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界石的經濟實力

界石的經濟實力

2012年,界石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99億元,同比增長17.3%;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15億元,同比增長737.2%;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1659.2萬元,同比增長31.7%;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6.03億元,同比增長49.8%;批發和零售商品銷售總額實現49.25億元,同比增長1125.2%;工業總產值完成44.83億元,同比增長21.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41.86億元,同比增長20.6%;在地建築業實現14億元,同比增長197.1%;工效指數達到371.5,同比增長26.7%;農民人均純收入10786元,同比增長17.1%。全鎮經濟發展在江南新城考核組(主城6街1鎮)取得了綜合排名第1位的好成績,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實現“5個第壹”、“3個第二”、“2個第三”。

三大項目順利推進2012年界石鎮緊緊圍繞建設“產業聚集開放鎮,宜居宜業中心鎮,城鄉統籌示範鎮,和諧文明標兵鎮”的“四鎮”建設目標,依托重慶數碼產業園、重慶公路物流基地和重慶花木世界三大項目,經濟社會得到較快發展。重慶數碼產業園以建設“江南新城核心區、戰略性新興產業主戰場、對外開放展示區”為定位,明確5.48平方公裏產業園規劃,壹期約3.4平方公裏平場和路網設計已全部完成;建成壹期23萬平方米標準廠房;投資1.1億元完成界石汙水處理廠壹期工程(日處理汙水2萬噸)及管網;完成界石組團110千伏變電站3條輸出線路的建設,解決了界石、鹿角、南彭區域長期缺電問題;投資6000萬建成23公裏走馬羊至界石天然氣管道,為入駐企業用氣提供保障。世界500強企業日立化成、中國百強企業恒安紙業、北京桴之科建成投產,耐德環境裝備園、浩立塑膠、中遠精密模具、眾恒智能電器、香港力源、德普電器等知名企業建設進程加快,新加坡富裕打印機配套項目、南京宏程等項目已進場裝修,江南.曙光新型都市工業園、寧輝創業園進場施工。

重慶公路物流基地被納入重慶市“三基地四港區”物流體系和國家公路物流建設戰略平臺,是我區物流產業的發展引擎。自2010年開工建設以來,編制城市規劃30平方公裏,4平方公裏控制性詳規通過審批,征地拆遷5616畝,27萬方標準廠房竣工。其中界石鎮範圍內完成征地拆遷4500余畝,東城大道南段建成通車,西南最大的物流企業西聯鐵公雞鋼材市場開工建設,宗申車谷、協信集團、傳化集團、煙草集團等重點企業落戶重慶物流基地。

重慶花木世界位於花溪河畔,規劃占地面積5000畝,采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模式,2012年底項目建成區達631.2畝,其中A區170畝、B區200畝、C區261.2畝。建成A區展示性商鋪70棟,景觀綠化面積110畝,休閑廣場2個;B區展示性商鋪25棟、119戶,景觀綠化面積120畝,平基150畝;C區綠化工程面積261.2畝。引進來自臺灣等全國各地的商家500余家,VIP客戶175戶,培育微型企業200多家,4A級景區建設標準不斷完善。

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建成以“南溪綠郡”為代表的高檔住宅20萬平方米,86萬平方米公租房建設順利,完成場鎮老車站立面改造、老車站道路拓寬改造,東城大道南段建成通車。啟動建設集居住、娛樂、休閑、消費於壹體的親禾城市綜合體、厚煌新財富中心和南環商業廣場暨市政廣場,啟動公交客運站、文明治喪點、公***停車場等便民設施的規劃設計。完成界石消防站建設,水、電、氣、路等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建成壹批垃圾中轉站、垃圾坑、汙水處理池,安裝節能燈、垃圾箱,配備垃圾車,建垃圾清運系統。對城區主次幹道、背街小巷、居民樓院、企事業單位、商場門點、衛生死角、城鄉結合部都實行了全天候清掃保潔和沖洗降塵。堅持開展市容市貌綜合整治工作,拆除違章搭建、取締占道經營,規範戶外廣告、門楣店招,治理煤煙、油煙汙染,規範報刊亭、愛心亭、夜市攤、擦鞋攤、洗車場點、廢舊物品收購站、水泥經營點、空調外機,治理亂停亂放、亂牽亂掛、亂刻亂畫和“牛皮癬”。對城市幹道進行“白改黑”,保持路燈亮化率100%,清掏化糞池、改造公廁9座,維修人行道板、路沿井蓋修復人行道板300平方米,安裝果皮箱90個,清掏化糞池3個,疏通阻塞下水道40余處。市容環境衛生每月都排名全區同組別前3位。宜居宜業新城鎮建設穩步推進。

新農村建設凸顯成效積極打造“海棠藤菜”、“金鵝蘿蔔”農業品牌。編制農村公路建設規劃,硬(油)化農村公路11.5公裏,97.38公裏的村級公路養護良好,新修人行便道8公裏,完成農村危舊房改造180余戶,微耕機推廣50臺。公路、寬帶實現“社社通”,水、電、氣、通訊、閉路基本實現“戶戶通”。投入資金約145萬元對桂花、武新、海棠、金鵝村的部分合作社飲水困難的農戶進行了自來水安裝改造,切實解決農村飲水困難達900余戶、3000余人,完成武新村公路沿線10個衛生垃圾坑建設。投入18萬元對金鵝村石豬槽、上茶園、上磚房三個山坪塘和清水溪水庫渠道的整治,新增蓄水1萬方,改善了農業灌溉510畝。投入27萬元,完成了金鵝村二環路化學汙染飲水工程的設計、安裝,解決了受汙染的5個合作社150余戶500余人的飲水困難。完成了農村宅基地復墾測繪面積11.99畝,現已通過市、區復墾辦批準、入庫的退地農戶10戶,復墾面積7.2畝。

民生事業顯著增強2012年新增就業1875人,勞務總收入達9574萬元,組織崗前培訓848人。城鄉居民醫保、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3.7萬人、1.8萬人,基本實現全覆蓋。加大留守兒童幼兒園建設,對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流動人口子女關愛實現全覆蓋。發放城鄉低保金225萬元、救災救助、優撫金等315.4萬元、涉農直補資金490.7萬元、家電(汽摩)下鄉補貼709.2萬元。全國首創的“稻草援助基金”募集近80萬元,為7000余人雪中送炭。對五保老人、低保對象實行全免費體檢,對34位白內障患者提供免費手術,慰問困難黨員群眾2100余人。幫助困難戶重建房屋2戶、改造殘疾人危房5戶,整治山坪塘4座、整修人行橋梁8座,辦理產權證132戶,無電視戶購買電視機26臺,農戶免費安裝衛星設備1239套,提供法律援助13項。

土地例行督察取得實效為確保土地例行督察工作驗收通過,切實履行好政府主導土地管理職責,堅決保護土地資源,遏制和打擊違法占地,依法依規管好用好土地。界石鎮圍繞土地例行督察中集中反映的土地供應不規範、土地審批不嚴格、土地執法不到位、規劃管理不落實等問題,壹是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指導和幫助,認真抓好整改落實;二是認真清理,對與現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和政策相抵觸的相關協議,提出修改完善和終止履行的意見建議,符合用地條件的,依法完善用地審批手續;三是對不符合土地利用規劃的違法建設項目,組織復耕並退還集體經濟組織。***完成了違規用地圖斑整治22個、拆除違法用地企業廠房11000平方米、實施了原界石老垃圾場的復耕復綠計21畝,土地例行督察整改得力並通過檢查驗收。

新玉村“背篼書屋“獲部級表彰新玉村農家書屋於2009年12月建成並投入使用,面積50余平方米,有各類圖書2597冊、報刊219種(份)、光盤108張,涉及各個領域。為活躍基層文化生活、滿足群眾文化需求、保障農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通過鎮、村幹部群策群力,該村農家書屋創新管理方式,變被動等人借書為主動上門送書,創新思路和方法,創造出“六個壹”工作機制(即壹個團隊,全心合力服務;壹個本子,記錄群眾用書需求;壹個外借點,方便群眾借書、看書;壹個熱線,傳遞著群眾的心聲;壹個背簍,裝著老百姓看書的心願;壹段行程,服務貼近百姓生活)和服務模式,用背篼送書到農戶,擴大農家書屋的覆蓋面、延伸農家書屋的功能、密切幹部與群眾的關系,有效解決農民群眾讀書難、看報難的問題,被村民親切地稱為“背到肩上、送到家門、暖到心頭的農家書屋”,獲得中宣部、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總署的表彰,被評為“全國文化體質改革工作先進單位”和“2012年全國示範農家書屋”。

園林式城鎮成功創建界石鎮從2007年開始,“以宜居宜業新城區”為發展目標,累計投資2億元,開展了園林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專項整治和生態產業發展等創建工作,促進了生態建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先後建成南環大道、經濟園區入口大道、南城大道三條主幹道高檔次的綠化景觀打造,幹道綠地面積達到5.64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80%以上。建成12000平方米的社區公園和13000平方米的臘梅公園,綠地景觀、硬質景觀、休閑娛樂設施齊全。建成書香門邸、安居苑、香林華府、南城名居、南城山水、臘梅小區、光榮院、水廠、界石小學、田家炳中學、鎮政府等壹大批綠化面積很大的社區和單位,綠地面積近30萬平方米。使全鎮城鎮綠化覆蓋面積達93.28萬平方米,覆蓋率達37.29%;建成區綠地面積91.48萬平方米,綠地率達36.57%;建成公***綠地面積8.12萬平方米,人均公***綠地面積達6.78平方米,成功創建 “重慶市園林式城鎮”,成為全市主城區唯壹創建成功的鄉鎮。

創模工作成效顯著在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中,界石鎮關停汙染不達標的工業企業40余家,關停養殖場60余家,實施5公裏花溪河主河道清漂清淤,整治花溪河武新村武新小學支流、海棠村應合秋支流、新玉村支流和桂花村4條支流2.5公裏,組織企業修建13個生化處理池,協助和實施修建3個汙水處理廠,修建市政排汙管網約2000米,實施村莊連片綜合整治工程,開展由始至終的環保創模宣傳工作。在2012年國家環保部創模驗收時,被抽中界石汙水處理廠、上邦蓄電池廠等驗收點代表巴南區迎接檢查,全部順利通過驗收。

兒歌產業蓬勃發展隸屬“巴渝童謠”的界石兒歌源遠流長,祖輩相傳的兒歌已有三百年的歷史。為保護和發展界石非物質文化遺產,繁榮當地文化,依托“巴渝兒歌創作基地”和“民間特色文化(兒歌)之鄉”,界石鎮積極著手挖掘,通過開展“六個壹”兒歌長效機制,2012底參加兒歌創作的學校已覆蓋上海、天津、江蘇等地,兒歌作品被《金搖籃》、《重慶日報》等50余家全國各地報刊媒體刊登300余首,入選文化中國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詩集200余首,榮獲“百花杯”中國作家詩文書畫創作大賽金獎等獎項100余首,首創“計生兒歌”受到市級部門好評。

黨建工作再出亮點界石鎮為夯實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積極探索村級後備幹部選拔培養機制,努力培養和造就壹支素質優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在全區率先出臺《村級後備幹部管理辦法》,高標準嚴要求選拔培養村級後備幹部,積極引導和鼓勵全鎮退伍軍人、大學畢業生、村企能人參與村級後備幹部選撥,並通過自願報名、資格審查、公開競崗、民主測評等程序,由各駐村領導牽頭組成考察團,采取調查走訪、代表座談等形式開展考察,在廣泛聽取村幹部和黨員群眾意見基礎上,最終確定7名村級後備幹部,全部統籌安排到6個行政村擔任村長助理職務。通過定期開展集中培訓、依托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平臺、鼓勵其參加學歷教育等方式,豐富村級後備幹部的學識,不斷提高他們帶頭致富、帶領致富的能力,增強村級後備幹部做好群眾工作的實際本領。同時建立“1+1”傳幫帶制度。指定村主要領導作為後備幹部的培養導師,定期和不定期進行交流、溝通,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工作動態,有針對性確定培養方向,開展壹對壹結對培養。每年度對村級後備幹部開展工作情況進行檢查考核,考核結果作為村級後備幹部培養、調整、任用的依據,對考核不合格或不能勝任工作崗位的,取消其後備幹部資格,始終保持村級後備幹部隊伍數量穩定、質量提高。

維穩工作卓有成效以“事要解決”為出發點,鎮包案領導親力親為、帶案下訪,對各信訪事項逐個召開專題會進行研究、制定化解方案,並約談信訪群眾,面對面做信訪人的思想疏導和政策解釋工作,投入資金217萬余元,率先在規定時間內辦結市區交辦的信訪積案16件(其中市交辦7件、區交辦9件),辦結率達100%,獲得區委群工部通報表揚,2012年成功調處各類矛盾糾紛571件,有力地消除了不穩定因素,並形成了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就界石垃圾二次轉運站的建設進行風險評估形成報告,無因評估工作未落實或未準確預測而造成的50人以上到區集訪、30人以上到市集訪、進京個訪或群體性事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