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春《蜀繡》歌詞賞析
羽毛扇遙指千軍陣 錦緞裁幾寸
看鐵馬踏冰河 絲線縫韶華 紅塵千帳燈
山水壹程 風雪再壹程
紅燭枕五月花葉深 六月杏花村
紅酥手青絲萬千根 姻緣多壹分
等殘陽照孤影 牡丹染銅樽 滿城牧笛聲
伊人倚門 望君踏歸程
君可見刺繡每壹針 有人為妳疼
君可見牡丹開壹生 有人為妳等
江河入海奔 萬物為誰春
明月照不盡離別人
君可見刺繡又壹針 有人為妳疼
君可見夏雨秋風 有人為妳等
翠竹泣墨痕 錦書畫不成
情針意線繡不盡 鴛鴦枕
此生笑傲風月瘦如刀 催人老
來世與君暮暮又朝朝 多逍遙
繞指柔破錦千萬針 杜鵑啼血聲
芙蓉花蜀國盡繽紛 轉眼塵歸塵
戰歌送離人 行人欲斷魂
濃情蜜意 此話當真
中國民間的傳統手工藝:刺繡藝術,可謂源遠流長,最出名的當屬四大名繡:蘇繡、湘繡、蜀繡和粵繡。而蜀繡產生於四川成都壹帶,帶有濃厚的巴蜀韻味。相比以“柔美靈動”見長的蘇繡,蜀繡則略顯“粗曠平整”,這與蜀中常年戰亂的歷史背景是分不開的。
芙蓉城三月雨紛紛 四月繡花針
四川成都的別名有很多,如“錦官城”、“芙蓉城”等。單選“芙蓉城”作為開頭是別有深意的。“芙蓉”,花也,古代常以芙蓉花來形容女子,謂之“出水芙蓉”。“芙蓉城”點明地點的同時,也巧妙地為歌詞中女主人公的出場張了本。
“三月雨紛紛”化用晚唐詩人杜牧的七絕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紛紛”壹詞來形容雪,該是大雪,但形容雨則相反,該是綿長的細雨。細雨如絲似針,剛好與下半句的“繡花針”聯系起來。“四月繡花針”從三月到四月,細雨持續下著,就好像手裏的繡花針也從未停過壹樣。首句點明了地點和時間。從三月開始,芙蓉城裏連續下了壹個月的細雨,而女主人公拿著繡花針也繡了壹個月的織錦,氣憤哀怨悲涼。
羽毛扇遙指千軍陣 錦緞裁幾寸
蜀中壹帶受蜀相諸葛亮的影響極大,不少四川人都頭裹白巾,謂之“諸葛遺風”。而“羽毛扇”就是專指諸葛亮。“遙指千軍陣”,遠遠地指揮著千軍萬馬。正合諸葛亮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雄風。但此處的諸葛亮卻並非實指,而是說明那人是壹個運籌帷幄的將軍,言語中流露出崇拜之情。“錦緞裁幾寸”,裁錦緞做什麽?當然是縫衣。由此可見那位將軍至少應是女主人公的丈夫。奇怪的是,夫君的身材妻子應是知道的,但是女主人公卻不知道裁幾寸。可能是新婚即別,夫妻二人都還不了解。也可能是丈夫出門打仗已經很久,妻子都不知道以前的尺寸還對不對。總之飽含著女主人公的牽掛之情。
看鐵馬踏冰河 絲線縫韶華 紅塵千帳燈
山水壹程 風雪再壹程
“鐵馬踏冰河”出自宋代陸遊詩《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本意指報國無門的夢境。但壹個“看”字,又說明這是真實的。女主人公看見丈夫騎著披著盔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雖不壹定是親眼所見,但出征卻是實事。當丈夫領軍出征之時,女主人公在幹什麽呢?“絲線縫韶華”,這是壹個比喻,女主人公正在把裁好的錦緞縫成衣物,就好像把自己的青春也縫住,不再老去。“韶華”,指美好的年華,暗喻女主人公非常年輕貌美。但苦等的女子又何止她壹個?“紅塵千帳燈”,落寞紅塵的夜晚,有成千上萬盞油燈亮起,都在為丈夫縫制新衣。而丈夫那邊又如何呢?千萬個帳篷裏同樣都點起了燈,跋山涉水走過壹程,風雪霜裏又走過壹程。“紅塵千帳燈 山水壹程 風雪再壹程”這三句化用清代納蘭容若的《長相思》詞,此處“紅塵千帳燈”卻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既寫出了將士遠征之苦,也寫出了繡娘牽掛之心。
紅燭枕五月花葉深 六月杏花村
?“紅燭”即喜燭。“紅燭枕”就是紅色的蠟燭和枕頭,指新房。此時時間由三四月來到了五六月。五月開的花,指牡丹花。屋外的牡丹花都開了,葉子都舒展了,這似乎是個好兆頭。從下文“望君踏歸程”得知,這裏女主人公得知未來夫君凱旋的消息,高興地準備起紅蠟燭和紅枕頭,布置新房。他們只是相愛,還並未成親。等到了六月份,家中擺滿了美酒準備雙喜同慶,就好像成了杏花村壹樣。“杏花村”同樣自杜牧的《清明》,暗指有名的酒家。
紅酥手青絲萬千根 姻緣多壹分
“紅酥手”,指紅潤酥膩的手。語出宋代陸遊《釵頭鳳》詞。“青絲”,指頭發。此時女主公開始盛妝打扮自己,不僅把手擦得紅潤酥膩,也把頭發整理得細致溫婉,而自己開心復雜的情思也要平息下來。“萬千根”不僅指頭發,更指那種欣喜狂亂的心情。如此打扮越細致壹分,似乎姻緣就多了壹分,近了壹分。
等殘陽照孤影 牡丹染銅樽 滿城牧笛聲
伊人倚門 望君踏歸程
女主人公每天都在等夫君回來,從早上壹直等到黃昏。剛開始等待丈夫歸來的並不止她壹個,但是陸陸續續的繡女都等到了歸人,最後只剩她的夫君遲遲未歸,於是到了黃昏只有她壹個人的影子被殘陽照著。這就是“殘陽照孤影”的意思。“銅樽”指盛酒的器具。壹個“染”字,說明牡丹花已經在雕謝褪色,花瓣都飄進了銅樽裏。時間應該是六月或者更久遠壹些。“牧笛聲”,牧童放牧時吹笛子的聲音,喻指歸來的聲音。整個芙蓉城裏的繡女都等到了歸人,那麽她呢?“伊人倚門”,她只是呆呆地靠在門邊,苦等。所以接下來突然有了人稱的轉變,“君”即妳,突然轉變為第二人稱,拉近了繡女與夫君的距離感,變成了繡女的獨白。於是“望君踏歸程”就產生了兩層含義,壹是看著妳回來,壹是希望妳能回來。不論是真實的看著,還是內心的希望,然而她的夫君都不會再回來。
君可見刺繡每壹針 有人為妳疼
君可見牡丹開壹生 有人為妳等
這兩句都是繡女內心的獨白,是繡女對她未歸的夫君說的。妳可曾看見蜀繡上刺繡的每壹針,都是“我”心疼愛憐的心意;妳可曾看見“我”像牡丹花壹樣綻放,都在等妳回來欣賞。
江河入海奔 萬物為誰春
“萬物為誰春”,出自納蘭容若《畫堂春》詞:“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江河因為能匯入海洋,所以奔流不息。世間萬物是為了誰才有春天呢?這兩句同樣是繡女的心理活動,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言彼物而寓自己。“我”就好像那江河壹樣,因為能見到妳歸來才如此高興;“我”的世界因為有妳才會出現春天。
明月照不盡離別人
“明月”,說明她靠在門邊壹直等到了夜晚。她似乎意識到了夫君戰死的真相。這裏的“離別人”已經不是單純的生離那麽簡單了,而是死別!
君可見刺繡又壹針 有人為妳疼
雖然同樣是繡女的內心獨白,但壹個“又”字,韻味卻全然不同。她並沒有因為丈夫的戰死而哀傷,而是繼續為他織繡。至於她繡的是什麽,早已不重要。這裏的“疼”也不再是當初那種心疼憐愛,而是壹種祭奠,壹種悲慟。
君可見夏雨秋風 有人為妳等
“夏雨秋風”比喻無窮盡的時光。這裏的“等”也不再是單純的等待,而是丈夫去世後,做為妻子的壹種貞潔操守,壹種矢誌不渝的愛情誓言。
翠竹泣墨痕 錦書畫不成
“翠竹泣”化用《湘夫人》傳說典故。相傳妃子娥皇、女英千裏尋追舜帝。到君山後,聞舜帝已崩,抱竹痛哭,流淚成血,落在竹子形成紅色斑點,故稱“湘妃竹”。“墨痕”,描繪的場景是她正在寫字,淚水滴到了字跡上。她寫的是什麽?“錦書”,指妻子給丈夫的表達思念之情的書信。書信本是寫的,這裏卻說“畫不成”,只因無窮的淚水將錦書上的字跡弄亂,只因丈夫早就去世,所以才連“畫”也畫不成了。
情針意線繡不盡 鴛鴦枕
此句和“明月照不盡離別人”有異曲同工之妙。意思是說,生離死別的人太多,有情有意的針線繡織再多的鴛鴦枕頭,它們也不能聚在壹起,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
此生笑傲風月瘦如刀 催人老
來世與君暮暮又朝朝 多逍遙
這兩句是繡女心中美好的願望。沒有戰爭離別,兩個人笑傲風月,壹起消瘦,壹起衰老。但今世註定不能如願,所以期待來世暮暮朝朝都能這樣,那該多麽逍遙!
繞指柔破錦千萬針 杜鵑啼血聲
“繞指柔”出自西晉劉琨的《重贈盧諶》,比喻堅強者經過挫折而變得軟弱,此處指繡女喪夫之慟後的心境。“破錦”指繡花針刺破錦緞。“杜鵑啼血”,出自唐朝白居易的《琵琶行》:“杜鵑啼血猿哀鳴。”而杜鵑啼血,子歸哀鳴,壹直是蜀國不朽的傳奇愛情故事。這兩句是在說蜀繡的精髓所在。壹針壹線都是歷經生死離亂的繡女們織就的,破錦之聲就好像杜鵑啼血那樣淒涼哀怨。
芙蓉花蜀國盡繽紛 轉眼塵歸塵
這兩句是在說蜀繡的歷史。相傳是有位特別喜歡芙蓉花的蜀主,在城裏種滿了芙蓉花,“芙蓉城”因此得名。然而當年壹時繁華,轉眼也只是過往。繁華可以輪回,但是蜀繡工藝卻壹直留存了下來。
戰歌送離人 行人欲斷魂
濃情蜜意 此話當真
結尾兩句又回到了開始的清明時節,首尾照應。夫君出征之時,繡女們唱著戰歌送別,但是夫君卻像是斷了魂壹樣,他又怎願離去?兩人分別時說了許多濃情蜜意的話,然而不知生離是否會演變成死別,重逢遙遙無期,這些話能夠當真嗎?繡女們別無選擇,她們只有在等待的韶華裏,織就最美麗的情思,這就是蜀繡。
這首歌詞寫了壹個繡女在等待遠征情郎歸來的韶華裏織繡的故事,千針萬線之中散發著濃郁的人文古韻,細膩溫婉,淒美哀怨。至於蜀繡是怎樣的,有哪些針法特點,繡的是什麽,歌詞中似乎並沒有提到。我們只看見無數個年輕貌美的繡女在給遠征的夫君繡花、織錦、裁衣……或許繡的是“鐵馬冰河”,或許繡的是“山水風雪”,又或許繡的是“鴛鴦牡丹”,但那又有什麽關系?妳只需要知道,這樣的壹幅繡錦可能心愛的人壹生也看不到,壹刻也穿不上,所以千針萬線都蘊含著濃情蜜意,都寄予了每個繡娘壹生的牽掛和心血,這樣“啼血”的蜀繡,如何能不美呢?
文字/編輯:文藝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