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蘭花的特點和象征意義

蘭花的特點和象征意義

問題壹:蘭花、菊花、荷花分別有什麽特點和象征意義。 菊花:品德高尚 菊花是“四君子 荷花: 高潔,出淤泥而不然,濯清漣而不嬈。 梅花:堅貞不屈 梅花是“四君子” 蘭花: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渝的象征 牡丹:榮華富貴

問題二:菊花有什麽象征意義和特點嗎? 菊花象征意義

菊與梅、蘭、竹,自古就是中國文人心目中的“四君子”。菊花不僅是中國文人人格和氣節的寫照,而且被賦予了廣泛而深遠的象征意義。

壹 隱士的象征

自從被陶潛先生垂青之後,菊花就成了“花之隱者也”。陶淵明《和郭主簿》:“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 正是體現了他對羨慕幽靜安逸生活的向往。東籬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園詩人和隱逸者的姿態,賦予菊花獨特的超凡脫俗的隱者風範,菊花從此便有了隱士的靈性。

二、鬥士的象征

壹改菊花隱逸者形象的,當然要數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了。“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壹處開”。“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在其帶有明顯寓意和傾向性的詩作裏,菊花成了飽經滄桑的勇敢堅強的鬥士,為民 *** ,替天行道。

同時唐?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中: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菊花也成為戰士的代表。

三、傷感的象征

宋?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是宋代女詞人,菊花,在她筆下成了抒 *** 思的對象。“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用“瘦”字抒發內心對久別丈夫的感受。

四、高潔品格的象征

菊花殘謝後壹般不會雕落花瓣,不會像桃花壹樣,壹片壹片掉下來,落英繽紛的。故詩人說“墮地良不忍,抱枝寧自枯”。

故詩人壹般都贊賞其淩寒的品格例如:唐?白居易《詠菊》:

壹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也有因風雨關系而散落的。宋朝有“王蘇改詩”的故事,見載於馮夢龍的《警世通言》,說的是蘇東坡有壹次去相府拜見王安石,剛好王不在,只見案上有詠菊詩,只寫下頭兩句:“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東坡看了暗自好笑,他認為菊花即使幹枯,也不會落瓣,於是他步原韻,續寫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王安石讀過蘇東坡有嘲笑之意的續句以後,覺得蘇東坡觀察不夠全面。後來二人政見不和,蘇東坡被貶滴黃州。蘇到黃州後,壹天正值風雨交加,蘇與友人在菊園賞菊,親眼看到了落英繽紛,“滿地鋪金”的場面。這時才懂得了當初錯批了王安石,還是自己見識不廣。)

菊花經歷風霜,有頑強的生命力,高風亮節,因陶淵明采菊東籬下,菊花由此得了“花中隱士”的封號。在日本,菊花是皇室的象征。菊花的顏色多種多樣,含意也不盡同。

黃色的菊花:淡淡的愛

白色的菊花:在我國哀挽之意,壹般用於追悼死者的場合;在日本,則是貞潔、誠實的象征。

暗紅色的菊花:嬌媚

菊花象征久長:菊花在秋季開放,故為秋的象征,人們甚至把九月稱“菊月”,因為菊與“據”同音,“九”又與“久”同音,所以菊花也用來象征長壽或長久;並且以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這壹天采的菊花更有意義,多用其精制菊花茶,更有人將這暢天采的菊泡陳年米酒,或者是用菊花沐浴,皆取“菊水上壽”之意。如果在壹個畫面上畫有菊花和九個鵪鶉,因為“鵪”的發音與“安”相同,就有“九世居安”的意思。菊與松樹畫在壹起,叫做“松菊永存”,表示祝願接受此畫的人長壽。還有人把壹只蟈蟈兒畫在菊花之上,因“蟈”與“官”同音,即表示祝願別人長久(九)占據官位,其畫名為“官居壹品”。

菊花:清凈、高潔、我愛妳、真情

翠菊:追想、可*的愛情、請相信我

春菊:為愛情占蔔

六月......>>

問題三:松柏、菊花、荷花、竹子和蘭花的特點和象征意義? 沒看清

問題四:蘭花象征意義 蘭花屬蘭科,是單子葉植物,為多年生草本,亦叫胡姬花。由於地生蘭大部分品種原產中國,因此蘭花又稱中國蘭,紹興是蘭花的故鄉。根長筒狀,葉自莖部簇生,線狀披針形, 2~3片成壹束。蘭的根、葉、花朵、果、種子均有壹定的藥用價值。蘭花是壹種以香著稱的花卉,具高潔、清雅的特點。古今名人對它品價極高,被喻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詩文之美喻為“蘭章”,把友誼之真喻為“蘭交”,把良友喻為“蘭客”,四君子之壹。

象征含義

中國的蘭文化自賞蘭開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古代對蘭的推崇,體現著中國傳統美學特征,歷代文人墨客爭相吟詠贊美蘭花的比比皆是,不僅指蘭的優雅形態更在於它的清幽芬芳。

蘭外形簡潔素雅、葉形細長柔軟,花姿優美、素淡幽香,具有“色清、氣清、神清、韻清”氣質,又曰君子蘭,說明蘭花是與君子是接近的,自古文人就偏愛種蘭、賞蘭、詠蘭、畫蘭、寫蘭,有著揮之不去的蘭花情節。從中國傳統美學來看,蘭品被當做人品的象征,蘭骨是風骨的寫照,通過借助蘭花來寄予感情、節操,成為中國知識分子追求崇高誌向、遠離汙濁政事、保全自己美好品格的化身,傳達著自身熱愛國土、至死不渝的堅貞信念。蘭花幽香清遠,只能生長在幽谷凈土,開放在人們的理想境界中。

國畫重在神似,在對蘭花的描寫中同樣著意於蘭的神韻與秉性。不同的畫家畫蘭都會有不同的側重點。在寫意畫中,畫家筆下的蘭花多用水墨來表現蘭花的美麗葉態和花質的素潔,追求天生素質、大樸大雅的神韻。蘭花還象征著高尚的友情,比喻同心同德、親密無間、有意長存,也可以比喻夫妻間情投意合。

蘭字多是對美人的稱謂,蘭花亦是美麗的象征,若是巧用幾抹顏色點綴在葉中,更是有壹番風韻。壹幅好的蘭花作品經高手處理後的蘭葉似翩翩飄動,靈動自有清韻在,比自然中的更為美麗。

古今名人對它品價極高,被喻為花中君子。

問題五:描寫蘭花特點的成語 1.春蘭秋菊, 春天的蘭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稱道的地方。

2.蕙心蘭質, 蕙、蘭:都是香草名。蕙草樣的心地,蘭花似的本質。比喻女子心地純潔,性格高雅。

3.空谷幽蘭, 山谷中優美的蘭花。形容十分難得,常用來比喻人品高雅。

4.蘭艾同焚, 蘭:香草名;艾:臭草;焚:燒。蘭花跟艾草壹起燒掉。比喻不分好壞,壹同消滅。

5.采蘭贈藥 蘭:蘭花,花味清香;藥:芍藥。比喻男女互贈禮物,表示相愛。

6.吹氣勝蘭, 氣息象蘭花那樣香。形容美女的呼吸。

7.摧蘭折玉, 摧:摧殘,毀掉。毀壞蘭花,折斷美玉。比喻摧殘和傷害女子。

8.采蘭贈芍, 蘭:蘭花,花味清香;芍:芍藥。比喻男女互贈禮物,表示相愛。

9.吹氣如蘭, 氣息象蘭花那樣香。形容美女的呼吸。也用於形容文詞華美。

10.慘綠愁紅, 指經風雨摧殘的綠葉紅花。 宋 柳永 《定風波》詞:“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 宋 張孝祥 《減字木蘭花》詞:“慘綠愁紅,憔悴都因壹夜風。”

問題六:蘭花的特性 蘭花象征什麽?

以自古以來人們就穿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渝的象征.蘭花象征高尚。蘭花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歷來作為高尚人格的象征。詩人屈原極愛蘭花,在他不朽之作《離騷》中,多處出現詠蘭的佳句。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蘭花被譽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對於中國人來說,蘭花還有民族上的深沈意義。在中國傳統四君子梅、蘭、竹、菊中,和梅的孤絕、菊的風霜、竹的氣節不同,蘭花象征了壹個知識份子的氣質,以及壹個民族的內斂風華。因此對於蘭花,中國人可以說有著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與性格認同。 蘭花,那飄逸俊芳、綽約多姿的葉片;高潔淡雅、神韻兼備的花朵;純正幽遠、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來受人喜愛。所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養蘭、賞蘭、繪蘭、寫蘭,壹直是人們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被譽為國香、王者香的中國蘭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幽懸蘭草 遇凈土而生 不因無人而不芳...脫俗矣!

問題七:寫出各種花的象征意義:荷花()蘭花() 翠竹()萬年青()並蒂蓮()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高潔 清白)蘭花(蘭花以它特有的葉、花、香獨具四清(氣清、色清、神清、韻清),具高潔、清雅的特點。古今名人對它品價極高,被喻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詩文之美喻為“蘭章”,把友誼之真喻為“蘭交”,把良友喻為“蘭客”。 baike.baidu/view/4244) 翠竹(不屈不饒,堅強不屈 )萬年青(萬年青~永保年輕)並蒂蓮(壹根莖上開兩朵花,象征夫妻百年好合 永不分離)

問題八:蘭花的花語的意義 自古以來人們就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渝的象征. 蘭花象征高尚、典雅、堅貞不渝 蘭花被視為幽谷中的“君子”,同時也表示虔誠,蘭薰桂馥,以示歷久不衰 蘭:幽玄高雅、超凡脫俗,可以作為知識分子的象征。而做為壹種投資,蘭花經濟也可能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所以蘭同時也可以做為商的象征; 儒學中深厚的“蘭情結” 作者 南通大學博導 周建忠教授 蘭與儒學傳統中人格定位之間能夠建立對應關系,與它的生物學特性有關:蘭花葉態綽約多姿,色澤終年常青,花朵幽香高潔,具備了符合民族審美趣味的形式;其社會學意義亦由來已久,它以獨有的天姿神韻,最早介入古典貴族生活的各個側面,最早載入歷史典籍,並進入了儒者的審美視野;或許還與它那段奇特而神秘的際遇有關:懷才不遇的孔子見隱谷中蘭與眾草為伍,頓起身世之感,從此確立了蘭與儒家人格的內在聯系,而這種花與人之間同位壹體的思維模式則來自人類的圖騰崇拜。 蘭是花之驕子。從蘭花的外形、姿態、生存環境、內在氣質方面,人們更多地習慣於對蘭的象征意義進行詮釋,並且成為壹種固定的符號、定向的語碼。所有愛蘭、植蘭、賞蘭、詠蘭之人,都從蘭花身上吸取道德的力量,從而自覺地塑造、提升、升華自身的人格與胸懷。它的文化內涵既可發展為孔子那種“當為王者香”的理想和不為貧賤失意所動的人格信仰,亦可發展為屈原個人美德的保持與追求。總之,蘭象征了儒學的人格理想:德行高雅,堅持操守,淡泊自足,獨立不遷。 圖騰與蘭: 介入人類精神生活的肇始 圖騰文化是原始文化的壹個組成部分,它產生於萬物有靈論的原始思維模式。蘭花作為個人圖騰有這樣三個特征,第壹,人就是圖騰,圖騰就是人。第二,人往往用圖騰來做自己的名字。第三,人和圖騰同生死***存亡,是壹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忽隱忽現存在著的保護神。圖騰崇拜到後來慢慢淡漠了,成為人類遙遠模糊的記憶,但在後代生活中,還能找到它的痕跡。《左傳?宣公三年》記載了鄭穆公出生與死亡皆跟蘭花有關的圖騰故事。鄭文公“賤妾”燕夢見天使贈她蘭花並告訴她“以是為爾子”,後果然懷孕生子,取名為蘭,即鄭穆公。鄭穆公即位22年後,壹次病了,他說:“蘭花死了,我恐怕也要死了吧,我是靠著它出生的。”於是“刈蘭而卒”。這個故事中的“征蘭”之義,正是圖騰文化的體現。離開了圖騰文化,就無法理解故事中蘭花的神秘性與特殊性。不僅歷史典籍中留下了圖騰文化的痕跡,文學作品中也不乏此類例證。漢樂府《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女主人公名蘭,正是遠古個人圖騰痕跡的表現特征,“蘭芝”,即“芝蘭”,“芷蘭”,就是蘭花。“蘭花”的圖騰意義在詩中亦有明顯的表現,如劉蘭芝投河自盡前,焦仲卿對其母親說:“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嚴霜籠罩,煎逼庭蘭,則意味著主人公的生命悲劇即將發生,就像鄭穆公“蘭花死了,我恐怕也要死了吧”的預言征兆壹樣,這是蘭圖騰文化的深層制約與潛在影響。通過“原型”研究,可以揭示出“滲透著多少世紀以來由秘傳的崇拜傳統小心翼翼地保存下來的難以理解的奧秘”。蘭即是這樣壹個“原型”。 蘭對早期貴族和民間生活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秉蘭拂惡、贈蘭傳情、沐蘭致祭、執蘭迎祥、紉蘭上朝、燃蘭溢香、藉蘭祭祀等活動中,人們與蘭建立了各種的關系。 這些蘭文化的初期形態充分說明,那些從事政治活動和祭祀活動的人(我們可以視他們為儒者的前身),他們大量地接觸蘭、運用蘭,雖與功利目的聯系在壹起,沒有形成明確的倫理涵義,卻為以後孔子對蘭的審美意象的界定提供了重要前提。 孔子與蘭: 奠定了蘭的文化內涵 “蘭當為王者香”。孔子在外周遊十多年,始終沒有得到任用,於自衛返魯途中,見蘭花獨茂,由是觸景生情,感慨萬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