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巨人的隕落》讀後感

《巨人的隕落》讀後感

 讀完壹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壹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寫壹篇讀後感好好記錄壹下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巨人的隕落》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巨人的隕落》讀後感1

 《巨人的隕落》按照時間順序,五條敘述線(不同的家庭,不同的階級,不同的國家)交叉推進。

 在壹戰的歷史背景下,講述虛擬的小人物故事,同時穿插22個真實的歷史人物。無論從內容到形式都非常傳統接地氣,卻十分惹人喜愛,根本放不下手,再次印證內容為王。

 其實在閱讀的很多時刻,讀者是可以預想到接下來的情節。比如俄國的農民格雷戈裏本已經攢好錢買好票,馬上可以去美國之時,他的弟弟晚上出去搞事情,妳就知道要完蛋,格雷戈裏肯定走不成。

 殺人的弟弟在碼頭等著哥哥,妳就知道壞了,弟弟也許代替了哥哥去美國。雖然壹壹應驗,卻仍無礙興致勃勃地讀下去,就是本書的魅力。

 福萊特講故事本領驚人,多線敘述緊湊而全面,文字不出奇卻非常不凡。極其贊同有的人評價他是“肚子裏裝滿真材實料但絕不以此刁難讀者尋找存在感的好作家。”

 如果沒有真才實學,沒有堆積如山的資料,絕不可能對壹戰中各個國家的推進如此地信手拈來。同時,又難得地毫不做作,寫出來的東西深入淺出,老少皆宜。我想作者必然是對自己非常嚴苛的人。

 他的小說在出版前,都會請歷史學家審讀書稿,絕不出現任何史實錯誤。

 所以書中關於真實人物的正面側面細節,我想都會是他本人的真實外現。比如,英王喬治五世的描寫。

 眾所周知,喬治五世痛恨自由主義者。君主通常是保守派,但某些事件激化了這位國王的反感。他是在壹場政治危機中登上寶座的。他違背自己的意願,受自由黨的首相H.H.阿斯奎斯的脅迫——此人深受公眾輿論的支持——遏制了上議院的權利。

 如果把所有的描述都摘錄出來,我們就會得到壹個大概的人物輪廓,而這些都會與史實相符。

 這是壹位值得仰望的作家。

《巨人的隕落》讀後感2

 英國作家肯·福萊特所著的《巨人的隕落》是壹本讓人愛不釋手的小說,書分為三部分:天地失色、巨人之戰、世界重生。全書布局宏偉,分別記敘了英、法、俄、美、德國中不同階層的眾多人物,是了解20世紀初不同國家的社會狀態、風土人情的百科全書。

 讀完此書,個人感覺最大的收獲是:歷史書上枯燥的第壹次世界大戰鮮活了起來。比如在歷史書上記敘的"英國工業革命後,工人階級因工作辛苦、環境惡劣引發大規模的罷工",書中開篇就記述了14歲的威爾士少年第壹次下井采礦,他是如何深入地下、如何工作的,礦井裏的軌道、騾群、采光、通風,甚至他帶來的午飯都有詳細的描述。

 還有我不理解的幾個現象在此書中都能找到淵源。比如:貴族認為女人需要壹直受人供養,女人去工作、自給自足掙錢養家反是羞恥的;國外議會中的吵吵嚷嚷以及動不動就舉行的全民公投;還有本是追求平等的壹幫布爾什維克們為何在革命後走上專制之路。書中的英國貴族菲茨與他的俄國公主妻子碧的相處之道就是:丈夫供養妻子,為其提供優越的物質生活,妻子服從丈夫,為其生兒育女。而菲茨卻對同為貴族出身,卻積極參與義診工作的妹妹茉黛不滿,並在茉黛與德國人私定終身後斷絕關系。可見這些自詡為上等人對女性的價值觀就是:我養著妳且妳得聽我的。書中還寫到了工黨的建立及女性的參政過程,這是我在此書中最喜歡的壹個人物——艾瑟爾。女仆出身的艾瑟爾在遭受貴族玩弄、家人嫌棄、未婚生子後靠自己的努力步步為贏,把壹手爛牌打出彩來,最終成為女議員,並在給她傷害的人面前揚眉吐氣,真是活得精彩又勵誌的姑娘。

 肯·福萊特著實是壹位小說大師,全書1168頁讀來不覺壹絲冗長,雖然是部小說,但可以作為第壹次世界大戰的正史來讀。且在小說出版前,肯·福萊特請來歷史學家審讀書稿,絕不容許出現任何史實錯誤。難怪美聯社評價此書:宏大的背景、結構和故事巧妙交織,構成了壹部扣人心弦的史詩。

《巨人的隕落》讀後感3

 讀完書,總有寫點什麽的習慣。關於這本小說,我想區別於其他讀者的角度,講講四個愛情故事和壹個人。故事的主人公分別是菲茨與艾瑟爾、格斯與羅莎、卡捷琳娜與格雷戈裏、沃爾特與茉黛,而那個人是美國總統托馬斯伍德羅威爾遜。

 在此之前,我覺得有必要對這本書做壹個宏觀的評價,它不是神作,部分讀者過譽了,甚至,也達不到書籍推介腰封上的自譽全球讀者平均三個通宵讀完的迷人感,這反而讓人有所失望。但它仍然是壹本好書,壹本講述歷史,將整個波瀾壯闊的世界歷史,毫無違和感的融入某些國家,某些社會,某些階層,某些小人物身上。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有意與無意間推動著歷史進程。

 此外,我甚至也覺得有必要說說經濟學和歷史的關聯。今天在聽薛兆豐的經濟學課講的時候,裏面提到現代經濟學派非常重要的壹個分支,奧地利學派所堅持的基本經濟假設真正能夠思考和行動的只有人類個體,國家也好,集體也罷,組織本身是不具備思考能力和行動能力的。讀後感所以當我們說某個組織有所行動的時候,具體得落實到某個人,或者某些人身上,才有意義。否則,孤立的分析國家和組織的行為,而不對行為的具體策劃者與執行者進行分析,這肯定是有偏差的,有時甚至會非常大。

 從經濟學的視角來觀察歷史,是壹種難得的體驗。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資本論》中我認為非常正確的壹個論斷,遺憾的是,對經濟學有著深刻理解與洞察的歷史學家就像國家瀕危動物,大部分歷史學家是缺乏較為深厚的經濟學修養的。

 回到本書,《巨人的隕落》正是通過非常微觀的個體,以及這些個體矛盾的,甚至有些幼稚的思想,折射出人類歷史,或者說世界歷史的偶然與荒誕。比如沃爾特既會思考德國與世界的命運,又會權衡他和茉黛的關系,他極力阻止戰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希望戰爭將他和茉黛分開。這是《巨人的隕落》最難為可貴的歷史觀。

《巨人的隕落》讀後感4

 幾點想法。

 第壹,書名巨人的隕落明指在戰後轟然倒地的德奧俄三大帝國,暗喻貴族階層和男權社會衰落。

 第二,戰爭的巨大破壞力使得統治者的力量大幅削弱,被槍炮武裝的大量平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話語權,有的獲得了投票權,有的調轉槍口臨陣倒戈。但比槍炮更有力的武器是思想,礦工們第壹次走出了家鄉,走出國門,踏上另壹片大陸,比利甚至和菲茨壹樣橫跨了半個地球。他們把戰場上的見聞通過信件帶回家鄉,把平權思潮傳遞給更多的人。

 第三,本書的架構和《冰與火之歌》類似,跟隨比利、菲茨、沃爾特、艾瑟爾、杜瓦、格雷戈裏和列夫幾個主要人物的視角分別敘述,巧妙的使他們的故事交織在壹起。第四,人物塑造方面,比利、沃爾特和格雷戈裏有點兒高大全的感覺,作者越是捧,越讓我有壹種不真實感。反而菲茨和列夫這倆渣男倒是寫出了人物復雜的性格。期待後兩部裏能寫出冰火裏小惡魔的層次感。第五,還是英國的人物和故事最精彩,筆觸所至無論是風土人情還是政治掌故,上至貴族下至平民的日常生活都是駕輕就熟。對比下發生在其他國家的情節,就沒那麽接地氣兒。最後,說說列夫,我覺得這個人物特別像人類的祖先。首先他四處留種,繁殖能力強。其次,充滿了開拓冒險精神,俄國-威爾士-美國-俄國-加拿大,每到壹地總能第壹時間適應。妳可以說他陰險狡詐,但也許只有這種人才能在嚴苛的環境裏生存下來。

 多說壹句,在國運上升期的羅馬,西班牙,英國,美國妳可能找到無數這樣的人物,可能說正事這些冷酷無情的惡棍攢下了老本兒給他們的不肖子孫去揮霍。希望作者後兩部別把他寫崩啊,能寫成小惡魔就好了。不說了,接著去讀第二部。

《巨人的隕落》讀後感5

 做此號以來,很想把以前看的每壹本書都記成筆記,但是翻了翻以前看的書,確實有些雜,尤其是小說壹類,頂多能寫點讀後感的練筆,硬要把它作為“讀書筆記”似乎有些生硬了。所以覺得標題還是用讀後感為好。

 《巨人的隕落》壹書是英國作家肯福萊特“世紀三部曲”中的第壹部。說實話買這本書,實在是因為京東首頁推薦太過頻繁,廣告語太過光芒奪目,什麽“全球讀者平均三個通宵讀完”,什麽“雖然是小說,但是可以當正史來讀”而且常常坐上銷量冠軍的寶座。雖然學舍行其庭老師說盡量不要看暢銷書,但我看了簡介之後覺得此書或許可以壹讀,似乎是用很吸引人的文字來幫助了解某段歷史,所以壹下就買了《巨人的隕落》和《世界的凜冬》兩大部。

 讀畢,確實感受到了作為大作家應有的水平。用筆精煉,結構精妙,描繪了各國五個身份不壹的家族在壹戰時期各自不同的命運和交匯,在第壹次世界大戰的大背景下,深度還原了當時的情境。這是通過描寫小人物家族的興衰來反映歷史,讓我了解了很多我不知道的細節。但是,我覺得前文所述的評價應該還是過譽了。可能是我欣賞水平的問題,對於外國文學,總覺得翻譯過來的文字缺少了壹點神韻,總有晦澀感,導致我並沒有哪怕像看國內暢銷小說壹樣的沈迷其中不能自拔,這也導致我看完《巨人的隕落》之後,講二戰的.《世界的凜冬》被我放在床頭遲遲沒有翻動……

 我把這原因歸結為我看的書太少,尤其是外國文學太少,所以提不起興趣。我本來還想寫壹些文字,提煉提煉故事主旨啊,表達壹下深邃的歷史厚重感啊,但是再次翻了壹下,發現確實是沒興趣。就這樣。

 特別聲明:本平臺所發布的部分公開信息來源於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及用於網絡分享,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本平臺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參考之用。不保證信息的準確性、有效性、及時性和完整性。如有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謝謝合作!

《巨人的隕落》讀後感6

 終於得空來寫書評。天吶我哪有資格來評論這本書,每壹章節 每壹個人物 細節的描寫都讓我驚嘆於作者的縝密。

 我最害怕的是我被壹家之言蒙蔽了眼睛。我在教科書裏遇見的列寧沒有狂躁,丘吉爾沒有這麽殘忍好戰,托洛茨基也沒有如此軟弱。當然作者寫出來的也只是他們的壹面,他們依然偉大,只是也和常人壹樣存在些微瑕疵。我只是個普通人,但在某些事上我卻會對自己十分苛刻,那份執著更多情況下是在毀滅自己,不管是精神 心態 或者是健康。我不允許自己的失敗弱小無力,我想成為壹個完人,可是哪裏有完人?

 我依然有討厭的人物。奧爾加的傻 菲茨的傲 列夫的無良都讓我恨的牙癢癢,領導者的無能與自私帶來了數以百萬千萬計的生命陪葬更讓我唏噓不已。我慶幸生在壹個和平的國度,感恩生活的美好。

 看了這部書裏的愛情,我對這件事情更加的謹慎了。我羨慕茉黛和沃爾特,但卻壹次次的為他們間的感情感到擔憂,會不會輸給旁觀者的態度?會不會輸給柴米油鹽?他們壹起經歷了戰爭的隔絕所以每壹天都在感謝心上人在身邊,可是這種由失去造就的珍惜始終讓我覺得有些唏噓。我更喜歡格斯和羅瓦,他們之間的惺惺相惜倒是讓我覺得多了份真實以及美好。

 小人物的崛起讓我讀的酣暢淋漓!爽快!耶穌比利說我們不靠出身,我們要看的是清醒的頭腦,未來是我們的!OK我會好好努力的。我會去努力學習比利的堅韌,格裏的隱忍,艾瑟爾的自強,茉黛的獨立,米德裏爾德的大膽,諸多諸多。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朝著內心的理想努力奮鬥吧。艾瑟爾花了七年才重新走進議院,我的時間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