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才算是LES? 我這樣算嗎?
沒什麽可煩惱的 問題的關鍵是妳認為妳這樣感情存在的真實度有多少 外國不說 至少中國有太多的LES都是追時髦了 或者是因為和男朋友分開沒多久內心有傷害 但是有好的女性朋友為自己解悶或者有LES影響 女生間太通了 所以有時會讓自己誤解自己就是大家說的LES 但很少有純LES的 我在新加坡讀書 這邊很多的 我身邊接觸的也不少 有句話說的好"愛情不分性別 真心可以永遠". 但是看到了太多的分分合合 太多的痛苦去承擔短暫的甜蜜 真的打心眼裏心疼她們 可是也只她們心理知道這分感情的真實度,彼此的依賴度已經莫名會有的痛苦感.通常LES都太敏感了````` 還有 因為社會還不能接受因為背負的壓力也很大..其實老天造地造人是壹對的 壹男壹女 能別陷入還是別陷入 會上癮的 因為那份懂和通是超越男女的 別怕 也別仿徨 先問問自己的心最重要 是真的就是還是出於新鮮趕潮流或受影響了 不過也不得不說80%的女生都是雙性戀 當沒遇到喜歡的女生時就是異性戀 遇到了自然就成所謂的LES咯 最後希望大家都尊重LES 沒什麽的只是選擇不同 感情是真實的
Les=Lesbian(蕾絲邊):女同性戀者。 中國最大的LES論壇 中國LES群盟論壇,在LES界很有名
本來les是少女的意思。但是在中文網絡就漸漸被異化為女同性戀的意思,也叫同好,拉拉。
但有些喜歡女人,但也有可能喜歡上男人,這些人是雙性戀
有些人壹見男人就緊張,害怕,無法交談,更別提戀愛.所以當她們需要愛時,只有去找女人.這叫恐男癥(非學名,與之相應的有恐女癥),是可以醫治的
心理上的,比如受過創傷,或環境影響,這類的,也是可以改變的
最後,有壹類較特殊:
那些被男人甩了,就說自己要當LES,再也不愛男人的,只是在逃避現實,
也可以說是心理異常(與上面"心理上的"不同)
玻璃=同性戀
les就是英文“lesbian”的縮寫,是“女同性戀”的意思。
T就是英文“Tomboy”的縮寫,是les中打扮或性格偏男性化壹點的壹方。
P就是"Pretty girl"的縮寫,les中打扮或性格偏女性化壹點的壹方。
T和P是相對的,沒有誰是絕對的T或P,所以判斷自己是T還是P要看雙方相處的具體感覺,誰能在心理上壓倒對方,誰就是T。
不分就是不分TP,(也稱H)即自己也無法決定自己是T還是P,所以才叫“不分”。壹般還沒對象的les都可以說自己是“不分”。
GL就是英文“girllove”的縮寫,是指這個人不是LES(或者說不完全是)
但是她愛的人剛好是女生
還有總說法是GL是用於動漫領域
百合是女性之間純柏拉圖的精神戀愛。
BI就是英文“Bisexual”的縮寫,是指雙性戀
Gay,在英文中除了表示“快樂”、“愉悅”或“高興”,也用來表示同性戀。使用上,除了引用過去創作的文藝作品時能夠用到原意外,或者除去戲謔與文字遊戲等場合外,日常生活中已經基本不再使用其“快樂”的本意。
英文字源
Gay這個字擁有關於性方面的意義至少是從十九世紀開始(而且可能還要更早),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女性與男性倡伎被稱呼為"gay"(因為他們穿著得很艷麗)。於是到最後,“gay boys”(男伎)就變成了所有男性同性戀的稱呼。在美國,這個名詞可能來自於遊民社群(hobo community):壹個年輕遊民,或者稱作“gay cat”或“geycat”,常常要和另外壹個比較年長有經驗的遊民交好,以獲得學習與生存的機會。這種關系有性的暗含成分在裏面,因此“gay cat”就變成“年輕同性戀者”的意思。在這些最早的“gay”中最有名的是湯瑪斯·柯林伍德(Thomas Collingwood),他是壹個胖嘟嘟有著小天使般臉孔的音樂家,在壹段長期的失業下陷入生活困境當中。
葛楚·史坦(Gertrude Stein)在《毛小姐與皮女士》(Miss Furr & Mrs. Skeene,1922年)中的壹段引言可能是這個字最早可追溯的使用,雖然無法非常確定她用這個字指的到底是女同性戀,還是指快樂。
她們是……gay,她們很少學習關於如何成為gay的事情,……她們根本就完全是gay。
They were ... gay, they learned little things that are things in being gay, ... they were quite regularly gays.
在諾爾·寇威爾(Noel Coward)的音樂劇《甘中帶苦》(Bitter Sweet)是這個字第壹次沒有爭議的使用。在〈綠色康乃馨〉這首歌中,四個過度打扮有如1890年代花花公子的人唱道:
美麗的男孩、聰明的男孩啊,妳可能會
對我們的墮落嗤之以鼻,
傲慢的男孩、頑皮的男孩啊,
親愛的、親愛的、親愛的!
為情感心醉神迷……
我們就是為何“九零年代”
會被稱為gay的理由,
我們全部都戴著綠色康乃馨。
Pretty boys, witty boys, You may sneer
At our disintegration.
Haughty boys, naughty boys,
Dear, dear, dear!
Swooning with affectation...
And as we are the reason
For the "Nineties" being gay,
We all wear a green carnation.
寇威爾將"gay nineties"作為壹個雙關語來使用。這首歌的歌名暗示了同性戀劇作家王爾德,他本身就以配戴著壹朵綠色康乃馨而聞名。
Gay有狹義與廣義的用法。狹義的gay只有指稱壹個傾向與其他男人進行性關系或情感關系的男人。廣義的gay則同時指稱傾向和他們相同性別的人進行性關系或情感關系的男人與女人。(不過關於這點有壹些爭議,所以有人會使用"lesbians and gay men"這個詞。請見同性戀。)至於雙性戀倒底有沒有包含在這些用法裏面,也是壹個受到爭論的議題(請見雙性戀)。
有些人宣稱gay是從“Good As You”這句話的首字母縮略來的,不過這是壹個根據gay這個字推斷回去而來的假詞源說。
另外壹個民間詞源說法是認為與Gay Street有關,它位於紐約的西村,而西村與同性戀文化有連結。根據文件紀錄顯示,這個名詞似乎曾經在1940年代以暗號的形式存在於紐約。“Are you gay?"這個問題表示了可能比局外人看起來還要更多的意涵在裏面。
根據華盛頓州安全學校聯盟(the Safe Schools Coalition of Washington)的《給學校職員的專業辭典》上所說:
Homosexual:避免這個名詞的使用;它太臨床醫學、遙遠與古老了。有時候在指稱同性戀行為的才適合使用(不過same-sex是個更好的形容詞)。當指稱人的時候,與指稱行為相反地,homosexual被認為是壹種貶低,而gay以及lesbian才是比較好的名詞,至少在美國西北部是如此。
因此Homosexual這個詞在壹部分人眼中也屬於“政治不正確”(politically incorrect)的詞匯。
中文地區用法
臺灣
在臺灣,gay已經普遍成為男同性戀社群內部用來指稱自己的術語之壹,而在社群外部也同樣能夠接受這種用法。不過,gay始終沒有同時成為指稱女同性戀用的術語,或者至少沒有被廣泛接受。女同性戀社群會稱自己為拉子。而通常在講到gay這個字時,拉子會是其相對稱的用語。
目前在臺灣,gay這個英文字並沒有準確的中文翻譯。有些人認為同誌是gay的壹個可能翻譯詞,但是同誌在臺灣的使用脈絡下包含了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請見LGBT條目),或者甚至是如BDSM這類的性異議者,而gay則只有指稱男同性戀。正因為大家無法在gay的中文翻譯上達成***識,在臺灣還是廣泛普遍地使用英文字的gay。
香港
在香港,gay的中文翻譯是基佬。但是這個中文稱謂因為經常被人以嘲諷的口吻使用而帶有貶損色彩。
大陸
gay在大陸用法中也壹般不指女同性戀,女同性戀稱呼情況與臺灣相似。正式文章中很少出現英文原文,用同性戀(者)或男同性戀(者)代替,現在也經常出現“同誌”壹詞。
英文與中文用法差異
英文中gay可以做名詞與形容詞:
做形容詞時:"He is gay"(他是同性戀)的說法很普遍,極少有"He is a gay"這種名詞單數形式出現。
做名詞時:壹般以復數形式出現,描述群體,如"gays and lesbians"(男女同性戀)。但是以單數或少量數形式出現的情況則相比較少很多,如"He is a gay"或者"There are two gays(有兩個同性戀)"。這種用法有時會顯示說話人帶有輕度貶義或打趣的情緒。
中文中,在大陸地區“他是個gay”名詞單數的用法則很普遍。但也說“他是g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