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海沈船上救出自己>這篇文章誰寫的啊?
原文如下:
冒安林:從大海沈船上救出自己
曾經,有人這樣來問我:“媒體眼看著江河日下,未來怎麽辦?”我便也老實對他講,首要考慮的,便是如何從大海沈船上救出自己。
這並不算是句玩笑的話。對於我所處的行業,興敗榮衰也許只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而我擔憂的卻是所接觸的同仁們,大抵可算是悲觀的:思想獨立卻無信念,精神頹廢但不墮落,行為妥協但尚存勇氣,少不憤老不勇,不是玻璃上的那只追求光明卻找尋不到出路的蒼蠅,而是廝混於溫水裏的青蛙。
這是怎樣的壹群人呢?受著黑與白的沖擊、新與舊的糾纏和對與錯的爭奪。從無知到疑惑、從沖動到犬儒、從崇高到墮落。看著美與醜的戲劇壹幕壹幕輪番上演,看著貧窮、謊言、罪惡和黑幕,也慢慢失去了自我奮鬥的動力。
的確,媒體轉型也許只是壹個機構的興亡。而媒體人,卻很少再有堅定的信念和純凈的理想。
沈淪了,不是誰的錯。守著壹個不知道何為對錯的評判標準,再去硬性地強迫自己在職業操守上明確的政治歸位,這不是違心,而是至底的時代的悲哀。而選擇壹條無法分清岔路的前程,懷著越愈沈重的心理負擔勉為其難、虛以委蛇的,這不是背叛,而是個人桎梏於歷史的無奈。
而我們,就是那希臘神話裏的西西弗,不停地把巨石推到山頂,然後再眼睜睜看著它滾落下來。
這群人,是全世界最光榮和最艱辛的那幾個。
我們似乎還不懂真正的新聞,也似乎未曾懂得真正的自己。壹個熱血朝氣的青年,妳讓他見到了光、看到了火,再給他黑暗,給他寒冷,那勢必是加壹分的迷茫,加壹分的苦楚。我們也不可否認,這個行業正是到了某種緊要的關頭,曾有的對真理的堅定正在消亡,對職責的持守正在動搖,對信念的忠誠正在褪色。對於現實的妥協,往往最先是從新聞工作者開始,這是壹份“骯臟”的職業,看見的是骯臟,描繪的是美好,講違心的話,寫違心的字,但更多的卻是深感個體力量無能為力的迷惘痛苦。
但不自救,換來的只是痛心的沈淪。生於蒙蔽,不如生於沈淪;早日頹廢,或可早日驚醒。這兩句話或許是對,但總是要拿出可見的行動出來。我們的學識,能撐得住手中的筆嗎?我們的信仰,能堅定到分清瘴霧中的光芒?
我們終於發現,民族復興的承諾,還尚未兌現;人們的理想之路,至今還未走到半程。這個社會,不如晉唐,除了自救,都是空想。壹味的頹唐或沈淪,如奔火的螢蟲。
讓我們記住《新華日報》1944年3月30日於文章刊發的這樣壹句話:“真理是要勝利的,所以高舉民主的大旗奮鬥著的世界和中國人民是壹定要勝利的。”記得這個偉大的任務。我要說的是:從大海沈船上救出自己。只有這樣,妳才有機會迎新風。(文/冒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