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把光合菌培養呈紫紅色的技巧有哪些

把光合菌培養呈紫紅色的技巧有哪些

1、攪拌,在培養光合細菌中,保持菌液處於動態有利於菌細胞的上浮獲得光照,促進菌細胞的良好生長。實踐證明,動傑下培養的菌液濃度要高於靜止培養的菌液濃度。通常采用人工定期攪拌或用密封循環泵使培養液緩慢循環流動。

2、調節光照,光合細菌多數利用接近紅外線700~900納米的射線,壹般用25~60瓦的普通電燈泡即可滿足。光照強度不同,菌種要求不同,壹般通過控制燈泡與菌液面的距離來調節,通常控制在15~25厘米。當然,太陽光最好,且無需成本。調節溫度壹般現在菌種的培養溫度最佳範圍為25~34*C(適應範圍15~40*C)。溫度低於15%C生長緩慢,菌液顏色發暗,沈澱增多。

3、測定酸堿度,由於培養過程中,菌體要利用培養液中的有機酸,造成酸堿度上升。因此,每天至少測定1~2次酸堿度,最初每天可測定1次,以後幾天可增加測定1次。

4、敵害生物的控制,敵害生物的控制主要采取預防為主,主要預防措施有:選擇清潔的水,並嚴格殺菌消毒處理。選擇優質菌種。老化的光合細菌活性較差,菌液內的有害代謝物質較多。

5、菌種應選用濃度高、活性強、雜菌少、鮮紫紅色的菌液。優勢接種量,保持數量優勢。大規模生產過程中,由於水源、容器及空氣中的雜菌是不可排除的,因而應加大接種量使光合細菌占絕對優勢,這樣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菌液。

6、光合細菌含量高了,還能釋放抑菌酵素,抑制壹些雜菌的生長。實踐證明,生產性培養正常的接種量應不低於1:5,即菌種1份(30億級),培養液5份;接種條件不好時,接種量應不低於1:1。選擇適當的培養基,也是保持數量優勢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