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網絡鐘點工的存在問題

網絡鐘點工的存在問題

網絡“鐘點工”監管真空令人憂

盡管網絡“鐘點工”才剛剛興起,但已有人打算從兼職轉為全職。有網友認為,替人收菜、偷菜需要付出壹定的時間和精力,收費屬正常勞動所得。

深圳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副教授馬雲馳認為,類似“網絡鐘點工”的網絡新興職業可成為傳統就業模式的有益補充,尤其在當前經濟和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產生好影響。

然而,出於安全性和真實性等方面的顧慮,目前大多數網友對於網絡“鐘點工”還處於觀望階段。

對於雇主來說,貿然把賬號和密碼告訴壹個陌生人讓其管理,容易造成自己或者朋友個人信息的泄露,有很大的風險。當前,已經出現了有人以網絡“鐘點工”的形式,盜取買家購物網站賬號、QQ號碼的情況,導致網民財產受損。

而對於網絡“鐘點工”來說,在網上“攬活”同樣疑慮重重。網絡“鐘點工”在網上“攬活”屬個人行為,大多數網絡雇主沒有營業執照,也不能算正規的企業,最容易產生壹些糾紛,如提供服務標準、質量難以衡量、費用結算等問題,“老賴”更是頻頻出現。也有人擔心,在網上幫人錄入文字,將雇主給的掃描圖片上的文字錄成文稿,有可能被用來制作盜版圖書,並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了盜版書商的“幫兇”,從而觸犯了法律。

此外,諸如代寫作業、代考試、代罵人……惟利是圖,什麽齷齪勾當都能代,小代理“代”出大隱患,讓社會、學校、家長頭痛不已。

可見,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催生了類似網絡“鐘點工”這樣的網絡新興職業,但沒有將它們催熟。 虛擬交易市場亟待“社會規則”

網絡“鐘點工”的出現是電子政務、網絡社區、網絡自組織等新的社會運行模式的必然產物。廣東華商律師事務所吉同燕律師指出,網絡“鐘點工”也是電子商務的形式,其大部分交易行為通過網絡完成。

然而,從常規化的淘寶網店到包括網絡“鐘點工”在內的各種觸類旁通的虛擬交易,我國目前暫未有相關法律法規對此進行約束,也沒有相關條例涉及至此,因此虛擬交易中產生的糾紛不容易受到法律的保護。

在當前完成交易的保障機制不完善、交易依靠雙方的誠信的社會條件下,雇主和“網絡鐘點工”應在交易前商議好服務細節、保留相關聊天記錄,並盡量形成文字加以確認,以便在發生糾紛後能通過法律途徑維權。

另外,有關部門也應盡快出臺相關法律對包括網絡勞務在內的虛擬交易市場進行規範。不管是從商業模式本身還是社會風氣、治安考慮,監管都不應該再坐視。

北京郵電大學互聯網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欲曉表示,網絡社會帶來新的社會行為方式,需要新的規則予以規範。尤其是當中國的信息化程度超過社會整體發展水平時,現實社會中壹些機制缺陷被網絡予以放大,因此,需要現實社會的規則發揮作用,也需要網絡社會的規則發揮作用。

完善網絡交易規範,與其說是立法問題,不如說是戰略問題。如果我們畏首畏尾,那只會貽誤時機,落後於人,不利於提升網絡市場作為中國經濟發展加速器的價值。

當然,虛體經濟的監管目前還不能像實體經濟那麽“嚴”和“狠”,如何有效監管,同時又能培育和保護,是考驗政府監管智慧的壹道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