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服熊孩子打架?
只有我們父母做好正確的處理,
打架才會成為孩子們成長的回憶,
而不是心裏的陰影。
我最近偶然看了壹檔萌娃真人秀節目,本來是沖著幾個小萌娃去的,卻意外被劉濤處理兩個孩子打架的橋段圈了粉,劉濤的做法值得每壹個家長深思,做錯事情不可怕,但要勇於承認並努力改正錯誤。
節目中劉濤的身份是“園長”,另壹位演員曾舜的身份是“副園長”,主要負責照顧6個來自不同地區的小朋友。
其中兩個萌娃因為瑣事吵了起來,還動了手。兩個小家夥都哭了起來,各自都有自己滿肚子的委屈。副園長先發現了情況,對兩個孩子進行調停。
副園長先是問了兩個孩子因為什麽吵架,得知是穿黃色衣服的孩子泰勒,用海綿泡沫搭建了壹個城堡,卻被穿紫色衣服的孩子子祺用魔法棒給弄倒了,子祺的魔法棒恰恰還是泰勒送給他的。所以泰勒要求子祺把魔法棒還給自己,子祺不肯,泰勒就打了子祺,其間兩個人還說了臟話。
副園長首先讓把城堡弄倒的子祺道歉,又讓兩個孩子為互相說臟話道歉,但泰勒氣憤的表示:“我可以說對不起,但是我不會原諒他”,子祺也委屈的喊“我也是!”,兩個孩子的關系更加僵化,眼看著矛盾更加升級。
這時候作為園長的劉濤過來解決兩個小家夥的矛盾。
她的第壹步,先耐心平和的留心觀察,安撫平復兩個孩子的情緒。
因為泰勒被副園長抱著,所以劉濤走到被打的孩子子祺跟前,壹邊摸摸子祺的頭,溫柔的問他:“我看看,打到哪兒了?”。
聯想泰勒今天壹天的舉動,劉濤跟子祺解釋:“我覺得哥哥不是因為這個,哥哥是生小豆子的氣了,因為今天小豆子壹直都沒有那麽乖,是不是?”
小豆子是泰勒的小狗狗的名字,泰勒壹直為小豆子最聽他的話而感到驕傲,但是今天壹整天,小豆子都不配合泰勒,讓泰勒有很深的挫敗感。
劉濤的話,果然也猜中了泰勒的心事,泰勒表示:“我本來脾氣就不好,他還這樣子”
找到泰勒情緒的根源,劉濤再跟解釋:“那弟弟也不是故意把這個弄倒的,他也不知道妳心情不好啊”
泰勒抗議:“他是故意弄倒的”,子祺情緒應該是被安撫下來了,跟泰勒說“我把它重新碼上”
但此時的泰勒依然不肯原諒子祺,他表示要回房間,走之前還把小海綿扔向劉濤和子祺的方向。在劉濤看來,泰勒這樣的行為是在發泄自己內心的情緒,因為小海綿不會造成什麽傷害,所以是可以給泰勒壹個情緒出口的。
可取之處:
小孩子之間互相打架吵架,發脾氣,說臟話,幾乎是成長必修課。我們不願意孩子做欺負別人的“狼”,更不忍心讓自己孩子成為被人欺負的“羊”,所以常有父母以遇到兩個孩子發生糾紛,先表現得非常緊張,急於問明是非,甚至參與到爭執中來大打出手,但這樣往往容易給孩子造成更嚴重的影響。
作為成年人,我們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然後去安撫好孩子的情緒。要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冷靜、耐心和力量,讓孩子們知道這個事情傷害和糾纏都告壹段落了,是可以放松和平靜的時候了。
第二步,還原事件真相,原則性問題及時處理,教會孩子正確的解決方式
為了解決兩個孩子之間的矛盾,劉濤找到節目組觀看完整錄像視頻,了解實情後,陷入深思。
先去看壹下孩子們現在的狀態,是否適合交流談心。
劉濤獲得泰勒的允許,進入房間跟泰勒詢問事情的原由,想要幫助泰勒消化今天不快的情緒,但當劉濤發現,泰勒所有的話語都是在幫助自己的立場,甚至不惜撒謊。
劉濤意識到,這個問題很嚴重。
然而劉濤並沒有揭穿泰勒的謊言,而是帶著泰勒來到了錄影室,觀看自己與鄭子祺打架的這壹視頻。
壹邊抱著泰勒,壹邊站在泰勒的角度,幫他分析自己存在的問題,在劉濤的引導下,泰勒也深刻的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保證要做壹個好哥哥。
劉濤去找壹個人回房間的泰勒,再次耐心跟泰勒詢問事情的緣由。泰勒此時平靜了很多,復述了子祺拆他城堡,不給他魔法棒的事情。解釋自己生氣是因為“從來沒有人對我那麽沒禮貌過”。
劉濤看泰勒依然對子祺怨恨很深,就順著泰勒提的禮貌的話題提示道:“但是妳忘啦,打人是妳先打的,罵人也是妳先罵的”
泰勒馬上維護自己:“我是打他了,但是他也打回來了,打在我打他的同壹個地方”。
當泰勒點頭表示認同的時候,劉濤開始引導泰勒講關鍵性的問題:“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妳今天真的打他了,妳再有所有的不高興,妳打人是對的還是錯的?”
泰勒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給自己找理由說:“但有時候,我還是控制不住”。
劉濤:“對,這就是我們的問題,但是我希望妳能夠跟園長保證,要學會控制妳自己,如果妳覺得有任何的不舒服,或者別人惹到妳,妳想警告他的時候,妳來告訴我。妳說他讓我很不舒服,我怕我控制不住,可不可以讓他不要這樣。然後園長去跟他說,好嗎?”
可取之處:
劉濤的這段話是非常有實用性的,首先她引導泰勒自己說出了自己的問題:“無法很好的控制情緒”,之後她幫泰勒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遇到這種事情,來找園長尋求幫助”,給了泰勒正確表達問題的語言模板:“我怕我控制不住,可不可以讓他不要這樣”。
很多孩子之所以會選擇用暴力去解決問題,常見的原因之壹就是他不知道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立場,找不到除了暴力之外的,其他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果我們父母老師,沒有及時的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是怎樣的,只是單純的批評孩子,逼著孩子道歉,孩子下壹次遇到問題,還是很可能繼續之前的錯誤。
第三步:以理服人正向強化,引導孩子化解矛盾
在泰勒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劉濤繼續引導泰勒:“我們都是兄弟姐妹,而且妳是最大的壹個哥哥,妳要學會去照顧這些弟弟妹妹。答應我,做為壹個哥哥,照顧好弟弟妹妹,不要去傷害他們”邊說邊輕柔的蹭泰勒的頭。
泰勒也漸漸放下固執,表示“我會做壹個大哥哥,和大家做好朋友。”
劉濤在之後的采訪中表示,“小孩子有時候發火是“無名火”,妳哄他是沒有辦法哄的,妳必須得跟他把道理說透,他自己覺得他自己是無理了,當他認識到他錯了,他就真的會去改正。”
在晚上,劉濤把所有小朋友聚集在壹起,讓兩個孩子重新描述了打架事件的經過,跟所有孩子重申打架是不對的,重新詢問了泰勒和子祺以後會不會打架了,兩個孩子都表示不會了。
劉濤還讓所有孩子們壹起做壹個宣誓,宣誓:我們再也不要說臟話,我們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兩個孩子也重新重歸於好。
可取之處:
很多家長都只會以壹個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壹味地批評指責妳不該這樣不該那樣。比如“妳是哥哥,為什麽不讓著弟弟”,“妳那麽多玩具,為什麽不能學會分享”,“妳再打人,我就收拾妳”
在這樣的教育下,孩子非但不能理解自己究竟錯哪,反而不能合理疏導自己憤懣的情緒。
從而造成情緒積壓,長久之下,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
家長要想了解孩子所想,就要站在孩子的視角去看待問題,幫他分析出憤怒的所在點,並且也要幫助孩子們樹立好的自我保護意識,引導和教會孩子們學會正確的解決方式。,劉濤的做法值得每壹位家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