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布匿戰爭簡介
在第三次布匿戰爭中之間展開迦太基和羅馬的149和146 BCE之間。迦太基已經輸掉了與羅馬的兩場戰爭,但他們對努米底亞鄰居的進攻給了羅馬人壹勞永逸地粉碎這個麻煩的敵人的完美借口。經過長時間的圍攻,這座城市被洗劫壹空,迦太基人被賣為奴隸。
正如加圖在羅馬元老院所說的那樣,“必須摧毀迦太基”。因此,古代地中海最強大的國家之壹被永遠地從地圖上抹去了。
戰爭的起因
迦太基失去了第壹次布匿戰爭(公元前 264-241 年)和西西裏島的控制權,然後又在第二次布匿戰爭(公元前 218-201 年)中被擊敗,因此失去了西班牙帝國、艦隊和軍事行動的獨立性. 在這兩場戰爭中,迦太基人也被要求向羅馬支付巨額賠款。盡管如此,迦太基相對較快地從第二次布匿戰爭中恢復過來,並且在地中海(甚至在巴爾幹地區)發現了這壹時期的硬幣和貿易商品,這證明了該城市基於貿易的繁榮。迦太基也與羅馬保持友好關系,宣布他們的偉大將軍漢尼拔-羅馬第壹號敵人 - 逃往安條克三世宮廷時的流放者。這座城市也成為羅馬重要的谷物和大麥來源。他們設法定期支付第二次布匿戰爭的賠款,甚至為羅馬在其他地方的戰役提供軍事援助。
然而,隨著公元前二世紀的過去,迦太基人在控制自己命運的要求上逐漸變得更加咄咄逼人。迦太基對在馬西尼薩的統治下失去領土給努米迪亞感到非常不滿。努米底亞人壹直在穩步擴大他們的領土控制,最終他們獲得了迦太基大約壹半的領土,就像公元前 200 年壹樣。迦太基人在公元前 150 年派出 31,000 人的軍隊與努米底亞國王作戰,以回應對奧羅斯科帕的襲擊。迦太基的戰役是壹場災難,他們的軍隊被殲滅,但羅馬現在有了完美的借口,終於可以壹勞永逸地粉碎它的宿敵,洗劫迦太基,並輕松獲得壹些戰利品。像馬庫斯·波西烏斯·卡托(Cato the Elder)這樣的人物,他親眼見過迦太基” 公元前 153 年的壹次外交訪問期間,羅馬元老院堅持要求,由於迦太基人在未經羅馬許可的情況下發動了戰爭,更糟糕的是,對羅馬的盟友發動了戰爭,因此“必須摧毀迦太基”。第三次布匿戰爭即將開始。
'迦太基必須被摧毀'
羅馬元老院的長老加圖。
羅馬宣戰
迦太基派使節到羅馬解釋他們對馬西尼薩的行為和不滿,但遭到拒絕。過去兩三年來,許多參議員壹直在推動對迦太基采取軍事行動,現在似乎是最後壹根稻草。然後,壹項重要的進展可能說服了參議院更為謹慎的成員。眼看寫在墻上,尤蒂卡或許明智地投奔了羅馬事業。作為迦太基的長期盟友,這座城市將為羅馬入侵軍隊提供壹個良好的港口,距離迦太基只有壹天的航程。公元前 149 年,元老院繼續進行外交把戲,要求 300 名迦太基貴族兒童作為人質,但隨後通過最終第三次向迦太基宣戰,揭示了其真實意圖。壹支由多達 80,000 名步兵和 4,000 名騎兵組成的軍隊被派往北非。
羅馬人首先要求迦太基無條件投降,在此條件下他們解散軍隊,交出所有武器,並釋放所有囚犯。最重要的是,也許表明羅馬打算無論如何都要摧毀迦太基,迦太基人被告知要完全離開迦太基,並在離海岸不超過 16 公裏的另壹個地方重新定居。迦太基現在已經沒有什麽可失去的了,決定表明立場。奴隸被從城市中釋放出來,壹支30,000人的迦太基軍隊從努米底亞邊境召回。這座城市及其 200,000 人口為為期三年的圍困做好了準備。
迦太基被圍
羅馬軍隊由執政官 Marcius Censorinus 和 Manius Manilius 領導,但第壹次交戰並不順利,迦太基憑借其龐大的防禦工事抵抗了羅馬對這座城市的圍攻。迦太基有大約 34 公裏長的防禦墻可以躲避,部分地區建在三重防線上,而其他部分則由柵欄、溝渠和大海保護。他們抵抗了羅馬人可以扔給他們的壹切。更重要的是,羅馬人無法完全封鎖商船仍然設法為城市補給的港口。最重要的是,迦太基人出動出擊進行反擊,包括點燃羅馬艦隊的火船。他們在另壹次突襲中成功摧毀了壹些羅馬攻城車,然後在公元前 148 年漫長炎熱的夏天,壹場流行病襲擊了圍攻者。
與此同時,迦太基軍隊在農村仍然頑強抵抗。希帕克拉市拒絕投降,以抵禦由領事皮索領導的羅馬持續進攻,甚至努米底亞人在新國王比提亞斯的領導下也派出 800 名騎兵加入迦太基陸軍。羅馬人曾希望迅速而輕松地投降,但看起來第三次布匿戰爭可能會發展到前幾場戰爭的史詩般的規模。
公元前 147 年,需要采取更嚴厲的措施並采取了更嚴厲的措施,當時由年輕而能幹的執政官 Publius Cornelius Scipio Aemilianus指揮的羅馬人在迦太基及其港口周圍建造了更好的圍城墻,包括在城市南側的壹個鼴鼠。後壹種結構將阻止通往迦太基商業港口的單壹通道,而後者又通向大型圓形內海軍港。終於,迦太基再也不能靠海路補給了。無奈之下,壹支小型迦太基艦隊兩次試圖通過新設的第二個出口駛向港口,試圖打破封鎖,但兩次都被迫撤退。
然後,西庇阿以鼴鼠為基地,系統地攻擊了港口附近的城墻。迦太基人通過攻擊和燃燒壹些羅馬攻城機作為回應,但西庇阿堅持並設法控制了迦太基人挖掘的新入口。這座城市再次被完全切斷,西皮奧讓圍攻看起來比他的前輩們做的要容易得多。迦太基軍隊被困在迦太基以南 25 公裏處的尼菲利斯,無法幫助這座城市。在公元前 147/146 年的冬天,西庇阿有足夠的信心讓迦太基從他的束縛中窒息,並在圍攻三周後擊敗了尼菲利斯的軍隊。
迦太基被摧毀
最後壹次羅馬錘擊發生在公元前 146 年春天,當時他們對迦太基發動了全面進攻。再次選擇了港口區域作為入口,這壹次,羅馬人突破了防線,慢慢推進了城市。在經過 7 天的殘酷街頭鬥毆和無紀律的軍團大量浪費時間的搶劫之後,只剩下要塞被攻占了。在這裏,迦太基指揮官哈斯德魯巴 (Hasdrubal) 和 900 名絕望的羅馬逃兵在Eshmun神廟中挺身而出。他們不能指望有任何憐憫,而哈斯德魯巴在戰鬥早期在城垛上折磨羅馬囚犯,即使這樣做是為了堅定迦太基人的決心,現在肯定已經後悔了。隨著羅馬進攻的深入,哈斯德魯巴自首了,但在羞愧和憤怒中,他的妻子將自己和她的兩個孩子扔到了巨大的葬禮柴堆上,最後剩下的士兵也投身其中。迦太基終於淪陷了。
所有居民都被奴役,城市被徹底摧毀(後來用鹽撒鹽以防止重新安置的神話是後來的發明)。任何試圖重新安置該地區的人都會受到詛咒。北非隨後成為羅馬的壹個省,而那些忠於羅馬的城市,如新首都尤蒂卡,則享有免稅的特權。由於他的功績,西庇阿成為 Cornelius Scipio Aemilianus Africaus(後來被稱為小西庇阿,以區別於他的同名祖父老西庇阿),並在羅馬獲得了勝利。
迦太基將壹直無人居住,直到凱撒大帝重建這座城市並在壹個世紀後得到奧古斯都的進壹步鼓勵。由於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布匿文化壹直受到壹代又壹代羅馬作家的抨擊和誹謗,但在布匿戰爭搶劫很久之後,布匿語言在北非的鄉村和較小的定居點中仍然具有顯著的彈性它的傀儡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