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怎麽解決蟑螂?
曾經有生物學家根據蟑螂的生態習性下了壹個定論:如果有壹天地球上發生了全球核子大戰,在影響區內的所有生物包括人類和甚至魚類等都會消失殆盡,只有蟑螂會繼續它們的生活!這是因為通常情況下人類身體 所能忍受的放射量為5rems,壹旦總輻射量超過800rems則必死無疑。而德國小蠊可以忍受9000~105000rems,美洲大蠊則達到967500rems!所以即使有核子爆炸蟑螂也可以幸存下來。現在美國政府用來消滅蟑螂壹年的費用就達到15億美元,大約是用在防治艾滋病預算的兩倍。
它們大多數長相都差不多,但是仔細觀察還是能看到有所不同。當前的分類學者將蟑螂分成6000種左右,其中約有50種是害蟲,例如大家所常見的亞洲蟑螂。此外美洲蟑螂(美洲大蠊)、德國蟑螂(德國小蠊)、棕色蟑螂和澳洲蟑螂的分布也十分廣泛。我國約有200余種,常見的室內蟑螂有10種左右,各地有所不同。常見的有德國小蠊和美洲大蠊。
德國小蠊,體形很小,長約10~15mm,成蟲為棕黃色,是北方地區常見的優勢種。除分布於住房之外,在飯店、飲食店、醫院及艦船、火車、客機上都常見它們的蹤跡。
美洲大蠊,體形較大,體長約30~40mm,成蟲為紅褐色,在南方地區為室內蟲害的優勢種,其它地區分布於下水道、暖氣溝、廁所、浴室及釀造廠、醬品廠等陰暗潮濕的環境。
蟑螂喜暗怕光,喜歡晝伏夜出,白天偶爾可見。壹般在黃昏後開始爬出活動、覓食,清晨回窩。溫度在24~32℃最為活躍,4℃時完全不能活動。在熱帶地區,蟑螂可四季繁殖、活動。北方地區,冬季有取暖設備的室內,溫度適宜,蟑螂可照常活動、繁殖。多數蟑螂為卵生,其卵有序排列在卵鞘內,可以抵抗不良環境的影響,也不易被藥劑殺死,條件適宜時即可孵化出幼蟲。 蟑螂的繁殖能力很強。雌雄蟑螂交配後,雌蟑螂的尾端便長出壹個形如豆莢狀的東西就叫卵鞘,卵就產在其中。壹只雌蟲少則可產10多個、多則可產90多個卵鞘;壹個卵鞘中,少則可孵出10只、多則可孵出50多只小蟑螂,這同蟑螂種類有關。在美國東部,平均壹個房子中居住著壹千只以上的蟑螂;而壹對德國小蠊,壹年只有可以繁殖為十萬只後代!蟑螂的卵在卵夾內孵化,大約需要15天的時間。剛孵化出來的蟑螂是乳白色的若蟲,沒有翅膀。象其它種類的昆蟲壹樣,隨著它慢慢長大必須蛻皮。經過3~4次蛻皮之後就可以看到翅芽。德國小蠊需要6~7次蛻皮才能達到性成熟的成蟲期,而美洲大蠊則需要10~12次。蟑螂的生長、蛻皮的次數和氣候因素,食物的獲得都有密切關系。通常這壹過程在兩個月內完成。 生活於野外的蟑螂種類,大多以腐敗的有機質或枯枝敗葉等為主食;而棲身於屋舍的蟑螂,喜歡澱粉性的食物,在它們爬過的食物上,往往會把所攜帶的病原生物留下而傳播疾病。蟑螂進食時有個壞習慣:邊吃、邊吐、邊排泄,因此汙染食物,傳播多種疾病,如痢疾、副霍亂、肝炎、結核病、白喉、猩紅熱、蛔蟲病等。無論是什麽品種的蟑螂,其所傳播的病原生物有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肺結核菌、炭疽桿菌、癩病菌等及絳蟲類、蛔蟲類、血吸蟲類的卵等等。蟑螂還分泌和排泄出有異臭的物質,使人聞到後感覺惡心甚至嘔吐。泰國政府宣布,今後不在允許以寵物的名義出售壹種原產馬達加斯加的“巨型蟑螂”,也禁止普通個人擁有。
蟑螂個體適中,容易飼養,繁殖能力強,長久以來壹直是生物學家喜愛的實驗品。蟑螂的食譜 蟑螂是晝伏夜出的家庭害蟲。白天蟑螂大多隱藏在廚房的角落,碗櫥的縫隙中,夜間四出活動找食吃。 蟑螂幾乎什麽都吃,香的、臭的、硬的、軟的。有時候它還會去啃書脊裏面的漿糊,把書咬破;鉆進電視機、收音機裏,把電線包皮咬壞;甚至能咬傷嬰兒的皮膚和手指。它還吃糞便、痰液和小動物的屍體。它邊吃邊排糞,身上弄得很臟, 粘帶病菌,汙染食物,傳播各種疾病,比如副傷寒、痢疾、結核和急性肝炎等癥。蟑螂為雜食性昆蟲,幾乎什麽都吃,葷素不限,各種食品點心,尤其喜愛吃腐敗發酵的有機物。垃圾、糞便、死動物,面包、糕點、饅頭、衣服、書籍、皮毛、中藥材、肥皂,從衣物到垃圾,連書上的漿糊都是蟑螂食物。水對於蟑螂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
蟑螂的生活習性
成長的幾個階段 蟑螂是漸變態的昆蟲,整個生活史包括卵、若蟲或成蟲3個時期。
1:蟑螂是如何交配和產卵
雌雄成蟲在羽化後的壹周左右就能進行交配。雄蟲壹生能交配多次,但雌蟲僅交配1次或2次,1次交配就可使它終生產出受精卵。
雌蟲產卵在特殊的膠質囊內,形成卵鞘(卵莢)。卵鞘由雌蟲分泌物生成,光滑,質較堅硬,具有防水功能,可保護其內胚胎的發育。卵鞘的形狀、雌蟲壹生所產卵鞘數量以及其中所含卵數因種類而不同,就是同壹種蟑螂也可因環境條件和營養狀況而有所差別。
未經交配的雌蟲,也能產生卵鞘,但壹般不能孵出若蟲。而美洲大蠊和蔗蠊等個別種類有孤雌生殖現象,即雌蟲未經交配可產生能育的卵。
蟑螂產置卵鞘的行為因種類而不同,室內的蟑螂主要有3種方式。
A:雌蟲在產出卵鞘後1-2天,選擇比較隱蔽的場所,先在物體表面咬成凹陷,將卵鞘產在其中,再用粘性唾液拌和咬碎的木屑或紙片等碎末把卵鞘蓋住。它們有時就用唾液直接把卵鞘粘在棲息場所,如櫥、木(紙)箱及桌子的角落或雜物堆中。這類卵鞘含有足量的營養物質,滿足胚胎發育的需要。美洲大蠊、黑胸大蠊等的產置卵鞘方式屬於這壹類型。
B:雌蟲產出卵鞘後,壹直拖帶在腹端,並不產下,直到若蟲將從卵鞘出時,才從母體脫落。卵中胚胎在發育過程中,不斷從母體獲得所需的水分和養分,加上卵鞘由母蟲攜帶,因而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護。如果卵鞘早期脫落,其中的卵就不能孵化。德國小蠊的產卵方式屬於這壹類型。
C:雌蟲先產出壁薄而柔軟的卵鞘,產卵在其中。產卵完成後,卵鞘又收縮進體內的“育室”中,壹直保持到若蟲孵出。這是蟑螂卵胎生的壹種形成。蔗蠊的產卵方式屬於這壹類型。
蟑螂的繁殖是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相結合。壹只成熟的雌蟑螂每隔 7 — 10 天即可產出壹只含有 14 — 40 粒卵的卵鞘,其卵鞘為膠質體, 20 ℃ -37 ℃之間孵化。溫度越高,孵化時間越短,在 30 ℃恒溫時,只需 20-30 天,而長的可超過三個月,壹只雌蟑螂壹年可繁殖近萬只後代,最多可達十萬只,在極端條件下沒有雄蟑螂時,雌蟑螂也能產卵。也就是說,很多雌蟑螂交配壹次以後,就會雌雄同體,不需交配,便可連續產卵。
2:蟑螂的卵期
卵呈窄長形,乳白色,半透明,在卵鞘中排成整齊的兩列。胚胎頭向孔縫。孵化時,若蟲向上頂,使閉合的卵鞘縫裂開而逸出。
卵鞘中含卵數因種類而不同,即同壹種蟑螂卵鞘中的卵數也可因環境條件以及產卵次數而在所差異,少則幾粒,多則達50多粒。
卵鞘在溫度25℃,相對溫度60~80%條件下,卵期約28~90天。
3:蟑螂的若蟲期
剛從卵鞘孵出的若蟲都聚集在卵鞘周圍,呈白色,以後顏色逐漸變深,並散開活動,若蟲形狀類似成蟲,只是蟲體小,無翅,性器官未成熟。若蟲發育緩慢。必須經歷多次蛻皮,逐漸長大,觸角和尾須節數也隨齡期而增長。若蟲最後壹次蛻皮後,長出翅膀、羽化為成蟲。剛蛻皮的若蟲和剛羽化的成蟲也呈白色,以後顏色逐漸變深,因而在壹個種群中,可見壹種蟑螂也可因環境條件而變化。若蟲期較長,壹般歷時約30~450天。若蟲在喪失附肢或損傷觸角之後,可經蛻皮在下壹齡重又再生。這類損傷再生也會增加蛻皮的次數。
4:蟑螂的成蟲期
雌雄兩性成蟲可憑他們的外部形態很容易區分:
A:雄蟑螂的尾端具有兩對附器,1對為分節狀尾須,還長有1對細小的針突(腹刺);雌蟑螂尾端只有1對附器,即尾須,無針突。
B:雄蟑螂的體形壹般都比較瘦小、細長、而雌蟲螂則肥厚,寬大。
C:在少數種類中,雄蟑螂的翅發達,伸及尾端,但雌蟑螂的翅僅覆蓋到腹部的前半部,或無翅。
蟑螂生活史的特點之壹是周期長。以周期最短的德國小蠊而論,壹般完成壹個世代也需2個多月,最長的美洲大蠊等歷時1年有余。生活史的長短不僅因種類而異,而且因不同溫度、營養等條件而不同。
成蟲壽命也較長,德國小蠊最短約為100天左右,壽命最長的美洲大蠊可存活1年之久。壽命長短也同樣因種類以及環境條件而不同。
蟑螂的生活史周期長,它們的壽命也長。因此,壹只受精的雌蟑螂壹生所生產的卵鞘量也多,美洲大蠊最多可產50多個,所以蟑螂的繁殖力很強。
五種蟑螂壹個世代所需時間(天)
種類 卵期 若蟲期 產卵前期 ***需
澳洲大蠊 47.26 311.79 19.58 378.63
褐斑大蠊 45.04 246.18 14.92 306.14
黑胸大蠊 46.08 312.35 15.00 373.43
日本大蠊 33.50 184.00 9.80 227.30
德國小蠊 17.90 40-84 7-8 64.9-109.9
習性
蟑螂喜歡選擇溫暖、潮濕、食物豐富和多縫隙的場所棲居,這就是它們孳生所需要的4個基本條件。凡是有人生活和居住的建築物內,壹般都具有這些條件,所以蟑螂就成了侵害千家萬戶的衛生害蟲。
喜暖愛潮是蟑螂的重要習性。不難發現,不管在飯店、家庭,還是在火車、輪船上,廚房總是侵害最嚴重的場所。就是在廚房,它們壹般也喜歡棲居在靠近爐竈、水池的地方。
喜暗怕光,晝伏夜出,這也是蟑螂的重要習性。白天它們都隱藏在陰暗避光的場所,如室內的家具、墻壁的縫隙、洞穴中和角落、雜物堆中。壹到夜晚,特別在燈閉人睡之後才出外活動,或覓食,或尋求配偶。因而,在壹天24小時中,約有75%的時間都是處於休息狀態。
蟑螂體扁,適於鉆縫藏洞,可以躲進很窄小的縫洞中。例如德國小蠊的成蟲和若蟲可躲進僅1.6毫米的縫隙,懷卵的雌蟲也可在4.5毫米寬的縫隙中棲居。它們在縫隙中棲息時,懷卵的雌蟲也可在4.5毫米寬的縫隙中棲居。它們在縫隙中棲息時,足緊貼著身體,尾須平伸或與支撐面接觸,觸角常伸向外面,不時揮動,保持警戒狀態。
蟑螂的危害
此外,蟑螂尚可人工感染導致亞洲霍亂、肺炎、白喉、鼻疽、炭疽以及結核等病的細菌。
蟑螂可攜帶蛔蟲、十二指腸鉤口線蟲、牛肉絳蟲、繞蟲、鞭蟲等多種的蠕蟲卵。它們還可以作為念珠棘蟲、短膜殼絳蟲、瘤筒等多種線蟲的中間寄主。
蟑螂也可以攜帶多種原蟲,其中有4種對人或動物有致病性,如痢疾阿米馬、腸賈第蟲等。
實驗研究已確證,蟑螂能攜帶,保持並排出病毒,包括柯薩奇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等。
蟑螂也可攜帶真菌。我國在江蘇南京和南通,也曾在室內捕獲的蟑螂體內分離出多種真菌,包括大量黃黴曲病菌。
雖然蟑螂攜帶多種病原體,但壹般認為病原體在它們體內不能繁殖,屬於機械性傳播媒介。然而由於它們的侵害面廣、食性雜,即可在垃圾、廁所、盥洗室等場所活動,又可在食品上取食,因而它們引起腸道病和寄生蟲卵的傳播不容忽視。此外蟑螂體液和糞便引起過敏的事例也有報道。
再者,工廠產品、店中商品以及家中食物等都可因蟑螂咬食各汙損造成經濟損失。偶而也有因蟑螂侵害而導致通訊設備、電腦等故障,造成事故。國外有人稱蟑螂為“電腦害蟲”。
不同地區蟑螂的季節消長略有所不同。上海和江、浙地區,黑胸大蠊是居民家的優勢種群。在4月中旬開始見活動,隨著氣溫逐月上升,活動增強、密度明顯上升,7-9月為活動盛期,8月為密度高峰。從10月起,隨氣溫下降而活動減弱,12月到翌年3月為越冬期。這壹地區美洲大蠊季節消長與黑胸大蠊基本相同。
蟑螂防治
1.要消滅蟑螂,必須首先要保證環境衛生,及時打掃,包括衛生間和下水道,垃圾要及時清理。家中不留衛生死角,廚房內不要露天擺放食品,家中不要留積水,並及時堵塞縫洞,這樣才能杜絕蟑螂滋生。應仔細檢查,連舊電腦機箱都不要放過。住樓房的最好全樓統壹行動,讓蟑螂無處躲藏。
2.先尋找看家裏的蟑螂小強躲在哪裏。
蟑螂喜歡高溫、陰暗潮濕的地方,在水源、食物豐富的廚房、餐廳、浴室、排水溝、垃圾桶等,均需留意。小蟑螂能鉆進0.5毫米厚的縫內。成年雄性蟑螂能鉆進1.6毫米的縫內。帶卵的雌蟑螂需要4.5毫米或兩個硬幣厚的地方躲藏,尤其是狹小緊密的縫隙,像是家具之間的空隙,任何大於1.6公分的間隙,都是蟑螂的棲身處。堆積紙袋、盒子、瓦楞紙的地方,也會築成蟑螂窩。有些人將書報雜誌或紙箱堆在冰箱旁邊,潮濕溫暖的冰箱是蟑螂溫床,這些紙箱更成為蟑螂活動時的最佳呼吸空間。蟑螂巢穴壹般藏於操作間、洗衣房、暖氣盒裏面,電視機、電腦、電冰箱背後以及廚房和下水管道處。要想徹底消滅蟑螂,必須找到巢穴,把卵消滅。要知道平均壹只蟑螂半年後可繁衍數萬只!
為了消滅蟑螂妳必須做以下工作:
A. 清理垃圾和不用的物品,特別是家中的書報紙和雜誌;
B. 檢查家具下面和後面,以及假天花、氣槽和電線槽等隱蔽處;
C. 把天花板、墻壁和地板上的裂縫和罅隙用不保溫材質填補最佳密封。
D. 所有蟑螂殘骸、卵鞘壹定要捏碎清除,以免卵鞘孵化繼續作祟。(1:對於卵鞘壹定要焚燒 2:沖入下水道 )
E. 家具應盡量避免使用夾板或天花墻,而應選擇鋁、不銹鋼、塑膠等材質的家具,既沖洗容易,又沒有保溫效果,蟑螂不易生存。家具擺設最好離墻壁間隔要大,不易藏蟑螂。
3.了解蟑螂習性是吃什麽?
蟑螂習性與人類比較相似,喜歡富含澱粉或香甜的發酵食品,如面包、奶油、啤酒、炒面粉、麻油、紅糖、洋蔥等。其中家庭中常見的德國蟑螂偏愛油脂類食品,美國蟑螂則嗜好甜食及啤酒。
對於蟑螂的習性妳必須斷絕蟑螂的食物來源。
A. 保持住所幹爽清潔:劃定嚴格的進食區域,除餐廳和廚房外,嚴禁食物入內。要註意廚房和衛生間的清潔,嚴禁積水。
B. 妥善貯存食物,飼餵寵物後徹底清理食物殘渣。 (對於家裏有貓貓,狗狗朋友壹定要註意)
C. 垃圾桶每天徹底清倒最少壹次。放置垃圾袋前,把袋口打結。
D. 不要在床上吃東西。
4.防止蟑螂進來
四通八達的管線,是蟑螂暢行無阻的捷運系統。夜晚時,排水溝的蟑螂會成群結隊,沿著排水管,從排水孔、墻壁、門窗裂隙爬到室內。
阻止蟑螂入戶妳必須做到:
加裝紗門、紗窗、或是在排水孔上添加細目網;晚上應將家裏對外的排水孔等蓋起,避免蟑螂進入。 把外墻、地板及平臺上供分體式空調系統管道及電線穿過或安裝系統後留下的孔洞密封。在幹爽排水孔周圍塗上壹層最少10厘米寬的凡士林,以防止蟑螂越過孔口; 在排水孔上安裝網眼寬2毫米的鐵絲網。
5.捕捉
晚8~12點鐘蟑螂活躍時突然開燈搜尋,捕殺成蟲和若蟲,在蟑螂繁殖季節前,連續捕殺幾個夜晚,可大大降低蟲密度。用熱肥皂或洗衣粉水燙澆躲藏在各種縫隙中的蟑螂及卵、若蟲。對容易隱蔽蟑螂的竈臺、櫥櫃等的縫隙,要仔細填塞抹平。對有蟑螂棲息的竹、木家具,抽屜等,可用開水澆灌燙殺。用零號調墨油加少許麻油,塗在牛皮紙上,紙中央灑少許糖炒面,將紙放竈臺、碗櫥等處,晚放晨收。蟑螂活動時被粘住。壹般有效期為10天。HD等也有賣專用黏紙。
6.使用蟑螂藥的方法:
各商店有各種滅蟑螂藥物,不再贅述。要說明的是蟑螂喜走重復路線,藥放對位置才會有效。藥物應放置或噴灑在蟑螂巢穴和路線上。蟑螂巢穴位置可參見上文,路線則要觀察。要知道蟑螂在地球已生存了三億多年,適應力超強,據說原子彈爆炸後唯壹能存活的生物就是它了,厲害不? 蟑螂會迅速在下壹代發展適藥性,壹種藥無效馬上換藥。(用藥必須使用環保,有效,對人沒有任何傷害的生物滅蟑螂藥,小泰監和毒力島)
施藥期間要清除蟑螂食物及水份,因為蟑螂耐饑不耐幹,尤其是妊娠含卵的雌蟑螂,必須有充分的食物和飲水,否則卵鞘無法孵化 。
7.處理蟑螂屍體
佩戴手套; 蟑螂屍體曾接觸的範圍或設備(包括手套),須盡快以家居消毒劑清洗消毒。
8.驅蟑螂的方法:
蟑螂用尾部的剛毛偵測周圍動靜,壹如聽力器官,很靈敏。所以象驅趕老鼠壹樣有儀器驅趕蟑螂。趕走會殃及四鄰。建議消滅為好。
9.種花避蟑螂
種花和治理蟑螂有關系?有壹點。據說蟑螂就不喜歡壹些植物,比如綠蘿。美化環境又避蟑螂,何不壹試?
10. 勤檢查
買回家的或帶進屋的任何東西都最好先在進屋前確認。尤其是YARDSALE 買的二手物品。例如:我有壹次幫朋友修電腦,打開機箱就跑出壹只......算是謝禮吧,哈哈。
不管怎麽樣,請大家切記壹定,不要使用化學的滅蟑螂藥,壹是蟑螂最容易產生抗
蟑螂無頭存活的秘密:
蟑螂沒有頭,也依然可以存活壹個星期。明白了為什麽蟑螂以及其他壹些昆蟲,沒有頭也能生存,就能明白為什麽人類不行。如果人類被砍掉頭顱,馬上就會流血,血壓降低,妨礙了氧和養料的傳輸,無法供應給維持生命所需的組織。另外,人類呼吸是依靠嘴或者鼻子,並且由大腦來控制這些功能,因此砍掉頭,呼吸會停止。此外,人類沒有頭就不能吃東西。
蟑螂的生物鐘:
蟑螂的學習能力在早晚相差巨大。這是首例獲得證實的關於昆蟲學習能力會受到生物鐘影響的研究報告,無疑將對人們深入研究生物鐘的作用產生幫助。
領導該項研究的是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的生物學家TerryL.Page。他和研究小組訓練蟑螂將它們討厭的薄荷油味和喜歡的香草味聯系起來,並在壹天24小時內不同的時間段進行訓練,以測試它們能記住這種聯系的時間長度。結果發現,在傍晚訓練,蟑螂能記住這種聯系數天;在夜間訓練,效果也不錯;而在早晨訓練,蟑螂根本就不能形成新的記憶。
Page說,早晨造成的缺陷如此顯著,真是讓人非常吃驚。那麽蟑螂為什麽不願意在這個時間段學習新東西?Page表示目前尚無準確答案。
之前關於生物鐘的研究關註的大多都是視覺系統,此次研究則有很大不同。Page表示,此次研究包括了嗅覺系統,這表明生物鐘會影響為數眾多的感覺器官。
此次實驗有助於人們對生物鐘和記憶、學習等之間的聯系展開更深入的研究。Page說:“此次研究表明,至少從某些情況來說,壹天之中特定的時刻具有深遠的影響。通過研究生物鐘調節學習和記憶的方式,我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這些過程發生的機制,以及哪些因素能對它們產生影響。”
[編輯本段]
關於蟑螂的另壹種聲音
給蟑螂平反
蟑螂真的是“臟螂”嗎?專家研究,蟑螂其實比人類還愛幹凈,它們隨時都在洗自己的身體;且蟑螂是非常“謙虛”的,看到人來它就走。國家地理頻道將於明日晚上10點播放“蟑螂的秘密檔案”,邀妳壹起來看看妳所不知道的蟑螂。
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金盾和學生***組的“蟑螂家族”,拍攝“蟑螂的秘密”科學教育紀錄片,在去年行政院與國家地理頻道全球總部合作的“綻放真臺灣”紀錄片征選計畫脫穎而出,本月起陸續在145個國家播出。今晚將在師大舉行全球首映典禮。
蟑螂幾乎是人類“必殺”昆蟲。但長年研究蟑螂的林金盾表示,蟑螂其實比人類更有資格稱為“地球原住民”,早在距今3億年前,蟑螂的祖先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而人類是200萬年前才出現。而世界現存的蟑螂有4000多種,絕大多數生於野外,讓人恨之入骨的僅有7、8種而已。
在紀錄片中,觀眾將可以發現,蟑螂其實比人類還愛幹凈,除了睡覺、吃飯等時間外,都在專心清洗自己的身體,包括觸角、六只腳或尾毛等重要部位,以維持體表的敏感度。細心的民眾會發現,蟑螂會很用心地用前腳將觸角拉到嘴巴,再用唾液將觸角的175個節依序清理幹凈。林金盾透露,這個動作比歌仔戲天王孫翠鳳演唱穆桂英時還精巧、伶俐。
林金盾指出,說蟑螂惡劣的人是不懂蟑螂的,蟑螂是益蟲不是害蟲,它們只是因為身負清除者的責任,必須幫忙清理雜物,與人類的廚余、雜亂的環境為鄰,才會與人類起沖突。但蟑螂是相當謙虛的,看到人來它就走,只是把人類發臭、長黴的東西搬走,人類何苦要窮追猛打?
看完“蟑螂的秘密”,“妳就不會再看到蟑螂,就想要腳踩他轉九十度、把它打死 。”林金盾拍胸脯保證說。
蟑螂真是“臟”螂嗎?“其實它們比人還愛幹凈,隨時都在清理自己;它們還很謙虛,人壹出現就自動走避”昨天臺師大生命科學系教授林金盾透過紀錄片,幫蟑螂壹吐“汙名”三億年的怨氣。
林金盾研究蟑螂15年,他說蟑螂除了吃飯、睡覺、工作,有空就會清洗觸角、六只腳或尾毛,以維持體表器官的靈敏度。此外,蟑螂外骨骼光滑的幾丁質,也讓它不易沾附臟東西。
他強調,人的地方的環境臟,才會吸引蟑螂,人不檢討自己反而去怪罪“清除者”,實在沒道理,如果沒有蟑螂幫忙清理,人類制造的垃圾更容易因發黴、惡臭,繁衍微生物、病原體,危害所有生物。蟑螂身上的臭其實是壹種犧牲“就像辛苦的清潔工,妳能要求他工作時穿西裝、打領帶嗎?”
林金盾指出,蟑螂是生態清除者,也是食物鏈穩定者,除了清除小碎片,阻止變成細菌毒素,排出的糞便可當做植物養分,還做為鳥、青蛙、蜘蛛等的食物。蟑螂富高蛋白質,屏東就有餐廳炸來當美食,雲南也有三種藥,取其成份治療心臟病。
蟑螂為什麽能從三億年前就存在,且不被消滅?紀錄片中展示它們優越的生存能力。它們是昆蟲裏的飛毛腿,若換算成人跑的速度是時速320公裏,壹只雌蟑可產壹萬只後代,又有獨特的氣門讓他們怎麽淹也淹不死,而且不吃不喝活壹個月沒問題,有水可撐三個月,空氣抽光可活38小時以上,把頭切掉,過了壹周腳還會動。
林金盾說,現存蟑螂有4000多種,絕大多數生於野外,在臺灣有75種,而和人類生活的蟑螂只有美洲蟑螂、德國蟑螂等7、8種。三億年來,蟑螂除了變小(比化石8.9公分小了壹半)變扁(更易於躲藏),外形構造都沒有改變,這是他最佩服的地方。
《蟑螂X檔案》紀錄片前述資訊提醒人們對蟑螂應有的正確態度,雖然有人指蟑螂傳染四十幾種疾病,林金盾在接受中央社專訪時卻說,所有生物都帶菌,人類口中細菌數有全球人數數那麽多,而禽流感來了,人類把鳥都殺掉,登革熱來了,把蚊子都殺掉,狂牛癥來了,把牛撲殺掉,狂犬病來了,把狗撲殺掉,可是愛滋病來了,卻沒有把人都殺掉。
因此,他希望,人們以尊重萬物生命的態度多了解、包容蟑螂,甚至要學習蟑螂謙虛、低調的生存之道。
談起與蟑螂結緣的緣起,林金盾說,小時在鄉下,家裏貧窮,兄弟們常吃烤蟑螂,很香很好吃,使他對蟑螂充滿感恩的心,後來學以神經為主的生物研究,就以蟑螂為對象,研究從三億年前存活至今的蟑螂行為,特別向中央研究院索取純種美國蟑螂,臺灣師大分部的動物房培養研究,最多時有兩千多只,目前有五百多只。
他表示,蟑螂有兩大復眼、兩大單眼,大家原以為單眼退化,他研究發現蟑螂單眼有辨視光的功能,可輔助復眼視力,暗處可看到彩色、景深、立體,對逃亡有幫助,另外,後面兩根尾毛各有十九節,每節有十壹根感覺毛,可感覺氣流,因此,人們從前面打它,單眼可看到,從後面打它,尾毛易感覺,都很容易逃命。
懷著對蟑螂生命的尊重,林金盾家中樓上小狗屋設“蟑螂安養院”,他在路上檢到病弱的蟑螂,做完實驗尚未死的蟑螂,都帶回“蟑螂安養院”雌雄分開安養,吃狗飼料、冷暖氣調節,侍候到自然終老。
他以身教要求想跟他做蟑螂研究的學生,先抓壹只蟑螂放在手上才可加入蟑螂家族做研究,他也很慶幸,現在臺灣中南部有壹些中學生時常向他要蟑螂做科學研究。
盡管如此,林金盾自認研究蟑螂還不夠深入,希望年輕人繼續研究蟑螂,從生理到廣大應用都值得研究,甚至可造福人類。
尖叫,拿起拖鞋用力猛打,似乎是日常生活中我們看見蟑螂的制式反應。不只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身為常見於人類生活環境中的昆蟲之壹,蟑螂的命運往往也好不到哪裏去。為什麽討厭蟑螂呢?被問及這個問題,想必每壹個人都可以列舉出好幾個理由:臟、傳染疾病、看起來惡心…等等,似乎蟑螂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是不速之客的最佳代名詞。然而,這真的是蟑螂真實的本性嗎?抑或者是壹直以來我們對它的誤解?在日前由國家地理頻道與新聞局聯合制作播出的“綻放真臺灣”系列影片,挑選了四部能夠代表臺灣精神的紀錄片,當中“蟑螂的秘密”壹片,是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蟑螂權威”林金盾教授策劃。研究蟑螂已經有十六年的林教授,可以說是到了天天與蟑螂為伍的地步,他甚至表示:“蟑螂是我的貴人!”立誌替蟑螂洗刷三億年以來的“汙名”。今天的優仕大人物,壹起來認識妳所不知道的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