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花壹世界,壹葉壹菩提是什麽意思
在《華嚴經》裏,宇宙被描述成壹朵多瓣蓮花,每壹片花瓣,同時又是壹朵完整的蓮花,如此層層無盡。在華藏世界裏,任何時候只要我們觀察壹樣東西,我們總能從中發現宇宙中所有的東西。在這裏,大和小的概念不存在了。當我們面對大海時,也許會感到,同大海相比,我們是那麽地渺小和微不足道;當我們遙望繁星滿天的夜空時,也許會產生這種感覺,即我們根本什麽都不是。但是宇宙很大我們很小這個想法只不過是我們的觀念,它是由心產生的,不是客觀事實。當我們認真地觀察壹朵花的時候,我們能夠看到其中包含著整個宇宙。壹片花瓣就是整個花朵和整個宇宙。在壹粒塵埃裏有很多佛土。當我們這樣進行思惟修時,我們關於小和大、壹和多的概念就將逐漸消失。
壹朵花代表著整個宇宙這個意象可以教給我們很多東西。在《金剛經》裏,我們清除了我與非我、人與非人、眾生與非眾生、壽者與非壽者之間的分別。現在在《華嚴經》裏,我們發現所謂的生物與非生物從根本上沒有什麽區別,生物就是由非生物因素構成的。科學家們發現,以前我們以為是無生物的東西實際上卻包含著生命。我們無法在生物和非生物之間劃壹條線。當我們這樣看地球時,我們可以把這整個星球視為壹個有機體,於是我們就不會再區別人與非人、動物與植物、植物和礦物了。我們徑直把地球當作壹個生物的美麗軀體,我們知道,對這個軀體的任何所屬部分的傷害都會傷及整個機體。它就像是壹朵花或壹個人,對壹個細胞的任何行為都會影響到整個生命。如果妳明白地球是壹個活的有機體,妳就會知道該怎樣去保護她,因為保護地球和大氣層就是保護我們自己。每壹件事物都是與所有其它事物相互聯系的。拯救我們的星球就是拯救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子孫後代。這是佛陀的教導中壹個深刻的觀念。佛教出家人被禁止燒山伐木,沒有正當理由連割草也不行。
在日課中,沙彌們每天要誦"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金剛經》的教導。我們保護地球是因為我們對生物和非生物都充滿了慈悲和尊敬。那些想保護地球的人應該研讀壹下《金剛經》和《華嚴經》。把宇宙看成壹朵花是壹個美妙的意象。每朵花都有很多花瓣,在每片花瓣裏妳都能看到整朵花。"壹"在"多"中,"多"在"壹"中。作為壹個十六歲的沙彌,我背下了《華嚴經》中《夜摩宮中偈贊品》)中的最後幾段詩行:
若人欲了知
三世壹切佛
應觀法界性
壹切唯心造
譬如工畫師
分布諸彩色
虛妄取異相
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
色中無大種
亦不離大種
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
彩畫中無心
然不離於心
有彩畫可得
這件事情取決於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心創造出了無數的形色和觀念,而我們的世界就是這種理解方式的產物。地、火、水、空這些元素與妳心中的形色看起來似乎是兩碼事,但是如果妳認真思考,妳會發現沒有這些元素根本就不會有妳心中的形色,而沒有這些形色,同樣也沒有這些元素。形色和元素是壹體的。壹個不能沒有另壹個而存在。
彼心恒不住
無量難思議
出現壹切色
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畫
諸法性如是
壹位畫師可能不了解他自己的心,但是他是根據自己的心而進行創作的。世界現象的本質也是如此。法的本質是它們是從我們的心中產生的。世界向我們展示的這個樣子是唯心所造。
心如工畫師
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
無法而不造
若人知心行
普造諸世間
是人則見佛
了佛真實性
這告示我們體會佛的最佳方法,不是要去尋找壹個人,或者壹個非人,壹個名稱,或者壹個與眾不同的權威人物,乃至壹個傳統,而是要觀察我們自己的心,觀察它是如何發生作用的。
心制造了壹切--我們的恐懼、痛苦、生死、得失、地獄、慈悲、憎恨、絕望和分別。如果我們修行,我們將能夠明白心生萬物的方式,並因此而體會到真正的佛。當我還是壹個年輕的出家人時,我背下了這些詩句,並且每天晚上誦它們,雖然我是死記硬背,但它卻幫我澆灌了智慧的種子,逐漸地我開始理解了這些詩句。如果妳想見到十方三世壹切佛,妳就必須看到宇宙的本質,明白壹切事物唯心所造。《華嚴經》的首要教導就是壹切事物皆是心法。"心"在這裏的意思不是意識、智力,而是某種更深刻的東西,某種既是個體又是全體的東西。如果妳不懂不要著急。妳不必什麽都懂。只須去欣賞這部優美經典的詩句就行了,如果它們能使妳感到輕松,那就足矣。不必覺得肩上有重擔。某壹天,不費吹灰之力,妳就會理解了。妳只要容許自己活在當下,體會妳所遇到每壹件事物,專心致誌地行走,用妳的整個生命去幫助別人,這就行了。這是無修之修。將自己的大腦繃緊只會給妳制造更多的障礙。不要用意識去聽,妳會發現妳自己就在華藏世界裏,感受著光明、珍寶和蓮花。當妳處於那種境界中的時候,妳只須去體會和被體會。總有壹天妳會契入"互即互入"之實相,而它也將融入於妳的生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