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闡述十大屆三中全會有哪些新提法1500字

闡述十大屆三中全會有哪些新提法1500字

十八屆三中全會九處新提法及點評

壹、“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過去我們講國家和社會的關系、和人民的關系,最早是國家統治,後來講國家管理,現在我們又確立了國家治理。統治就是我強妳弱,我是統治者,我管著妳、管著社會。後來用的“管理”也有管的意思,我管著妳,妳要聽我的。現在用治理,治理是壹個新的詞匯,現在在全球也是比較流行的。它強調多主體,大家都是主體。國家管理者是主體,人民也是主體,還有各組織、各單位,都是參加管理的主體之壹,所以這是從過去的壹個主體變為多主體。

治理現代化就是要更加科學、更加民主,同時也要更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這都是我們現代化的含義,不受過去傳統的那種生硬的、幹巴巴的,或者是非常強硬的方式,向科學、向民主、向制度更好的轉化、移動。

二、“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這是《決定》提出的壹個重大理論觀點。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推動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這壹鮮明思路,體現了我國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也契合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判斷。

三、“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

改革是復雜的系統工程。當改革打響攻堅戰,迫切需要把頂層設計和基層創新結合起來,在摸石過河中把握規律,在統籌規劃中推進改革。強調頂層設計,是改革的大局觀。尊重基層首創,是改革的群眾觀。“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壹的”,十八大以來,上與下的呼應,最大程度聚合著改革正能量,激發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和社會的積極性創造性。

四、“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說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由此體現了我們前面所講的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因為市場機制是講公平的,在市場中各個主體的競爭是公平狀態,而不能有政策上的歧視。在同壹市場中,因為妳是國有的,所以,政策上扶持妳;然後妳虧損了,後面可以不斷地有財政補貼。而非公經濟我和妳競爭,我虧損了自擔。這種競爭就不應該了。所以,這回講要公平。這次如果要講亮點的話,它的亮點就強調在這兩類的公平上。

五、“科學的財稅體制是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壹、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闡明了財稅體制的本質和目的,明確了它的政治職能、社會職能、經濟職能,相當於指明了財稅體制改革的目標。

六、“改革稅制、穩定稅負”

營改增的全面推進已開啟了中國新壹輪財稅改革,下壹步稅制改革還應包括優化政府收入結構與稅制結構、完成增值稅改革、改革個人所得稅、改革和強化房地產稅等多個方面。穩定稅負指的是穩定宏觀稅負,由於經濟總量的增加,要穩定宏觀稅負就需要繼續進行結構性減稅,兩者是齊頭並進的。

七、“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

可以在完善事權的基礎上強調中央與地方支出責任相適應,形成了財稅體制非常重要的壹塊。

此處的改革必須和政府職能轉變改革相配套,事權的重新劃分不僅包括壹部分上收中央,壹部分劃歸地方,還將有壹部分交給社會中介組織。我們不能重復過去“壹放就亂,壹收就死”的簡單二元管理法,要納入更復雜的規則,也要相配套。

八、“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

讓農民擁有更多的財產權,就要有這樣壹種嘗試,讓宅基地、農民的自留地、農民的承包地能夠以某種形式在市場上流轉,形成這樣壹種收益,能夠保障農民的生活,因為土地是農民的生活和生產資料。

九、“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

可持續是首次放在“社會保障制度”之前,不僅僅是只社會保障基金的可持續性,還包括了公平以及保障資金效率的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