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費意願的調查分析
通脹和後顧之憂 抑制消費
渤海證券宏觀分析師杜征征表示,2010年以來持續偏緊的政策調控,使得消費者預期發生了壹定的變化,其通脹預期出現減弱;但高漲不下的通脹及眾多後顧之憂尚未解除也使得消費者減少了消費支出,更多的將錢存在銀行或投入股市,這點從2011年壹月和二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出現較大回落中可以看出。
網友期望 房價調控再加力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商品住宅成交量雖然下降,但房價走勢仍是撲朔迷離,目前還不能給購房者房價下跌的信心,因此很多人在選擇觀望的同時,仍不看好未來房價走勢。
對於這壹調查結果,多數網友表示結果與公眾反應基本壹致。壹位網友發表評論認為,調查與公眾的反應基本是壹致的,國家前期的調控措施對物價起到了壹定的抑制作用,房價調控還需繼續加大力度。
預期貨幣政策趨緊者飆升
全國銀行家問卷調查顯示,壹季度銀行貸款需求指數為85.2%,較上季提高2.1個百分點,連續兩個季度攀升。分行業看,制造業貸款需求略有提高,農業與非制造業貸款需求下滑,房地產業和建築業貸款需求指數回落。
對下季貨幣政策,32.1%的銀行家預期將保持現有適度水平,較上季下降9.3個百分點;66.1%預期“趨緊”,較上季大幅提高15.8個百分點;1.8%預期“趨松”,較上季下降6.5個百分點。
企業家信心指數略有提高
央行同時發布的壹季度企業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壹季度,我國企業家信心指數為76.3%,較上季提高2.1個百分點;企業經營景氣預期指數較上季上升2.8個百分點至73.4%,為近3年來最高水平。
消費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有望進壹步擴大
盡管央行16日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近期我國部分城鄉居民消費意願下降,但種種跡象表明,在居民收入將不斷提高,社會保障面不斷擴大,保障水平不斷提高的政策預期鼓舞下,居民消費意願必將進壹步提高。消費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有望進壹步擴大。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展規劃司副司長田錦17日表示,“十二五”期間,在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中,投資需求將保持平穩,甚至比“十壹五”略有下降,消費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方面會進壹步提高,外需將盡可能穩定、拓展。
田錦塵表示:投資、消費、出口在經濟發展中的貢獻率和整個經濟環境的變化密切相關。“十壹五”期間,我國為應對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增加了大量投資,“十二五”期間不會保持這麽高的投資強度。
在預測“十二五”期間消費的貢獻率時,他說,“我的判斷是會進壹步提高”。現在國家特別強調堅持實施擴大內需的戰略,特別是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重點。
剛剛公布的“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我國將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通過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和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改善居民消費預期,促進消費結構升級,進壹步釋放城鄉居民消費潛力,逐步使我國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
對此,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認為,城鎮化、工業化將繼續推動中國經濟加快前進。中國是壹個13億人口的大國,農業人口占很大比例。城鄉居民的需求仍然會推動中國經濟發展。
專家們認為,今後5年,隨著收入分配改革的推進和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保障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手中的錢會多,也更敢花錢。
長期研究中國的耶魯大學教授史蒂芬·羅奇對中國內需的進壹步擴大充滿信心。他說,中國“十二五”規劃可能引發現代歷史上最大的壹次消費浪潮,對中國、亞洲及更廣泛的全球經濟產生深遠的影響。“十二五”規劃將改變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中國的發展將從過去30多年來以出口及基礎建設投資為導向轉向以國內消費為主要驅動的增長模式。
他認為“十二五”規劃首次將重點放在扶持國內消費市場,這將刺激中國的個人消費從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6%在2015年提高到占GDP的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