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玉米價格
而山東作為黃淮地區玉米消費量最大的地區,如果價格上漲,表明當地市場供不應求,就會增加對東北玉米的收購,並影響周邊的河南、河北等地,進而增加東北玉米的需求,再加上運輸成本等因素,從而引發壹連串連鎖反應,引發玉米價格普遍上漲。所以就有了“玉米漲價看山東”的說法。
然而從去年玉米上市開始,這個說法仿佛就破滅了。
從去年開始,山東玉米價格就壹直漲跌不定,反倒是主產區東北玉米的價格壹直較為強勁。即便是到了年後,仍是如此。當前東北玉米企穩,而山東則繼續延續年前的“看車下菜碟”的策略,只要到貨車數量壹增加,準落價。這不,這兩天到貨車輛又增加了,山東玉米又落價了。
這樣的行情既使人頭疼也使人納悶:山東玉米到底咋了?往日的“風向標”為啥失靈了?
大概有這兩大原因:
1、糧源質量分化引發的壹系列變化。
去年的壹場暴雨使華北玉米質量徹底分化,也是玉米從看跌轉為看漲情緒的主要轉折點。華北玉米產、質雙損後,大家把焦點放到了東北玉米上。而東北玉米不僅豐產而且質量也更上了壹層樓,使得東北市場開始有了“搶糧”的意味。
再加上運輸費用下調,利好東北玉米輸出,使得本就質量分化的華北玉米更不好上價了。潮糧賣不上價,而幹糧這個價又不願出,所以年前整體東北售糧進度要快於華北地區,華北售糧進度偏慢,而華北氣溫又相對偏高,所以對於華北市場來說,賣壓不斷積聚,集中上量的風險不斷加大。
再加上貿易商等存儲積極性偏低,只有基層和企業在博弈,因此山東玉米動力不足,就壹直“看車下菜碟”了。
2、東北市場的快速發展
近幾年,東北玉米的價格變化對市場的影響逐漸增加。近些年,東北地區的玉米深加工以及養殖業發展較快,而東北又是玉米主產區,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於是東北玉米的本地需求開始增加,更多優質玉米將留在東北被就地消化。
再加上中儲糧等在東北提價收購,很多貿易商也跑到東北去看糧,有的甚至打算就地建庫,就使得東北玉米更加水漲船高。
3、後期還能漲嗎?
不過隨著立春後天氣轉暖,地趴糧儲存難度增加,倒逼出貨,基層糧源越來減少,而貿易商以及企業建庫的積極性也將提高。待這波地趴糧出盡後,市場格局拉開,本地糧源見底後,後期基本要靠東北玉米來支撐整個市場,再加上今年種植成本上升,所以後期東北玉米價格仍然十分堅挺,而山東想要吸引東北糧源只能加價收購了。
另壹方面,大家關註玉米替代的情況。小麥價格高漲後,基本已退出替代,當前更大的關註點在陳稻谷上。據說今年的定向稻谷拍賣將在3月份開啟,雖然數量及價格還未知,但是其儲存地大多在黑龍江壹帶,較為偏遠,算上運輸成本七七八八恐怕也並不低,對玉米的替代優勢可能會減弱,因此利好遠期玉米價格。
再加上當前俄烏關系,加劇了國際玉米的供需擔憂,而南美也面臨幹旱襲擊,所以國際玉米價格總體易漲難跌。
雖然短期中儲糧投放以及進口拍賣不斷加大,抑制玉米行情,但遠期玉米上漲潛力較大,至於上漲空間有多大要看市場供需發展以及政策方面的變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