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叫做樁基礎?樁基礎的作用是什麽
樁基礎示意圖由基樁和聯接於樁頂的承臺***同組成。若樁身全部埋於土中,承臺底面與土體接觸,則稱為低承臺樁基;若樁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臺底位於地面以上,則稱為高承臺樁基。建築樁基通常為低承臺樁基礎。高層建築中,樁基礎應用廣泛。 早在7000~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們為了防止猛獸侵犯,曾在湖泊和沼澤地裏栽木樁築平臺來修建居住點。這種居住點稱為湖上住所。在中國,最早的樁基是浙江省河姆渡的原始社會居住的遺址中發現的。到宋代,樁基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在《營造法式》中載有臨水築基壹節。到了明、清兩代,樁基技術更趨完善。如清代《工部工程做法》壹書對樁基的選料、布置和施工方法等方面都有了規定。從北宋壹直保存到現在的上海市龍華鎮龍華塔(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和山西太原市晉祠聖母殿(建於北宋天聖年間,1023~1031年),都是中國現存的采用樁基的古建築。 樁基是壹種古老的基礎型式。樁工技術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過程。現在,無論是樁基材料和樁類型,或者是樁工機械和施工方法都有了巨大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現代化基礎工程體系。在某些情況下,采用樁基可以大量減少施工現場工作量和材料的消耗。 70年代,中國曾發生了幾次大地震。以其中的唐山大地震為例,凡采用樁基的建築物壹般受害輕微。這說明樁基在地震力作用下的變形小,穩定性好,是解決地震區軟弱地基和地震液化地基抗震問題的壹種有效措施。 編輯本段特點 (1)樁支承於堅硬的(基巖、密實的卵礫石層)或較硬的(硬塑粘性土、中密砂等)持力層,具有很高的豎向單樁承載力或群樁承載力,足以承擔高層建築的全部豎向荷載(包括偏心荷載)。 (2)樁基具有很大的豎向單樁剛度(端承樁)或群剛度(摩擦樁),在自重或相鄰荷載影響下,不產生過大的不均勻沈降,並確保建築物的傾斜不超過允許範圍。 (3)憑借巨大的單樁側向剛度(大直徑樁)或群樁基礎的側向剛度及其整體抗傾覆能力,抵禦由於風和地震引起的水平荷載與力矩荷載,保證高層建築的抗傾覆穩定性。 (4)樁身穿過可液化土層而支承於穩定的堅實土層或嵌固於基巖,在地震造成淺部土層液化與震陷的情況下,樁基憑靠深部穩固土層仍具有足夠的抗壓與抗拔承載力,從而確保高層建築的穩定,且不產生過大的沈陷與傾斜。常用的樁型主要有預制鋼筋混凝土樁、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樁、鉆(沖)孔灌註樁、人工挖孔灌註樁、鋼管樁等,其適用條件和要求在《建築樁基技術規範》中均有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