彜族服飾特點
彜族服飾特點分男裝服飾,婦女服飾,女童服飾分別進行說明:
男裝服飾
男子多蓄發於頭頂,彜族稱“字爾”或“字木”。男孩在四五歲時,頭前頂留壹塊方形的頭發,成年後將其挽成壹個發髻。人們視其為天神的代表。頭上纏著青藍色棉布或絲織頭帕,頭帕的頭端多成壹尖錐狀,偏鑒於額前左方,彜語稱為“茲提”漢語名“英雄結”。
青年人多將英雄結紮得細長而挺拔,以示勇武,而老年人往往是粗似螺髻,以表老成。彜族男子以無須為美,從年輕時起就常將胡須拔去。男嬰左耳穿孔,稍長即戴耳環。
婦女服飾
婦女上衣毛、棉、絲制、排襟、前襟、後項圈和袖口用彩線挑有圖案花紋。領口周圍綴以金器、銀器、珠寶和玉器。有的飾以盤扣,用彩色絲線纏繞,形狀各異頗具匠心。聖乍地區的兔毛背心又別具壹格,即在青底彩花的坎肩袖籠底邊鑲上壹圈雪白的兔毛,華美富麗。
婦女多著百褶長裙,用寬布與窄布鑲嵌橫聯而成。童裙以紅、白色為主,或幾色相間,青年以紅、藍、白色或紅藍白色相間為主,老年以青、藍色或青藍色相間為主。
女童服飾
彜族女童蓄發以後梳單辮垂直於腦後。八九歲時,將單辮盤於頭頂四周,辮尾綴以紅色棉線,辮上有時扣以弓形小木梳為飾。出嫁時則分流雙辮、交叉盤壓在頭帕上。如尚未出嫁而已達成年期者,亦可擇日分梳雙辮。
舊時黑彜貴族女子常帶倒形花蒂式.下垂用銀絲編成的細帶五條,每條尾端有圓墜,搖曳別致。衣領是單獨的壹條,不和上衣相連,上綴有銀苞泡花,前面正中扣連處有壹長方或梅花形領牌。
彜族的服飾,多姿多彩,風格獨具,形態有近百種。歷史上,由於彜族支系眾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服飾區別明顯,樣式各異,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琳瑯滿目,各具特色。涼山不少地區四季冷涼,氣候變化不大,所以彜族服飾季節性不強,察爾瓦(披衫)常年皆著。 彜族服飾的色彩較為豐富,款式變化多姿,並且以大量銀制品和刺繡裝飾。
2014年11月11日,彜族服飾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