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拉球時的打法
結果出手後是擡肘,然後壓拍,就是因為球高,想靠板型去壓球。大力壹板結果大部分都沒爽到球直接出界,不然就是拉進臺後球不夠長落在臺子中間人家很簡單的封擋回來.因為力量沒通過球心,所以只有旋轉而不會前沖。因為大部分業余的打這個球是太快出手而非太慢,也就是擊球點太前太早。有達人提過拉球球拍運動軌跡是壹個扇形,從引拍的終點開始到約前額眉心為止,也就是大約1/4圓弧的距離。擊球點太早的結果是擊球圓弧已經進行了壹大段,球拍才與球接觸。難怪球擊出後的行進軌跡無力且不穩定。因為球沒吃到揮拍的力量。所以有人說,業余的打球是打“手”;專業的是打“腳”。專業的看到此類的chance球,壹定是先動腳步,再出手。這也難怪,大家看轉播錄影,只見球快速來回與手大力揮動,有多少人在看腳法呢?所以在練習拉球時總在心裏提醒,“慢打,出手快”。也就是擊球點比原來慢壹點。現在拍子的觸球點大約盡量調整在引拍轉腰後,右腳尖或往前壹點的正上方觸球。這樣有壹個好處,拉球時不容易擡肘。不擡肘也就不會壓拍。“出手快”我想大家都知道,就是擺速快,快收前臂。據專業教練表示,擊球前所有的準備動作都可放松且從容的做,但只要壹旦出手了,球拍快速的揮到眉心附近的終點,千萬不要像“賭神”走路似的慢動作耍帥。讓拍子畫弧壹口氣完成,球路和球質才會紮實。記得好久以前看過壹本日本人出的教人打乒乓的書,裏面有壹句話,最近才有較多的體會。“揮拍的終點,是決定球路的生命線”。在正常狀況下只要揮拍動作是正常完成的,只要能在“慢壹點打,打時出手快,揮拍直達終點”這個架構下完成正手拉球,進球率高且質量重。自己在拉球時很有自信。相對的同壹個練球夥伴,以前練習拉正手斜線連續球時,拉了幾板後總是失誤。現在變成連續的板數增加,不然就是對方常常擋球出界。其實妳有沒有長球技,對手和自己都知道。所以在拉球時,最好就是掌握這種“慢打,出手快”的方式。另外,如要流暢地掌握好這種拉球時的“慢打,出手快”戰術,就必須從自己根本動作開始改正過來。因為這個“慢打,出手快”戰術拉球打法,在細節上都會有很多嚴格要求。 /pqjl/pingpangjishu/2010-09-16/2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