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五芳齋天貓

五芳齋天貓

大白兔新的IP形象 圖據網絡

9月,在“狗不理”王府井店被摘牌後,無獨有偶,近期壹則“北京又壹老字號招牌翻車”的話題上熱搜,關於“老字號何去何從”的討論並未停止。

據商務部2018年的統計數據顯示,被認定的中華老字號***有1128家,但其中只有10%蓬勃發展,40%的老字號勉強實現盈虧平衡,近壹半持續虧損。

老字號的危機

如何實現品牌“年輕化”?

想要抓住未來,就要“抓住年輕人”

幾乎每個老字號都難逃“沖擊”,99歲的中華老字號五芳齋此前同樣面臨“年輕化”的問題。“2016年的時候我們感覺到新生代消費群體的增長,也提出了品牌年輕化,但沒有真正落實到位,”五芳齋副總經理徐煒坦言。

危機感來源於增長。“在傳統粽子領域,還沒有壹個可以跟我們抗衡的對手。”但在新的食品消費領域,徐煒明顯有了危機感。“很多新的品牌沒有很長時間的積澱,甚至也沒有供應鏈體系的支撐。但在產品創新、品牌創新方面做得很好,壹下子就會贏得年輕消費者的心智。”徐煒的擔憂來自於年輕人,她不確定傳統產品在未來還能否吸引年輕人。“如果不抓住年輕人的心,品牌可能要走下坡路。”

同仁堂 健康 副總經理俞睿璇對此也認同。“傳統的藥丸子,年輕人真的不太喜歡了,他們現在講‘朋克 養生 ’。我們在突破的過程中也在思考,怎麽去滿足這個時代年輕人的需求?”俞睿璇認為,想要抓住未來,就要“抓住年輕人”。

大白兔 壹直以跨界聯名的形式活躍著。先後和法國 時尚 輕奢品牌“Agnes b.”、中國國家博物館、香港“太平洋咖啡”等品牌合作推出系列跨界聯名產品。最具代表性的是2018年大白兔攜手美加凈跨界推出的“大白兔奶糖味潤唇膏”,第壹批上架半秒售罄,壹度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點話題。

老字號的新生

觸網、跨界、新IP……

老字號這樣打破和年輕消費者的代溝

前瞻研究院曾總結“中華老字號出現危機的原因”,其中就有“品牌宣傳跟不上、互聯網營銷意識差”。老品牌的老故事已經不足以打動消費者,很多老字號開始把目光放在“跨界聯名”和“觸網”上。

大白兔第壹次嘗試跨界是在2015年。法國 時尚 輕奢品牌“Agnes b.”找到大白兔,希望以跨界的形式打開中國市場。當時他們嘗試聯系多家國內品牌都未能成行。

“跨界形式在國外常見,但那時國內多數品牌對這種模式還有猶豫和顧慮。”冠生園食品副總經理沈勤峰說,大白兔在確認合作前也是做了不少前期調研,最終確認的原因也很簡單:為“年輕化”做壹次試水。

這次試水讓大白兔有了新變化,也讓沈勤峰打開了視角,對於傳統老字號品牌,宣傳預算有限、渠道也偏傳統,但可以通過品牌間的合作為自身帶來活力。

五芳齋 “爭當中國廣告界的壹股泥石流” 。2018年,年近百歲的老字號五芳齋憑借魔幻廣告《白白胖胖才有明天》成功出圈,此後五芳齋產出了更多刷屏級的廣告——號稱“爭當中國廣告界的壹股泥石流”的五芳齋鹹鴨蛋廣告(新編版),在微博和B站上收獲了近350萬播放量。

2018年,五芳齋的魔幻廣告《白白胖胖才有明天》畫風、腦洞都讓人“措手不及”。從合作之前到廣告面世,徐煒的擔憂壹直都在。“創新意味著反傳統,做之前我們怕太突破了,而且我們從來沒有嘗試過這種風格。”播出之後,年紀大的消費者表示沒看懂,但這則廣告意外收獲了年輕人的喜愛。

徐煒的孩子是00後,每次有新的創意時,她總會拿去問問孩子的看法,“字體妳覺得怎麽樣?”“這樣的表述妳能不能接受?”溝通下來,徐煒意識到,“年輕人並不是排斥中國食品,而是中國傳統品牌跟年輕人之間缺乏溝通的渠道和方法,就好像代溝壹樣。”

想要打破代溝,徐煒認為只能“不停去試”。“不管成功還是失敗,我們只能不停尋找方式方法。

業內人士點評

浙江省老字號企業協會秘書長,中華老字號品牌委員會專家庫專家丁慧敏:“老字號可以利用更多新方法,讓消費者體會它。這就是跨界融合的時代,任何壹個嘗試都值得肯定。但是跨界絕不是把毫無關聯的事物硬邦邦拼湊,而是應該有各自品牌內涵做背書。”

擁抱電商

文化底蘊和創意是最大優勢

2018年,天貓發布“國潮行動”,以助力老字號和國貨品牌“觸網”。 在和老字號接觸的過程中,天貓國潮負責人錦雀了解了老字號的“難處”:普遍面臨品牌老化、創新不足、市場萎縮、競爭力下降等問題,尤其在網絡和數字經濟時代,老字號普遍面臨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挑戰,甚至有壹些品牌出現了經營危機,“如何適應新時代”是他們最迫切的需求。

在知嘛 健康 團隊,90後已經逐漸接過了“挑大梁”的角色,他們的思維方式和傳統又在不斷發生融合與碰撞。

負責品牌與市場的蘇小航就是95後,他並不會把老字號創新這件事看得過於復雜。“我們就是想打破外界對它的刻板印象,希望它更加年輕化、多元化。”

在知嘛 健康 雙井店內,有壹個類似網紅標誌的打卡墻——用不同顏色的店內包裝盒裝扮出更有視覺沖擊力的效果。除此以外,還有免費的拍立得和VR體驗,不定期的花茶品鑒,這些花樣點子都出自年輕員工。

在被問及頂著老字號招牌是否會有壓力時,蘇小航很幹脆的回答“不會”。“故宮文創除了口紅還有咖啡,也在變革,都是希望更加年輕化去抓年輕人市場。”他認為破局總要有人去推動,“不可能停滯不前,對吧?妳不去破局,總會有其他企業去做這件事,很現實的壹個問題。”

怎樣才能打動年輕人?錦雀認為,以線上運營來說,突出老字號的文化底蘊和創意,是區別於其他品牌的最大優勢,往往也會打動年輕人。

業內人士點評

天貓國潮負責人錦雀表示:據天貓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1000多個中華老字號品牌中有壹半以上入駐了天貓,到了今年,這個占比已經超過7成、接近8成。這些年發展比較好的老字號有壹個***同的特點:積極擁抱互聯網,實現“觸網新生”,煥發青春。

老字號的新思考

如何平衡 “傳承”與“創新”?

“分寸”的考量很重要

如何平衡“傳承”與“創新”,是擺在老字號面前的又壹道難題。自跨界聯名開始,業內壹直存有“消費情懷”的質疑,同樣伴隨的還有老字號對“分寸”的考量。

采訪過程中,幾位負責人談到品牌在創新路上的各種聲音,他們認為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俞睿璇認為創新需要大無畏的精神。沈勤峰則表示,並不會因各種聲音就停滯或等待,否則永遠是個“跟隨者”。

“這個過程我們嘗試了很多,也會有不成功的經驗,但不影響我們繼續去做年輕化的事。”他說。而這個過程很難“復制”“借鑒”。每個老字號都是“個例”,有各自的領域、區域性和市場,面對的環境、競爭也不同。如果說老字號創新要遵守什麽,他認為是“不能脫離品牌核心和文化”,同時還有“謹慎”。“畢竟是國有品牌,不能做傷害品牌和消費者的事,然後再做創新。”

老字號的轉型創新背後往往存在更多壓力。“知嘛 健康 ”的創意從誕生到落地,花費了5年時間。這期間,北京同仁堂 健康 藥業大興生產基地先打造了包含36個消費場景的零號店,雙井店的食療和問診場景都從零號店抽取復制。在俞睿璇看來,零號店就像積木,是原始樣板,也是必須要走的第壹步。“我們要先做壹個樣板,如果什麽模式都沒有打磨出來,就馬上去開店,那太冒進了。”

開飲品店不難,可即便是聽上去容易實現的目標,放在老字號裏也有很多待解難題。采訪過程中,俞睿璇感慨過幾次“太難了,非常難”,“這5年時間最難的就是妳要把妳想的這個東西做出來,每壹個環節都非常艱難。”

為什麽難?“沒有面向市場的時候,妳所面臨的問題都是團隊內部的問題。妳還要考慮機制是不是允許跨出那壹步。”徐煒認為這是中國傳統型企業回避不了的問題。“大家都停留在原來的經驗當中,不是不想去搞創新,而是難以跨出那壹步。”

從第壹支出圈廣告到找準自己定位,五芳齋用壹年時間試錯。“這可能是很多中國傳統企業很難做到的,怕栽跟頭,很多機會就錯過了。”徐煒感慨,很多老字號因為企業機制問題不敢這樣“放手去玩”。

公司的結構和組織創新能力,是徐煒認為支撐品牌創新的核心要素。“老字號裏決策層的認知非常重要,要有突破的決心,也得有放手交由年輕人的魄力。”

(來源:成都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