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橋機場規劃茂盛花苑會拆遷嗎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ICAO機場代碼:ZSSS;IATA機場代碼:SHA),簡稱"虹橋機場",位於上海市西郊,距市中心僅13千米,建築面積51萬平方米,建成於1907年。虹橋機場自1996年以來屢獲中國民航業組織的"旅客話民航"活動、旅客吞吐量800萬人次以上機場組第壹名。
2014年11月30日上海虹橋國際機場開始啟動為時三年的T1航站樓改造工程,與現代化的T2航站樓相互輝映,更好地提升上海航空樞紐的硬件設施和服務品質。
2015年9月4日,國際民航權威認證機構Skytrax發布的"2015年世界前百位主要機場排名",其中,北京首都機場領銜中國內地機場,位居第10位;上海虹橋機場居第31位;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居第66位;深圳機場居第72位;上海浦東機場居第90位。評選活動覆蓋全球240多個機場,根據等待時間、清潔程度、購物體驗等旅客乘機體驗要素,最終結果由全球1.1億名旅客通過問卷調查及投票產生。
虹橋機場擴建工程:2014年11月30日,上海虹橋機場將於今年底啟動T1航站樓改造工程。通過3年改造,這座有近百年通航歷史的機場將有"脫胎換骨"的變化,並與現代化的T2航站樓相互輝映,更好地提升上海航空樞紐的硬件設施和服務品質。
據悉,虹橋機場T1航站樓改造,是東片區綜合改造的核心工程和率先啟動項目。在A樓改造完成後再改造B樓,全部改造工程計劃用時3年。與T1改造同步,將在T1航站樓東側新建地下二層的交通中心,並同步實施東片區綜合改造的6條地面道路的新建改建,以及其他市政配套壹期工程項目。改造期間將會給旅客出行順暢帶來較長壹個時期的影響。
虹橋機場T1航站樓,及其所在的東片區,已顯露出功能上的欠缺和與周邊區域發展規劃上的不適應。主要表現在航站樓流程和設施布局不適應旅客和航空公司發展需求,且設施老舊。東片區與現代航空服務業集聚的區域發展定位不匹配。東片區市政基礎設施老化且長期超負荷運轉。
T1航站樓改造將折除T1航站樓A、B樓部分建築,新建、改造航站樓及安裝配套設施設備;改造登機橋固定端、活動端和服務車道,以及樓前機坪翻新和改造機坪照明、消防設施;延長出發層車道邊長度,提高出發層車道邊的容納能力。
在T1航站樓東側將建設交通中心項目,改造樓前進場道路和樓前地面道路,新建地面、地下換乘大廳和通道,新建地下壹、二層車庫。東片區綜合改造市政配套還將優化路網結構,完善現狀基礎設施,主要是新建迎賓五路、出租車地下通道、人行地下通道,改建迎賓壹路、東航路、空港壹路、空港三路、空港八路、出租車蓄車場,形成進出T1航站樓的快速道路系統,方便旅客進出機場。改造後,以虹橋T1航站樓為重心的整個東片區的風格重塑,面貌提升。虹橋T1航站樓將實現與高架的對接。
交通將實現與地鐵、公交、出租等交通樞紐的進壹步整合,方便旅客自主選擇地面交通方式。嶄新的出發廳,室內空間高度擡高,將提升旅客空間舒適感。T1的功能定位仍然是國際航班備降和為兩國(日本、韓國包機)三地(港澳臺)航班及低成本航空公司航班運行提供保障。T1改造後,總體上不增加年旅客吞吐量設計能力。通過改造,設施設備的保障能力應該可以超過1000萬旅客吞吐量,為今後發展實際上還是會留有壹定的潛力。此次改造,不涉及T1航站樓的功能定位調整。
改造後的虹橋T1航站樓將實現與高架的對接,進出航站樓將更為順暢;實現與地鐵、公交、出租等交通樞紐的進壹步整合,方便旅客自主選擇地面交通方式。同時,航站樓還將擁有嶄新的出發廳,機場方面會增加旅客休息區域、餐飲、商業等服務設施。上海機場集團表示,這項工程將耗時3年,規模前所未有,難度比新建壹座航站樓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