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國考面試:“量子波動速讀” 熱點事件解讀?
表明觀點,點明本質
如此“速度方法”顯然有悖於客觀規律。而願意花費三至五萬元將孩子送進這類所謂培訓機構的家長,卻並不在少數。“量子波動速讀”這件焦慮織就的皇帝新衣,袒露了家長的教育焦慮及社會在轉型期的浮躁心理。
原因分析
此等荒謬之事,僅憑無良機構的自吹自擂是難成氣候的。此類冠冕堂皇、自圓其說的騙局,可以說是由無良機構和家長們***同織就的當代版“皇帝的新衣”。
1.無良機構的粉飾和炒作。
“量子波動速讀”能擁有穩定市場和堅實受眾自有原因。直觀看,無良機構將壹些高端的學術名詞排列堆砌,提升“段位”,自成壹套理論,能夠“唬”住壹些缺乏科學素養的家長。網友用來調侃科幻小說的“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在此處同樣適用,學科術語在商家手中搖身壹變,化作了粉飾門面的牌匾。
2.市場監管缺位。
形形色色的教育騙局,腦洞大開的教育產品屢禁不止,跟市場監管的缺位也密不可分。現在很多培訓班在線上大肆擴散,利用微信群和朋友圈傳播,並讓學生在微信群內打卡學習,給監管增添了難度。
3.家長“望子成龍”的急切、焦慮心理
偽科學得以盛行的背後是民眾心魔未滅的現實,商家利用的乃是家長的焦慮。這種騙術關鍵在於瞄準了家長們心理上的弱點。期望孩子在五分鐘內速讀十萬字的家長顯然是被焦慮蒙蔽,在教育上只看重結果而盲目躍進。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輿論場態也在無形之中助長焦慮。許多孩子自出生時便背負起父母望子成龍的期待,隨著起跑線上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各種早教機構、補習班、興趣班應運而生。壹些父母在不斷攀比中生怕自己孩子有壹點落後,甚至對孩子產生了不符合其成長規律的期待;而他們自己又不願踏踏實實地教育,只是壹味追求功利的結果。比如此次事件中,許多家長為了提高孩子的閱讀量,寧願花大價錢把孩子交給來路不明的培訓機構,也不願在飯後抽出時間陪孩子靜心閱讀,幫助孩子培養閱讀習慣。這些家長自以為覓得了捷徑,殊不知早已在和商家自欺欺人的互動之間迷失了方向。基於畸形的期盼,孩子學會的只能是謊言。
4.家長科學素養較低。
很多家長科學素養較低,沒有辦法判斷所謂的‘量子波動閱讀’其實是張冠李戴的噱頭。目前我國國民整體科學素養較低,商家常常利用家長的知識盲區做噱頭,吸引生源。
對策
1.“量子”謊言可由媒體和科普作者聯手點破。
對於偽科學的祛魅,應該是壹場覆蓋全民的科普。辯證地看,“量子波動速讀”泡沫的破滅,是沒有任何懸念的,只是在於時間早晚,以及用什麽樣的方式來結束。市場監管部門及時站出來去偽存真,是最好的權威背書。抱著看客心態的大眾,就此可以散場。
2.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對這些機構的監管。
啟動培訓行業的標準化建設,探索實現培訓機構辦學資質二維碼實時查詢;開展培訓機構督導評價、財務審計試點;推進培訓機構星級評估,建立“黑白名單”制度,構建信用體系;制作“合理選擇民辦機構”宣傳片;組織培訓機構公開承諾依法辦學,加大執法檢查和立案查處力度,建立數據平臺,通過信息化手段加強管控力度。
3.家長們進行自省。
不要在長期為孩子的未來而焦慮的時候,被競爭沖昏了頭腦而盲目的選擇這樣壹類陷阱,並自動跳進去,即使明知道沒有效果,但就像《皇帝的新衣》中的成年人,不敢正視現實。廣大家長在教育中要頭腦清醒,保持理性,不要將孩子作為宣泄焦慮工具的做法,而應親歷親為,用愛和陪伴啟迪孩子。
好老師、好課程、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