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暴恐啟示:人都是壹顆定時炸彈
當地時間2015年11月13日晚,法國巴黎市中心發生系列槍擊爆炸恐怖襲擊。極端分子的殘忍自不必說,每個有良知的人都會譴責如此惡行。
想象壹下人們為了音樂會細心打扮的樣子。恐怖分子也壹樣,提前做了充足的準備,算好了時間。生活中充滿著意外,比如客戶突然有重要的事情需回公司處理,又比如道路太過擁堵導致錯過這場演出。但這次並未發生意外,這些人恰巧碰上極端組織精心策劃的屠殺,於是,生命如同祈福的蠟燭,壹陣風吹過,就熄滅了。
無論是馬航MH370失聯,還是此次巴黎的恐怖襲擊事件,每壹次災難,我都感到生命像鴻毛壹樣無足輕重,無端端的飄落雕零。有許多關於此次事件的新聞報道,也有眾多科普ISIS的文章。然而除去這些信息之外,我眼中看到更多的是生命的無常與脆弱。
遭逢這樣的變故,仿如溺水般的窒息,給人壹種強力的壓迫感。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最大的枷鎖莫過於時間。 時間賦予我們生命,也禁錮著我們。遇難者原本屬於自己的時間,因為恐怖分子無緣無故的剝奪,失去了生而為人的機會,令人惋惜;家人傷痛欲絕哀傷悼念,是因至親黯然離世,曾經***處的美好時光無法繼續,蠟燭還有未曾綻放的光亮。
生命的無常與脆弱源於每個人的時間都有限,而生命的本質便是時間。為什麽不是諸如錢財富貴和名利榮耀的其它東西呢?我們介紹皇太後慈禧,會在其後加上生卒年月(1835年11月-1908年11月)。她生前的壹切皆是在該時間段內所創造出來的,假若生在另壹個時代,便是不同的人生,有可能還窮困潦倒。時間是所有外物的基礎,人生就是在這段時間中的軌跡。古代朝臣顯貴,但相伴而來的是爾虞我詐的勾心鬥角;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南山下悠然采菊,獲得的就是淡泊名利的壹生。因此,真正屬於慈禧的不是宮廷豪宅,而是墓碑上鐫刻的那73年時光。
“生命的本質是時間”不過是“時間就是生命”的變形版本。這樣的句子顯得稀松平常, 但平常並不意味普通,許多事實顯而易見,反倒從眼皮底下偷偷溜走。 父母辛苦操勞,我們卻難以察覺悄然爬上額頭的細小皺紋;我們習慣了愛人每天為自己準備的飯菜,卻沒註意到她的皮膚不再如以往光滑細嫩;我們逢年過節給父母塞紅包,給愛人買化妝品,覺得這就是最好的回報,卻不知他們將最好的青春歲月給了我們。
許多人忽略了時間的珍貴,對財富的喜愛超過了時間,這不難理解,財富可以讓我們生活的更好。當擁有足夠多的財富,許多事無須親自動手,壹些人用自己的時間生產產品或者提供服務,我們用金錢購買這些產品和服務,就變相地為我們節省了時間。邏輯是諷刺的,財富的獲得必然以犧牲時間為代價。生活需要物質作為支撐,只有足量的財富基礎,人才可能獲得時間上的自由。
但現實世界中少不了這樣的人,我稱之為 “有錢的可憐人” ,他們有足夠多的錢財,時間卻極為匱乏,他們將時間與錢財緊緊綁在了壹起;為了掙得更多的金錢,他們犧牲陪伴家人孩子的時間,奔波在壹個城市與另壹個城市之間,來回在壹個飯局和另壹個飯局中應酬。但金錢並不是人生的唯壹目的,生命中還有更值得的事。不是嗎?姑娘想結婚即便婚禮簡單點也沒關系,妳因為自尊面子想掙得豪車豪宅,結果心愛的人成了別人家的太太。不是姑娘等不起,而是當時的心情回不去,時光直步向前,無法流轉。所以人若不能在時間上做自己的主人,無論占有多麽富有的財富,其所擁有的壹生仍是“貧困”的壹生。真正值得贊美的生命,是時間的主人,而非財物的奴仆。
前些時間爺爺生日,家中聚會來了許多親朋好友,其中壹些人多年沒有見過。時間過得真快,小時候的叔叔阿姨變成了大叔大媽,大叔大媽變成了大爺太婆。他們席間暢談往事,言語沒有記憶中那麽神采飛揚了,歲月磨平了許多棱角。他們的談話中有知足,也有悔恨,總之感慨壹晃眼就老了。這讓我聯想到《本傑明·巴頓奇事》這部電影,影片通過講述壹個返老還童的怪事,探討了生與死、時間與生命的話題。本傑明·巴頓以老人的形象降生,之後越活越年輕,他的生命軌跡和所有人都不同,反過來了,也正是這樣的顛倒順序,讓本傑明·巴頓這個“怪人”以另壹種方式經歷了不壹樣的人生。電影雖屬虛構,但寓意簡單明了,唯有生命閃耀光輝才能無悔。我想那些叔叔阿姨們,要是在擁有如今的經歷和感受後,人生再重頭走壹遍,多少會有些不同吧。
蠟燭有熄滅的時候,生命也有盡頭。生命的無常與脆弱無人能夠抵抗,生命的本質也沒人能夠改變。承認這壹點不代表懦弱,相反,真正的強大開始於認識到自身的渺小。即使壹生短暫,但我們依然能做壹些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即使我們不能達到歷史偉人的高度,但依然能通過細心耕耘,將自己的人生犁成壹片沃土。正是時光的飛逝,才造就了生命的可貴;正是生命的短暫,才造就了人生的永恒。
人就像壹顆定時炸彈,“爆炸”是遲早的事,期間還得小心意外情況將時間提前。隨著物質的豐富,醫療的進步,人類的壽命也不斷延長,但就算妳僥幸活到120歲,也不過4萬多天而已。最近許多人以手機電量的形式在朋友圈發狀態,顯示2015全年時間已不足20%。以壹生類比,又剩下多少呢?
尼采說,“每壹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我想每個人都應當敬畏生命,忠誠於僅有壹次的光陰,虔誠地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
題圖: 歌手Gotye,代表作 《 Somebody That I Used to Know 》 ,謹以此歌紀念緬懷那些記憶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