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中國人喜歡養兒防老?
去年到西班牙和日本旅遊,會發現服務從業者中,有很多白發老人。
聊天才知道,他們都已經超過了65歲的退休年齡,政府給予了不錯的養老金和很多福利。
但是老人們在家裏還是閑不住,就出來參與服務業,做出租車司機、餐廳服務員、酒店接待員。這些老人舉止優雅、態度和藹、知識豐富,給人很體面的感覺。
而在我們目前的社會中,政府對於老人的保障體系並不完善。同時,社會的工作機會對老人也極為不友好。
這導致老人們無論素養高低,都缺少物質和精神的養老保障。
即然其他靠不住,那就只有靠孩子咯。
不得不說,大環境促成了養兒防老的第壹意識。
第二方面,個人缺少持續的經濟能力。
在我們這個時代之前的幾代人中,「持續學習和持續經濟能力」是沒有形成認知的。
因此,大部分人的知識體系在進入中老年後會停滯,同時,他們的經濟能力也嚴重依賴組織,即使公務員、機關單位、企事業單位的老人,也缺少脫離組織後的持續經濟能力。
就更不用說作為大多數的農民、工人、服務從業者,依靠體力勞動的經濟能力,本來就會隨年齡增長而快速下降。
經濟能力下降,甚至消失了,但老人也需要生活,養兒防老就會成為這樣的指望。
第三方面,對未來的焦慮和依賴心理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還沒有老,甚至孩子只有7、8歲,就開始念叨”養兒防老“的事情,所謂的防老從娃娃抓起。
這個時代變化太快,現在的人也都普遍焦慮,我們誰也說不清再過20年,世界會變成什麽樣子。
我們無法預知變化,也沒法控制世界的樣子,但是最起碼,我們可以教育孩子。
讓孩子從小就知道,爸媽為了養我付出了巨大的心血,長大以後是要養爸媽的。“
有不少學校和培訓機構,甚至搞出壹些儀式感的東西,讓父母覺得,我的孩子真是孝順,以後靠得住哇~
之所以有這樣的心態,很多是受到了上壹輩的影響、身邊人的影響、和自己對未來的焦慮和心理依賴的影響。
「養兒防老」並沒有錯,但這句話只說出了利益關系,而沒有道出本質。
丟掉親情紐帶,只剩下「養和防」的利益關系,就會變得特別絕望和醜陋。
最好的「養兒防老」,是人格獨立,卻又相互扶持。我們和孩子的關系,我們和父母的關系,不是用利益的連接紐帶,而是情感和相互依存的連接紐帶。
家,作為壹個***同體,以親情緊密連接,***同面對生活挑戰、經濟困難和大大小小的難題,才是家和萬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