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發展目標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發展目標

到2017年: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顯進展,在符合協同發展目標且現實急需、具備條件、取得***識的交通壹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深化改革、創新驅動、試點示範有序推進,協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到2020年: 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問題得到緩解;區域壹體化交通網絡基本形成,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改善,產業聯動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公***服務***建***享取得積極成效,協同發展機制有效運轉,區域內發展差距趨於縮小,初步形成京津冀協同發展、互利***贏新局面。

到2030年: 首都核心功能更加優化,京津冀區域壹體化格局基本形成,區域經濟結構更加合理,生態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公***服務水平趨於均衡,成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區域,在引領和支撐全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指導思想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決北京“大城市病”為基本出發點,堅持問題導向,堅持重點突破,堅持改革創新,立足各自比較優勢、立足現代產業分工要求、立足區域優勢互補原則、立足合作***贏理念,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設為載體、以優化區域分工和產業布局為重點、以資源要素空間統籌規劃利用為主線、以構建長效體制機制為抓手,著力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著力構建現代化交通網絡系統,著力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著力推進產業升級轉移,著力推動公***服務***建***享,著力加快市場壹體化進程,加快打造現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標同向、措施壹體、優勢互補、互利***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打造中國經濟發展新的支撐帶。

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要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交通壹體化,擴大環境容量和生態空間,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2015年,京津冀協同發展,努力推動三地“壹張圖”規劃、“壹盤棋”建設、“壹體化”發展,在交通壹體化、生態環境、產業對接三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

在交通壹體化方面,京津冀三地與鐵總***同出資成立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公司,編制了城際鐵路網規劃(2015-2030年)。三地謀劃了10條高速鐵路和城際列車,已經打通了京昆、京臺等多條高速公路及壹批省內幹線、農村公路“斷頭路”、“瓶頸路”。保津、張唐鐵路年內通車。京津城際延伸至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從北京南站到於家堡站,只要1個小時。津保鐵路年底通車,天津到保定只要40分鐘,且與京廣高鐵連通,天津到石家莊從目前的4個多小時縮短到1個半小時。京濱城際、京唐高鐵今年12月底率先在天津寶坻站開工,整個線路預計全線開工應該在明年下半年。

港口方面,成立了渤海津冀港口投資公司,在北京和河北設立了10個無水港。機場方面,北京新機場開工建設,天津民航今年底在京津冀地區將建成20座城市候機樓,推出空鐵聯運、陸空聯運等多項服務。天津機場全年旅客吞吐量有望超過1400萬人次,這裏面增加的客流量絕大部分來自河北和北京。通關壹體化改革深化,已有超85%的北京企業選擇以京津冀跨關區壹體化方式通關,天津經北京空運進口貨物通關時間、北京經天津海運進口貨物通關時間和運輸成本均節省近三成。

在產業對接協作方面,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制定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轉移對接企業稅收收入分享辦法》。 2015年1-10月,北京企業在天津投資項目327個,到位資金1172.7億元;在河北投資項目2896個,到位資金2381億元。1-10月,北京、河北在天津投資資金到位額超過1520億元,占天津利用內資的43%。

北京與河北***建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設立了200億元的首鋼京冀協同發展投資基金,20多家北京企業到曹妃甸落戶發展。北京現代第四工廠落戶河北滄州並於今年4月實現開工建設。推動中關村示範區、亦莊開發區與津冀合作***建大數據走廊、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等科技園區,加快打造跨京津冀科技創新園區鏈,促進三地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服務鏈深度融合。

在生態方面,深入實施京津冀大氣汙染聯防聯控。今年1—9月,完成全年建設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10萬畝任務的90%;今年1——11月,北京PM2.5累計平均濃度7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6%。河北在全國率先開展“拔煙囪”等專項行動,對612家重點汙染企業都安裝脫硫脫銷除塵設施。1-11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了24.5%。天津投入4億元支持滄州、唐山兩市治理大氣汙染。京津冀三地環保部門,正式簽署《京津冀區域環保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協議》,明確以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為重點,以協同治汙等10個方面為突破口,聯防聯控,***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治理。召開首次京津冀環境執法與環境應急聯席會議,並啟動區域環境執法聯動工作機制,實現統壹人員調配、統壹執法時間、統壹執法重點。

北京行政副中心建設 抓好四個方面

壹方面,嚴控增量。在全國率先制定了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全市禁限比例達55%,城六區禁限比例達79%。全市不予辦理的工商登記業務累計12300件。另壹方面,疏解存量。出臺了全國力度最大的差別水價和全國最嚴的差別電價政策,運用經濟手段推動疏解。

下壹步,北京將繼續推進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優化提升北京核心功能、解決北京大城市病這三大重點任務。同時將加快北京市行政副中心通州的建設。有序把北京的市屬行政事業單位部分或全部搬到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北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四大機構將帶頭疏解,要在2017年底得以實現。如何把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設好,北京市將重點把握四個方面:

壹是搞好功能定位。我們把市行政副中心定位為行政辦公、文化旅遊、商務服務。這個定位必須明確,功能也不能太多。

二是做好科學規劃。牢牢抓住“三塊地”:生態環境用地、居住生活用地、產業發展用地。這三塊地要牢牢地抓在政府的手上,真正做到心中有規劃、手中有土地、發展有政策。

三是控制好人口規模。現在通州的戶籍人口是87萬,我們最終規劃的人口不能超過200萬。將嚴格控制房地產開發,嚴格做到職住平衡。

四是依法管理城市。市行政副中心決不能出現新的大城市病。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必須高標準,依法管理必須是嚴而又嚴,真正做到服務首都工作,連接京津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