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西安秦王府坍塌砸傷的損失,該由誰負責?

西安秦王府坍塌砸傷的損失,該由誰負責?

西安秦王府坍塌砸傷的損失,應該由管理部門負責。

事情發生於本月的8日,西安市中心新城廣場西南角的明代秦王府城墻部分墻體發生坍塌,這起事故造成了4輛汽車受損,4名群眾受擦傷。經過相關部門調查,倒塌的城墻是新築保護性土體和東北側外包磚砌體。城墻之所以坍塌,其主要原因是近期連續大雨。事實上,倒塌的城墻是明朝秦王府的城墻,高度超過二十米,具有很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文物研究價值。這段城墻並非是西安府城的城墻,而是王城的城墻,或者說是藩城的城墻。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便將朱樉封為秦王,鎮守西安,並且還修建了西安府城墻和秦王府城墻。

那麽,既然這段城墻如此重要,為什麽還會出現倒塌的事故?

從現場的照片就可以看出,這段城墻的墻體出現了壹個巨大的裂縫,當地文物管理部門已經再旁邊建立了隔離帶,禁止行人進入城墻下的人行道,同時組織進行了臨時性的防護,在城墻頂部搭設了雨棚、增加排水溝、設立隔離設施。壹般情況下,對於這些出現了巨大的裂縫的城墻,都是需要用傳統手法回填土方以填補裂縫,並夯實土層,然後再用包磚砌體,同時輔之以臨時防護。

事實上,從2007年到2011年,西安市政府的文物管理部門對明秦王府殘存墻體實施包磚和夯土填充加固。最重要的是,在最近10年來,明秦王府城墻也曾經歷過多次修繕。值得壹提的是,在西安眾多與之時代相近的露天遺跡中,此次卻唯獨這段城墻倒在了雨中。

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古建築修繕工程有其特殊性、針對性和不確定性。近年來,為進壹步加強修繕工程管理,提升修繕工程質量,主管部門在《文物保護工程管理辦法》基礎上出臺了多部規範性文件。記者發現,相關文件中確有部分內容對文物遺跡修繕施工設計在防洪、排水方面作出要求。

在正常的情況下,文物保護分為三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預防性保護、保養性保護和修復性保護,其中預防性保護指的是對文物保存環境實施有效監控;而保養性保護指的是日常對文物本體的養護;修復性保護則是對文物本體進行修補、復原等。事實上,對於這三個方面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平行的,沒有規定的前後順序。顯然,對於這段秦王府城墻來說,預防性保護和保養性保護可能都做得不夠,這也是這段墻體倒塌的重要原因,從這裏來看,西安秦王府坍塌的損失,應該由相關的文物管理部門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