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農村八九十年代土方法制作“酒曲”需要哪些野草?

農村八九十年代土方法制作“酒曲”需要哪些野草?

在農村用土方法制作酒曲藥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最流行,因為農民這時有余糧可以做米酒了,那時我家裏每年要做上曬幹的酒曲藥二十來斤,壹斤酒曲藥能釀造1佰斤左右的糯米來釀土制米酒,鄰居們每到過年前的壹個多月都到我家來討要酒藥,那時的灑曲藥我們地方話叫白藥,因為酒藥的顏色本身是白色的,所以我們農村叫白藥。

那麽做酒曲藥的草藥是那種呢,這種草藥在《本草綱目》裏叫小辣蓼,因為辣蓼這種草藥分二種,壹種是大辣蓼,壹種是小辣蓼,二種辣蓼外行人是根本看不出來的,只是小辣蓼葉子稍微小壹點,還有葉子中間的三角形小黑點濃色明顯壹點,還有用嘴巴咬壹下小辣蓼比大辣蓼要辣壹點,能分辯出以上特點,那麽這就是做酒曲藥用的小辣蓼了。

那麽怎樣才能做好酒曲藥呢,在農村每當夏天壹過,小水溝或河塘旁邊的小辣蓼都開花快結子時,把這些小辣割起來爆曬3至4天,幹了後在墻上掛上壹段時間後,把幹辣蓼取下來放在大鍋用水燒開,把水的顏色燒至深棕紅色後,撈起辣蓼渣倒掉,取辣蓼水涼透,後用早稻谷磨成的谷粉放入辣蓼水,加上南瓜花搗亂放入攪拌,後用手不斷揉捏成湯圓粉壹樣的幹濕程度,再用手把粉團捏成湯圓壹樣大小,不過各地做酒曲藥的材質有多種,做法也不同,導致酒的口味也各有特色。

那麽像湯圓大小的濕谷粉團怎樣去變成藥呢,首先我們取老白藥壹斤,也就是老的酒曲藥,因為是幹的又是圓的,我們把它弄成面粉狀,再把湯圓狀的濕谷粉團外表壹個壹個地沾上老酒曲藥,再放入用毛竹編織的圓篩席內,不過毛竹篩上必須填上幹稻草,把沾上老藥的谷粉團放上去,再把毛竹篩端入不通風黑暗的地方,通常在20度左右的溫度放上三天三夜,後拿出來看到上面有3至4公分左右長的白色毛已長出來,再拿到太陽底下暴曬,直到曬幹為止,那麽大功告成酒曲藥巳做好。《請註意在三天後,小粉團的藥拿出來看到表面的毛,顏色是綠色或灰色,此藥報廢,做酒無效,做出來的酒變成酸酒》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