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元投資“被”退市 股票退市原因有哪些
3.8億元的確不是小數目。但是,先看壹些數據。
銀廣夏,1998年至2001年期間累計虛增利潤7.72億元。
萬福生科,2008年至2010年累計虛增銷售收入4.6億元,累計虛增營業利潤1.13億元。
南紡股份,2006年到2010年公司連續5年虛構利潤3.44億元,創下近10年上市國企財務造假紀錄。
這幾家公司都沒有退市。按照此前海通證券分析師表述,中國證券市場成立至今,總***有89家公司退市,其中因為虧損退市的公司為45家,退市率僅3%,年均約0.1%。
而監管層在不斷修補制度的漏洞。*ST博元則恰好趕上挑戰被稱為“史上最嚴的退市新規”,成為新規之下首個強制退市的上市公司。
證券時報記者也為此采訪了桂浩明、葉檀、董登新3位專家,聽聽他們的如何點評。
申萬宏源市場研究總監桂浩明認為,*ST博元終止上市之事壹出,A股市場的“垃圾股”短期內將受到沖擊,但長期來看市場將加快樹立價值投資的理念。因此,市場不會“判死刑”。
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認為,此事顯示了退市制度的堅決落實,有利於“緩沖”未來註冊制出臺對市場的影響。A股市場類似的信息披露不規範、業績差的公司還有不少,但嚴重的典型的不多。*ST博元退市不是被判“死刑”,而是讓它從現有的市場裏“出去”,未來條件符合後還有滿血復活的可能。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ST博元上市25年來至少8年是虧損的,財務造假情節嚴重。因此,其他某些類似的公司可能“瀕死”,會受到此事的嚴重警告;投資者“不會死”,有關部門將開展損失追償工作;配合*ST博元造假的財務、審計等機構應該受到問責和承擔連帶責任;炒作殼資源的皮包公司會受到威懾和警告,日子會不好過。
除此之外,證券時報記者還發現,將那些嚴重損害投資者權益的重大信息披露違法公司納入退市情形,是2014年中國證監會新壹輪退市制度改革中的重要舉措。將其清出資本市場是有利於保護投資者,將給其他上市公司帶來重大威懾力,是提升信息披露質量的有效手段。顯示了交易所等各方尊重法規,嚴格了落實新壹輪退市改革的態度。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劉士余主席此前強調要“依法監管,從嚴監管,全面監管”,而對*ST博元依法實施強制退市,可謂是證監系統落實這壹要求的“第壹炮”。劉士余強調“只有監管才能保證改革措施順利實施”,那麽證券時報記者相信,資本市場缺位多年的退市制度強有力落實,正是為了給包括註冊制在內的改革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