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平是什麽職業
陳福平,男,廈門大學助理教授,研究城市經濟社會研究、社區研究、社會資本和社會政策等方面。
中文名:陳福平
國籍:中國
職業:教師
畢業院校:中山大學、福州大學
代表作品:轉型期中國城市社區的形態轉變
研究領域:城市經濟社會研究、社區研究等
人物經歷
2007.08_2010.07中山大學社會學(城市社會學)法學博士;
2005.09_2007.07中山大學社會學(經濟社會學)法學碩士;
2001.09_2005.07福州大學社會學法學學士
主講課程
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社區概論
研究方向
城市經濟社會研究、社區研究、社會資本和社會政策
主要貢獻
科研項目
2007.05-2009.07擔任由中山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蔡禾教授主持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招標課題項目“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民工問題研究”(項目號:05&ZD034)項目助理,參與撰寫了農民工子女教育部分的結項報告。
2006.06-2006.07隨同廣州市逢源街道考察團前往北京、天津等的社區的建設與民主參與進行了為期壹周的調研,並撰寫了調查報告《參與模式下的和諧社區建設》。
2005.09-2007.07參與教育部“985”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港澳社會研究”課題子課題之“香港社會分層”研究項目調查。
2005.09-2010.07作為第二參與人參與了由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黎熙元教授主持的2005年國家社科基金課題項目“中國城市基層社會再整合研究——作為壹項社會政策的社會資本重構”,合作完成了結項報告,結項鑒定結果為“良好”。
2003.04-2004.04主持本科SRTP科研課題項目,對福州市內城中村上河村社區村廟信仰的進行了相關調查,完成了結項報告《村廟文化與社區公***生活》。
2002.01-2006.02參與由中國社科院主持中國“百村經濟調查”活動的福建省農村調查部分,前往福建省福清市新厝鎮進行實地調查。調查了該村居民的海外移民及社會經濟生活現狀,並撰寫了相應的調查報告。
代表性論文
陳福平,2009,《強市場中的“弱參與”——壹個公民社會的考察路徑》,《社會學研究》第3期。
陳福平、黎熙元,2008,《當代社區的兩種空間:地域與社會網絡》,《社會》第4期。
黎熙元、陳福平,2008,《社區論辯:轉型期中國城市社區的形態轉變》,《社會學研究》第2期。
黎熙元、陳福平,2008,《轉型期中國城市社區的形態轉變》,《新華文摘》(全文轉載)第14期。
馬明德、陳福平,2010,《什麽決定了居民對再分配的需求》,《南方經濟》第7期。
黎熙元、陳福平,2007,《公***福利制度與社會網的功能互補——包容性社會政策的基礎》,《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期。
陳福平,2007,《地域性社區認同的構造與意義——基於廣州市城市社區的調查分析》,《大珠三角論壇》(基地刊物)第2期。
陳福平,2006,《城市化進程中村落結構的轉型與再生——珠三角地區城中村生活、組織與制度的個案研究》,《大珠三角論壇》第3期。
陳福平,李強成,2007,《性服務行業存在並興盛的另類解讀——以對深圳市收容教育所“學員”的訪談為例兼與工廠女工比較》,《廣西青年幹部學院學報》第4期。
專著教材
1、黎熙元、陳福平,《轉型期中國城市基層社會再整合與社會資本重構》,國家社科文庫,即將出版。
2、蔡禾、陳福平、賈文娟,《社區研究三十年》(第二作者),載於《中國社會學30年(1978-2008)》,鄭杭生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3、黎熙元、陳福平,《農民和村落的終結與保存——社會轉型背景下中國城中村的變遷》(第二作者),載於《中國熱點──香港浸會大學和清華大學學者論文集》,香港教育圖書公司,2007年。
4、參編《現代社區概論》(第壹章理論與方法,第五版,中山大學出版社)。
5、鐘壹彪、陳福平,《農民工的子女教育》,載於《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民工——來自珠江三角洲的研究》,蔡禾等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
獲獎記錄
2002——2003學年第壹學期福州大學校壹等獎學金;
2002——2003學年第二學期福州大學校三等獎學金;
2003——2004學年第壹學期福州大學校壹等獎學金;
2003——2004學年第二學期福州大學校壹等獎學金;
2004——2005學年第壹學期福州大學校二等獎學金;
2003—2004年度福州大學“校優秀學生幹部”;
2005年度優秀畢業論文,福州大學;
2008年度中山大學長江企業研究生獎學金;
2008年度中山大學“_川優秀青年獎學基金”研究生優秀論文二等獎;
2009年度中山大學光華教育獎學金;
2009年度中山大學“_川優秀青年獎學基金”研究生優秀論文壹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