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楊貴妃的詩寫得好不好

楊貴妃的詩寫得好不好

楊貴妃的詩寫得好不好?

家壹起讀唐詩之八石雲濤

楊貴妃是才女,多才多藝,史書說她能詩文,善歌舞,通音律,長於擊磬、彈琵琶。唐代是詩的國度,舉國喜歡詩歌。常言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偷。在那樣的環境裏,好像會寫詩是很正常的,不會寫詩反而是不正常的了。楊貴妃也不例外,她能詩,留傳下來的詩有贈張雲容舞壹首: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裊裊秋煙裏。

輕雲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

這首詩收入全唐詩第5卷。詩寫得如何呢?按前人的評價,不算好,也不算差。清代詩論家陸昶評這首詩,曰:詩不為佳,卻字字形容舞態,出語波俏,亦足見其風致可喜。他首先是給這首詩壹個定位,認為屬於不好的詩。評價壹首詩,籠統的說好或者不好,沒有意義。這位陸先生論詩,喜歡這樣做。他的歷代名媛詩詞壹書影響還比較大,有線裝清代刻本傳世。在這本書裏,他評論李清照的詩詞,也說:清照詩不甚佳,而善於詞,雋雅可誦

從對李清照詩的評價上,大家可以看出來,這位陸先生評詩是頗為苛刻的。李清照的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連下疊字,用語的大膽創新歷來受到好評,他卻說:此卻不是難處。我認為,他對楊貴妃的詩這個定位也有點苛刻。是的,如果跟李白、杜甫等大家相比,和唐代那些傳世名篇相比,楊貴妃這首詩可能稱不上太好。但如果想到作為壹位女性,又不是以詩詞作專業的皇妃,能寫出這樣壹首詩,已經很難得了。當然這不是贊揚她的詩的理由,更重要地是我們吟賞壹下這首詩,還是可以說這首詩是寫得很精彩的。陸先生也認為有優點,但只是出語波俏,就是語言比較俏皮,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語言活潑。從語言活潑中可以知道楊氏風致可喜,就是她的性格討人喜愛。我覺得這個特點是有的,但這個肯定是不夠的。

從題目上看,這是壹首詠舞姿的詩,寫來贈人的

張雲容是貴妃的侍兒,就是宮中的丫環仆女,善歌舞。這首詩就是贈送給她的。有壹次,楊貴妃隨唐玄宗幸臨繡嶺宮,命侍兒張雲容獻舞。歌舞方面,張雲容是楊貴妃的學生,這也是楊貴妃向玄宗的匯報演出,讓玄宗了解自己培養演員的成績。事後楊貴妃寫了這首詩,詠張雲容舞姿,並贈送給她。就像妳跳舞時我給妳拍了照片,然後沖洗出來送給妳作紀念。這首詩雖然只有四句,卻曲折有致地寫出了壹場樂舞場面,刻劃了舞者的生動舞姿,虛實相生,曲折有致,刻劃傳神。四句詩只有第壹句是實寫,從羅袖寫起。樂聲響起,舞者張雲容伴隨著音樂,輕抖羅袖,開始了她妙曼動人的舞蹈。所以詩人首先凝神註目於她的羅袖,詩便從羅袖寫起。這壹句妙在壹個動字,這是煉字的結果

動本來是壹個平常的字眼,為什麽在這壹句裏卻不同尋常呢?因為它動的是香,香氣。當羅袖抖動、飄逸和揮舞時,壹陣香氣隨之彌漫開來。唐代宮中婦女化妝使用香料,服裝衣料都是用香料熏染的。詩句還重疊了壹個香字,起了強調的作用,進壹步加深了讀者的感覺和印象。又用了壹個補語不已,那香氣不是壹陣風刮過,而是久久地彌漫在舞場的空氣裏,於是整個樂舞場面便有聲有色又有味了。接下來詩從羅袖的特寫進入到舞者身體整體的描寫。壹句詩怎麽能把舞者全身的姿態動態表現出來呢?實寫肯定做不到的,詩立刻轉入虛寫,詩人用了壹個比喻來形容張雲容的舞姿

紅蕖即紅色的荷花

裊裊形容舞者婀娜多姿的動態,讓人想到她亭亭玉立的身段。因為身影飄飄渺渺,觀眾無從看清舞者衣著的細節,便產生壹種朦朧之美,所以說那壹枝紅荷就像在秋煙裏擺動搖曳。舞蹈跟其他藝術壹樣,進入高潮總要先有鋪墊,經過那壹陣秋風中紅荷迎風般的輕歌曼舞之後,音樂和舞蹈忽然進入昂揚激烈的階段。詩仍然出於虛寫,用輕雲疾風形容舞者的強烈的動感

搖風,扶搖風,暴風。南朝梁江淹恨賦雲:搖風忽起,白日西匿

嶺上高處風力當更猛,所以把風卷輕雲放到嶺上來寫

乍字形容來得突然。後來南唐李後主有風乍起,吹皺壹池春水的名句,李清照用乍暖還寒詠秋。樂舞進入高潮,舞者瘋狂地舞起來,就像嶺上風卷雲飛,令人目不暇接,心潮澎湃。高潮過後,這場樂舞並不是嘎然而止,而是再經過壹陣舒緩的音樂和舞蹈才終止。這煞尾的部分,便像池塘邊上那依依青柳輕拂水面,漸拂漸緩,終於隨著音樂停下來。這壹句的嫩字特有味道,給人新鮮感。詩用柳寫人,又用嫩形容柳的青翠可愛,用柳條輕拂池水形容舞姿

嫩也讓我們想像到張雲容小姑娘青春年少的鮮嫩俊俏。詩把柳樹欲動不動,隨著風停而終於停止了擺動的樣態細致地刻劃出來,讓人想像著張雲容是怎樣慢慢地結束了自己的表演。

唐詩中有壹部分描寫樂舞的詩,這首詩應該算是較為精彩的壹首。這樣的描寫除了壹定的語言功力和藝術表現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詩人實際的觀感。楊貴妃寫這首詩時,可能並沒有像我分析的這樣去進行刻意的安排,只是把她實際的感受寫下來而已。當然,楊貴妃的藝術感覺決非尋常人可比,因為她精通音律,擅歌舞,對舞蹈的欣賞和吟詠屬行家裏手,她把自己的審美感覺生動地傳達出來,讓我們好像觀看了壹場樂舞表演。欣賞者如果沒有深入詩的意境中去體會,便感到有平鋪直敘之感。當讀者把四句詩看成並列的關系,便覺得詩人只是簡單鋪敘舞蹈的姿態,沒有曲折變化,所以算不得好詩。楊貴妃知道用壹連串的比喻去形容實寫不容易表現的事物和意境,說明她壹定讀過不少的詩賦作品,對前人的創作經驗有所借鑒。我的猜想不能說完全沒有根據。像這樣完全用比喻形容人的姿態之美,曹植的洛神賦是最著名的壹篇。我想,楊貴妃壹定讀過洛神賦,從中學到了虛實相生的手法和比喻的技巧,所以她這首詩通過三個精彩的比喻寫舞姿,訴諸於讀者的想像,整個舞蹈過程和樂舞場面以及那藝術表演的美妙,都讓讀者去想像。這三個比喻還有壹個妙處,就是詩人沒有簡單地用紅蕖、輕雲和嫩柳三種事物作比,而是把它們分別放在清水秋煙、疾風岡上和春池岸邊這樣的環境中,因此造成三種意境,讓讀者的想像進入這不同的意境中馳騁,想像著那樂舞的曲折變化,從而在四句詩僅僅28個字裏包含了味之不盡的意蘊。

本文在文史知識2012年第10期發表,題為楊貴妃詠樂舞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