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川端康成有哪些代表作?

川端康成有哪些代表作?

歷史轉瞬間到了1968年,在那久享盛譽的瑞典文學院的莊嚴肅穆的典禮大廳內,剛剛宣布了本屆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大廳內頓時沸騰了,人們真誠的掌聲伴著祝福將壹位白發蒼蒼的瘦弱老人送上領獎臺去,這就是諾貝爾獲獎作品《雪國》、《千羽鶴》、《古都》的作者——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是日本現代著名小說家,日本的第壹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1899年6月14日,川端康成出生在日本大阪,他幼年生活極其淒苦,兩歲喪父,三歲喪母。父母雙亡對他的影響很大。他曾在《致父母的信》壹文中寫道:“深深刻入我幼小心靈的,便是對疾病的夭折的恐懼。”這以後,他被祖父母收養了。然而極其不幸的事接踵而來。7歲那年,祖母死了;10歲那年,惟壹的姐姐死了;15歲,最後壹位親人——祖父也辭別人世了。極端的孤獨和不幸遭遇,乃是形成川端康成孤僻性格的主要原因,更是他的作品格調悲涼的重要根源。

川端康成秉性孤獨,但同時上天賜予他壹顆善感的心靈,他對文學的愛好自幼便顯示出來。小時候他很喜歡讀書,入中學後,對文學作品更顯敏感,同時投入更多的熱情。他將自作的新詩、文章和書信編為《谷堂集》,積極投稿。1917年,川端康成考入東京第壹高等學校英文科。1920年,進入東京大學英文科,隨後轉入國文科。他在這壹時期接觸了大量國內外優秀作品,對俄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訶夫和日本的誌賀直哉、芥川龍之介等大家進行了認真的研讀,為日後走上文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大學畢業後,川瑞決心走專業作家的道路,他和同仁壹起創辦過壹系列的文學雜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難能可貴的是,在30年代日本軍國主義勢力橫行壹時之際,川端康成保持著壹名理智作家的超然態度,沒有狂熱地卷入鼓吹“聖戰”和投入戰爭的風潮中,他大部分時間過著半隱居的生活。

日本戰敗後,現實令川端康成感到不滿和失望,他的作品反映出他的這壹思想基礎。創作的成果日益豐盛,這使他獲得了多種頭銜和榮譽,直至諾貝爾文學獎。然而隨著盛譽的累積,川端康成漸感壓力無比並出現創作危機,加之晚年虛無主義思想的影響,他的生命如風中之燭。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在工作室中口含煤氣管自殺,終年72歲。

川端康成壹生創作豐富,壹生留下壹百余部長篇、中篇和短篇小說,此外還寫了許多散文、隨筆、講演、評論、詩歌等。他的作品體現出現代派的手法同日本傳統審美情趣的融合,作品整體風貌優美流暢和新奇別致。

川端康成在20年代中期曾發起新感覺派運動,壹度單純模仿表現主義和達達主義等西方現代派手法,極力強調主觀感覺,熱心追求新穎形式。30年代又壹度被喬伊斯的新心理主義和意識流所吸引。後來感到此路不通,於是決心另辟新徑——即將日本文學傳統與新心理主義以及意識流結合起來,寫出了《雪國》這樣的好作品。由此,川端康成形成了自己獨具壹格的特色,即心理刻畫纖細入微,意境描繪纏綿淒迷,結構安排自由靈活,語言表達簡約含蓄,文章情調既美且悲。

《雪國》是川端康成費時15年創作的壹部力作,然而卻是壹部中篇小說,可見其精審的態度。小說寫的是東京壹位舞蹈藝術研究家島村三次到雪國與駒子交往的故事。島村與身為藝妓的駒子邂逅並相愛,中途又被壹位萍水相逢的姑娘——葉子所吸引。島村本身是壹個思想充滿虛無色彩和感傷情調的孱弱文人,對駒子的身世愛莫能助,只得中斷與駒子的交往。而葉子自有意中人,並在意中人病逝後喪身於火海。生活比較認真,意誌比較頑強的駒子追求純真的愛情,然而她可憐的身份和境遇使她的感情扭曲。她的愛情既有純真的壹面,又有畸型、病態的壹面。《雪國》的創作方法和藝術表現方面比較充分地體現了川端康成的創作特色。他認為美與悲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他總是把美與悲聯系起來加以表現,構成壹種既美且悲、愈美愈悲、因悲方美、因美方悲的獨特格調,抒情味濃,感染力強,因此被譽為“近代文學史上抒情文學的頂峰”。

此外,川端康成的其他作品如《古都》、《千羽鶴》、《伊豆的舞女》等,也是值得玩味的。日本的四時風物、人情習俗、文化情趣,如壹張張鮮亮的圖片,壹例例展現出來。可以稱之為壹系列的日本風情畫。作者在這些作品中不同程度地表達了他對社會、對人生的理解及對下層人物遭遇的同情,同時表現了他對愛情和藝術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