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60周年群眾方陣名稱
記者9月16日從首都國慶60周年群眾遊行指揮部獲悉,首都國慶60周年群眾遊行工作目前進展順利,遊行隊伍訓練基本完成,已進入全面彩排、預演和細化優化階段;所有彩車均已組裝完畢,相關人員的合練已基本完成。8月29日和9月7日,群眾遊行分別進行了專項演練和聯合演練,演練達到了預期目的。針對演練中存在的不足,遊行指揮部正在按照“鞏固、調整、提高”的思路,進行改進和完善。
■“我與祖國***奮進” 為活動總名稱
首都國慶60周年群眾遊行以回顧中國***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的奮鬥史、創業史、改革開放史為主線,以“我與祖國***奮進”為活動總名稱,按照高舉旗幟、展示成就和面向未來展開設計。運用藝術化手段,把群眾的喜悅和自豪作為展示的主線,與現場彩車、音樂、廣場背景等元素相互襯托,使群眾遊行活動整體展現:長安街上流動的歷史進程、天安門廣場節日的歡樂海洋、金水橋畔人民與領袖的情感交融、海內外中華兒女心系祖國的赤子情懷。
■遊行分7部分 時長60分鐘
群眾遊行由來自不同方面的約10萬名群眾和60輛彩車組成35個方陣。遊行***分為7個部分。分別是奮鬥創業、改革開放、世紀跨越、科學發展、輝煌成就、錦繡中華和美好未來等。各部分間穿插行進式文藝表演與合唱團演唱,遊行總時長約為60分鐘。行進式文藝表演,主要有安塞腰鼓隊、大型集體舞、大型群舞、水袖舞、民族團結舞、七色光鼓號隊等六組表演。在天安門廣場上進行表演的有1500人組成的軍樂團、2500人組成的民樂團和合唱團。
■廣場背景表演 展示49種變化
廣場上還有來自全市270余所學校的8萬名中小學生,將用他們的8萬雙巧手,在兩個小時內,變化出***計41個畫面,49種變化的圖形和文字。據了解,這些圖形和文字在數量和變化上都將創下歷史之最。國慶35周年時,組字背景只有6個圖形、7種變化;國慶50周年慶典時,組字背景增加到了22個圖形、23種變化;今年,圖形的數量和變化都增加了壹倍。而且除已確定的文字標語外,今年圖畫在選擇和設計上,更多地融入了時代的新元素。
■所有參演彩車
均已組裝完畢
據遊行指揮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國家有關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大力支持下,彩車創意設計和制造工作進展順利。目前,所有彩車均已組裝完畢,在北京市內集結,彩車車長、駕駛員、推車人員、保障人員、展演人員等相關人員的合練已基本完成。
遊行·人物
學生身背十斤鼓
訓練行走五百裏
在國慶60周年群眾遊行隊伍七色光鼓號隊中,有壹群孩子背著10斤重的鼓。北京市朝陽區紫綬園小學許朝陽就是其中壹位。“我是鼓號隊最後壹個走過主席臺,感覺挺光榮。”許朝陽說,“由於心情激動,肩上10斤重的鼓也不覺得沈了。”
同樣背著大鼓的翟翔宇說,剛開始練的時候覺得太沈了,都有點想放棄,但父母說壹定要堅持。“我把這句話記在心裏了。”翟翔宇說,“當音樂壹響起,心裏又緊張又興奮,壹點都不覺得沈了。”
盡管只有10斤重,但背久了確實很沈。“從開始訓練到現在,孩子們背著鼓應該走了500裏地了。”國慶60周年群眾遊行隊伍鼓號隊大興區教練王國軍說,“這對於孩子們來說,跟長征差不多。”
北京海澱區培英小學大隊輔導員石洋、國慶60周年群眾遊行隊伍鼓號隊大興區教練王國軍等說,讓學生參與這樣的活動,確實鍛煉了學生的意誌品質。
遊行·表演
安塞腰鼓 首次合練
9月16日下午,由1020名陜西省安塞縣農民組成的國慶60周年群眾遊行“安塞腰鼓”方陣,與其他方陣的部分成員完成了首次板塊合練。本周五晚上該方陣的全部成員也將首次前往天安門參與群眾遊行演練。
下午3點訓練正式開始,隨著《沒有***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樂曲的奏響,“安塞腰鼓”的隊員們雙手敲擊著腰鼓、跳著奔放的舞步、喊著雄壯的口號,以不時變換的陣形通過。
演練結束後,技術人員向指揮員提供了各方陣的訓練數據。“處於每個方陣四個角位置的隊員都配備有GPS和傳感器,方陣的行進數據能夠時時傳送到這套群眾遊行智能仿真編排系統。”該系統負責人丁剛毅介紹說,此系統可用於模擬群眾遊行全過程和方陣成員日常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