CSTC)有關專家核實,DEHA應該是“己二酸二乙基己基酯”,而不是目前眾多媒體所指的“乙基己基胺”。經查,“乙基己基胺”並不屬於增塑劑類物質,也未應用於塑料添加劑行業。

SGS成立與1878年,總部設在瑞士,目前在12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1000多家分支機構和實驗室,其中國分公司設於上海等地。

“DEHA不是目前資料中所稱的致癌物質。目前沒有明確的資料表明DEHA能令人類致癌,因此國際癌病研究所將其列為‘不能分類為人類致癌物’,而非絕對致癌物。也沒有查到有關乙基己基胺致癌的資料。但美國、日本和世界自然基金(WWF)會已將該物質列為可能損害人體內分泌系統的物質。”SGS有關專家稱。

〔調查〕PVC保鮮膜影響人體內分泌

SGS調查報告顯示:市售保鮮膜通常以PE(聚乙烯)、PVC(聚氯乙烯)材質最常見。PVC包裝膜中含有大約14%~38%增塑劑。增塑劑能夠改變人內分泌系統的正常功能,並可對某些器官或後代有害,如同慢性毒藥,很多反應是短期內無法覺察的。主要汙染魚、肉、蛋及乳制品。

增塑劑主要通過包裝材料悄然潛入食品中。增塑劑濃度、貯存時間、溫度、食品脂肪含量和接觸面積,都會對它進入食品的量產生影響。比如,食物油脂含量越高,加溫時保鮮膜中的添加劑與油脂產生的相互作用越大。所以,目前市場上的大部分保鮮膜不能直接包裝高油脂食物。

目前,國內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的幾種增塑劑包括:

1.己二酸二酯(DEHA)———主要存在於PVC保鮮膜中。

2.雙-異壬基己二酸(DINA)———尤其是PVC包裝的魚醬、炸丸子和燒賣中含量最高。

3.烷基酚———被廣泛地用作塑料增塑劑、工業用洗滌劑、農藥乳化劑、紡織行業的整理劑等。

4.鄰苯二甲酸酯(PAEs)———被大量地用作塑料的增塑劑和軟化劑,也普遍用作驅蟲劑、殺蟲劑的載體, 化妝品、合成橡膠、潤滑油等的添加劑,塑料、箔片印刷用墨水的添加劑。

5.雙酚A(BPA)———制成的塑料產品用於食品和飲料的包裝,包括:光盤、食品罐頭襯裏、傳真紙、粉末顏料、安全頭盔等,會降低精子數,增加睪丸癌、前列腺癌等與激素相關癌癥的發病率。

〔應對〕給消費者支招

在目前PVC保鮮膜還不能完全被替代的情況下,專家建議消費者可以采取以下的行動來保證食品的安全:

1.盡量選擇耐高溫的PE保鮮膜而不是PVC保鮮膜。

2.購買食品時,盡量認準食品級塑料包裝———當購買生鮮食品時,沒有標識的保鮮膜有可能是PVC保鮮膜。

3.盡量避免食品與保鮮膜的直接接觸,推薦采用紙質包裝。

4.用微波爐加熱食品時,避免使用保鮮膜,而采用專門的微波爐加熱器皿。

〔橫比〕歐盟立法嚴管

在歐洲,有非常嚴格的法規來界定針對不同食物的保鮮膜,他們還給予保鮮膜專門的編號。例如:包裝普通肉類、香腸和冷凍食品的4號保鮮膜,不能用來包裝黃油、奶油等食物;而可用於微波爐煮食的1號保鮮膜,能以包裝所有的食物。

對於PVC保鮮膜微波爐使用的安全性,歐洲有專門的實驗室對此進行檢測。比如對於微波爐用保鮮膜,最主要的是檢測食品連同保鮮膜壹起在被加熱的條件下,膜中是否有有害物質進入食物。

最近,有關機構正在制訂更嚴格的規定———對材料中“增塑劑”成分的使用限制。法國林帕克公司已推出了最新的油脂食物專用保鮮膜,達到歐洲新法規的標準。

〔期望〕新國標何時出臺?

保鮮膜的安全性引起國人重視,不是沒有原因的。對食品級聚氯乙烯成品的國家標準,還是在17年前衛生部頒布的。問題在於我們是否能夠對PVC保鮮膜材料加以深入研究,從而制定相關的法規和標準來規範其使用,並依托有效的品質安全保障體系來進行長效監督。

PVC事件讓我們再次聚焦消費安全,以及其背後的管理問題。無論是監管部門還是商家、廠家,都應該更加采取更全面、更有效的措施來提高產品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