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抑郁癥患者自殺死亡後,身邊的親戚朋友會怎麽想?

抑郁癥患者自殺死亡後,身邊的親戚朋友會怎麽想?

抑郁癥患者生前就會對家人產生很多負面影響,甚至家人也會因此患上抑郁癥,當抑郁癥患者自殺死亡後,家人並不會因此好轉。

抑郁癥患者終日生活在灰色的世界裏,生活失去樂趣,學習和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同時,他們還受失眠、焦慮和虛弱等軀體癥狀的折磨,削弱妳的生活興趣。它會使妳感到好像身陷泥淖,寸步難行,幹什麽事都覺得費勁,甚至本來很容易的事情妳也不敢去面對了。全身的日常節奏會出現紊亂,食欲、活動以及睡眠都會變化。睡眠往往受到幹擾,精神難以恢復。

如果讓抑郁癥患者描述她的心情,她往往會說:“悲哀、無助、絕望、孤單、不幸、垂頭喪氣、無價值、丟臉、慚愧、悶悶不樂、羞愧……”隨著抑郁癥狀的發展,慢慢病人對幾乎所有東西都失去了興趣。 家人與抑郁癥患者日夜相伴,壹是因為患者而傷心,二是自身情緒和生活也會受影響,很容易茶飯不思,眉間緊鎖,寡言少語,甚至以淚洗面。

抑郁癥患者自殺,自殺未遂,或自殘等都同樣會帶給家人新的災難,所造成的軀體傷害也會帶來額外的醫療費用。比如有位產後抑郁癥的患者,壹直未得到家屬的重視,未做及時診斷及治療,直到有壹天早上,她從五樓窗戶壹躍而下,造成全身多處骨折及重要臟器損傷,後來在醫院經積極搶救,生命終於挽回了,但高額醫療費用使這個家庭負債累累,這期間給家人所造成的各種負擔可想而知。

壹個抑郁癥自殺事件會感染家人或更多其他人,不僅僅是抑郁癥患者!這種事件會驅動部分人去認識自殺,思考人生與自殺,感受“自殺”的感覺,甚至在以後人生低谷引發自殺念頭和行動!具體數據已忘記,但結論清楚,壹個人如果身邊有人自殺並成功,這個人自殺的概率會提高很多很多,特別是跟自殺者有積極關系!( 社會 學習)所以在預防自殺幹預工作中,我們會把這自殺者的身邊人,特別是熟悉的親戚朋友作為預防自殺幹預對象!

困惑: 抑郁癥患者越來越多,他們的情緒及其不穩定,容易做出自殘、自殺,抑郁癥和自殘、自殺行為如何影響身邊的親戚朋友?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我們主要是要搞清楚以下幾個方面:

隨著現代 社會 的不斷變化,人們的心理疾病越加突出,抑郁癥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註和重視。

如張國榮、崔永元、王菲等明星,又或者是各種普通人,開始頻繁出現抑郁癥。

2018年,英國某研究機構的壹份調查報告顯示,接受調查的對象中有近93.65%表現出壹定程度的心理疾病,其中抑郁癥的患病率高達86.42%。

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將抑郁癥當作小情緒來處理,同時也不能對抑郁癥患者抱有特殊對待的心理。

抑郁癥影響最大的人群應該就是抑郁癥患者身邊的親戚朋友了,

首先就是經濟負擔: 抑郁癥患者自殺,自殺未遂,或自殘等都同樣會帶給家人新的災難,所造成的軀體傷害也會帶來額外的醫療費用。高額醫療費用使這個家庭負債累累,這期間給家人所造成的各種負擔可想而知。

其次是心理負擔 :任何壹個個人都有者自己的關系網絡,如家庭、公司、學校,抑郁癥患者也壹樣。他們之間的關系或多或少已經付出了大量的精力。抑郁癥患者的負面行為會對他們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有的人因為抑郁癥發作而跳樓、自殺等,導致關心他的人或悲傷、或痛苦、或出現新的抑郁癥患者。

1、加強人際交往 :預防抑郁癥,首先要保持好基本的交際和 社會 關系,經常跟家人和朋友來往、交流。

2、調整飲食 :良好的飲食習慣是調節個人身體機能的有效方法。

3、運動和鍛煉: 人可以通過鍛煉來提高自身的情緒,非常有效的改善自身的抑郁狀態。

4、不要自責: 抑郁癥是壹種疾病,妳沒有能力創造或選擇它。因此,不要自責我為什麽得了這種該死的病,而應明白自己急需幫助,積極踏上尋求康復的治療之路。

5、做好心理 健康 教育宣傳: 向 社會 群眾宣傳心理 健康 教育知識,提供心理輔導。

總之,不論如何,我都希望大家養成壹個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心情愉快,遠離疾病的困擾。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希望大家相信科學,相信正規醫院,必要時間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我不知道說的對不對,得抑郁癥的人大多應該是善良,敏感,自尊心強,心裏脆弱的人,對他們來說,自殺的那壹刻是壹種解脫,不知道自殺未遂的是那種想法嗎?但是對深愛著他們的家人來說,傷害是無時無刻的,是痛徹心扉的,永遠是心裏的痛!

抑郁癥患者本身性格特點就是好強,自尊心強過普通人!抑郁癥到了壹定程度,失去工作能力,住院,耗費大量錢財和時間!我在醫院實習時,專家說過,住院三次以上,服藥幾年,到達標準後。就要去領精神殘疾證了!病人自尊心更加難受!我見過壹個患者,以前是名牌大學畢業的優秀工程師,到後來國家給了“精神殘疾證”。每次來開交流會,他媽媽什麽言也發不出,就是大哭壹場,每次眼睛腫的,被人攙扶出去。後來聽說那孩子自殺了。我想,家人壹開始傷心,慢慢會覺得對孩子是種解脫。有的家屬就願意照顧殘疾孩子壹輩子,覺得這孩子太可惜!因不同家庭而異,什麽想法都會有吧。

我現在就是被抑郁癥困擾,我根本不想跟他人交流,想過自殺,我覺得我活的很痛苦。但是壹想到如果我死了,我家裏人壹生都會痛苦,我就有點放棄輕生的念頭。我需要有人來開導我,告訴我該怎麽做!

我的抑郁癥起因是7年前的大女兒因病去世,我半年沒出過門,每天以淚洗面,反反復復快兩年才好,我壹直以為是好了,其實是沒好,壹直在加重,直到去年10月份,我才發現我高興不起來,每天疲憊不堪,累的想自殺,食欲大減,體重不停下降,睡不醒,壹整天都在睡覺也睡不醒,脾氣陰晴不定,患失患得,整天覺得自己身上出了問題,光跑醫院查體跑了四五次,絕望的時候恨不得從樓上跳下去,上周六嘗試壹下割腕,割的時候很痛快,縫針的時候又後悔了,現在難受的時候還想割,我也不知道我到底怎麽了,我不敢和別人說,我怕別人說我太作,我不知道該怎麽活下去

解脫了,徹底解脫了,有個性,有骨氣,壹邊羨慕!不用為房子,車子,票子,孩子,發愁了!又自卑自己怎麽就沒那骨氣哪?賴了吧唧的,死皮賴臉的瞎活著幹嘛?

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壹個實驗:先讓壹名受試者觀察壹個囚犯受刑的過程。醫生用火鉗從爐中夾出壹枚燒得通紅的硬幣,放到囚犯手臂上,只聽“刺啦”壹聲,伴隨著壹聲慘叫,囚犯手臂被燒起壹縷青煙。

 反復數次後,醫生把受試者也捆在椅子上,然後從爐中夾出壹枚同樣燒紅的硬幣說:“現在要把這枚硬幣放到妳的手臂上。”隨後,受試者感覺到有壹個熱物落到手臂上,他感到巨痛,慘叫起來。這時醫生們發現,受試者的手臂上出現了壹個硬幣大小的三度燒傷疤痕。

實際上,那枚硬幣,只是稍微加了壹下溫,根本不可能造成燒傷。那麽這個三度燒傷從何而來?只能認為,是精神——意識使肉體燒傷。因為精神意識認為肉體在那樣的情況下應該燒傷,於是就真的燒傷了。這是肉體對外來刺激的被動反應。

這個實驗證明,精神對肉體有壹定的支配能力,外界壹絲略帶刺激的風言風語就刺傷著精神,帶給抑郁癥患者針刺的頭痛

將壹只小白鼠放到壹個水池中。這只小白鼠沒有馬上遊動,而是轉著圈子“吱吱”地叫。它的鼠須是壹個方位探測器,叫聲傳到水池邊沿後,聲波反射回來,被鼠須探測到,以此來判定目標的大小、方位、距離等。小白鼠尖叫著轉了幾圈,朝著距池邊最近的方向遊過去,很快就遊到了岸邊。

然後,又選了另壹只小白鼠,這次將它的鼠須統統剪掉,再放到水池中心。這只小白鼠同樣轉著圈子“吱吱”叫著,但由於鼠須被剪,它無法測定方位。它著急地繼續轉著、叫著,依然無能為力。不壹會兒,這只小白鼠沈到水底淹死了。

心理學的解釋是:白鼠的鼠須被剪,無法準確測定方位,不知道水面有多大,自認為無論如何是遊不出去的。在這種情況下,它不知道怎麽辦,絕望中放棄了努力,身體力量喪失,結束了生命。

  綜上,情緒對人的認知活動和行為決策都具有明顯的作用,情緒活動是高級動物更為普遍和基本的環境適應方式。抑郁將人的“鼠須”剪掉,外界略微“不接納的言行”就如“烙熱的硬幣”灼燒著精神 。

  有壹句話說,“情緒是溝通生理與心理的橋梁”,這是壹個形象而生動的比喻。

壹個人無形的痛苦達到某種無法忍受的程度時,就會自殺,就像壹個被火災困住的人,最終會從燃燒的高樓窗戶跳出來壹樣。

毫無疑問,他們就跟妳我壹樣害怕從高處墜落。但是這裏存在另外壹種恐懼的源頭——熊熊烈火。

 在這壹刻,他們無法考慮自殺會讓他們所愛的人多痛苦,也無法想到明天的生活會有多美好,因為此刻他們正在被火灼燒。

  在科研中,美國自殺防治中心創辦者、心理學家Edwin S. Shneidman在1970年代首次將遭遇親屬自殺的人們稱為“自殺者遺族”(Survivors of Suicide)

研究表明,壹個人自殺會對周圍至少6個人的精神和心理產生長期的負面影響。直接受影響的人包括自殺者的直系親屬、親戚、鄰居、朋友,同學和/或同事,所以他們都屬於自殺者遺族。

 心理學界的研究早已發現,自殺者遺族會經歷異於常人的喪親之痛。他們對自殺者的選擇非常困惑:

為什麽會這樣?

我怎麽沒料到TA會自殺?

我本來應該多做些什麽或者少做點什麽……

他們的心裏鋪天蓋地充滿了壓倒壹切的內疚感,他們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中,好像他們對自己親人的自殺負有某種責任壹樣。

 自殺者遺族悲痛的不同之處還在於:當我們因疾病,年老或意外而失去親人時,我們心裏還能保留快樂的回憶。

 而對於自殺者遺族而言,他們會質疑自己的記憶:

“哪裏是TA真的感覺好的地方?”

“也許TA在這張照片中不是真的很開心?

 “”為什麽我們在度假時沒有看出TA 情感 上的痛苦?”

有時候,回憶過去或述說往事,都會讓自殺者遺族痛徹心扉,以至於自殺者遺族受不了再看見所愛之人的遺物。

  類似喪失經歷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喪失事件包括:至親至愛的離世、離婚或者非常麻煩的關系、失業、創傷性生活事件、流產、不孕不育、慢性疾病、腦外傷、性取向的變化等(Harris,2011) 。

 例如當妳來到這個世界,當妳的臍帶被剪斷的那壹刻,就意味著妳失去了母親子宮內那個溫暖和安全的環境。

 R先生是壹位70歲的商人。他來咨詢是因為他的妻子去世了,那時她才40多歲。

 R先生無法從這個死亡事件中解脫出來。因為他認為,作為壹名非常成功的職業經理人,自己應該能在妻子患了乳腺癌之後更好地監控病情的發展,更好地照料妻子。

 R先生是壹個非常隱忍的人,以至於他很少運用 情感 ,更別說是表達 情感 了。在他的妻子離世之後,他出現了抑郁的癥狀。他感到非常不舒服,但是不知道怎麽去處理這些感覺。他根本無法用言語去表達他的感受,這些痛苦的感覺就好像被封鎖起來壹樣。

 很顯然,承認喪親的事實對他來說並不困難,然而,他沒有任何方法去表達。基於這種情況,我鼓勵他給他的妻子寫壹封信,讓他在信中告訴自己的妻子,他對妻子臨終的感受和他的無力感,還有在妻子走之後,他在做什麽。

 就現實來說,這是壹個讓R先生和妻子重新建立聯結的方式,這正是他拼命想要去做的事情。

 會談的時候,他帶來壹個四頁紙的、非常真誠的信件。

 這封信給了他壹次機會,這是在妻子離世之後,他第壹次跟妻子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想法和感受。R先生很困惑,當自己大聲讀這封信的時候,他居然大哭起來。這說明這是壹種幫助R先生表達 情感 非常有效的技術。然而,他仍然有著許多的內疚,因為妻子臨終的時候他沒有在她身邊。

 接著,我又讓他寫了第二封信。這封信是以他妻子的口吻和角色回復他。他在後來的會談中讀了這封信,這封信有三頁紙,他又壹次熱淚盈眶。

 在這封信中,妻子原諒了他,並且感謝他跟自己壹起度過的美好時光。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反復進行這樣的練習,R先生已經來回寫了六封信了。三封是寫給妻子的,三封是以妻子身份回復的。這是壹種宣泄和釋放,R先生允許自己感受痛苦。現在他能夠將妻子安放在內心,繼續生活。從那以後,他開始為壹個地方的非政府組織做經理人。他的體重也有壹些增加,抑郁的癥狀得到了緩解,他又壹次發現了生命的意義。

  總之,建議喪失的您:

 ①接受失落的事實;

 ②體驗喪親帶來的哀傷;

 ③適應逝者已經離開了的世界;

 ④開始新生活的同時找到和逝者保持持久聯結的方式。

 

00

內因心理學

抑郁癥患者自殺,自己解脫了,他們是不會顧及親人的感受滴!

不同的親友感受也是不壹樣的,每個人都自己的想法,相較於自殺者,親戚怎麽實在不重要。

告訴妳壹個很殘酷的事實:當壹個人死亡後,身邊的親戚朋友最開始會很悲傷和痛苦,但。。。但過不了多久,他們就把妳忘了,該幹嘛幹嘛去了。也許只有最在乎最愛的幾個人還經常惦記。但。。。但即或是惦記,也還是會把妳忘記的。退壹萬步說,他們把妳記壹輩子,那他們死了呢,惦記他們的人死了呢。。。到最後,會發現自己成了壹個虛無。

說這麽多,是想告訴妳,別在乎別人怎麽看!好好活在當下,好好活出自己的精彩。別人的看法,未來的事,who 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