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人拒絕國產電動汽車的原因是什麽?
壹、不只是國產電動 汽車 ,事實上特斯拉也賣得不咋地,最大的問題在於充電配套不完善,以重慶市為例,全重慶截止今年上半年的充電點大約有119個(特斯拉的人說的),這些點散布在各大星級酒店停車場、天街停車場和壹些高級別社區裏,試車時專門去找過,或者是位置很少,或者是被其他 社會 車輛占據,總之是不方便。而對於主城之外,尤其是假如自駕遊,電動車的續航裏程只能望路興嘆,如果去川西等連油都不好加到的地方,更是只有推車的份兒了。好在到今年下半年,充電樁的建設數倍提速,已經增加不少,只是目前還沒有統壹的收費與服務標準,聽說國家電網在牽頭搞這些工作,但離實用還需時日;
二、從產品本身而言,電動 汽車 分了好幾類,目前已上市的國產電動 汽車 大部分是做的A0級低速電動車,這些車壹來小,最高速僅在100公裏/小時以內,由於電池成本太高,所以在新技術到來之前,壹般家用並不是很實用,再加上充電困難,當然很多人就止步了;
三、傳統 汽車 品牌與電動 汽車 品牌都有電動 汽車 產品,當下國際大牌及其國內合資的EV產品在國內上市的僅有壹款北京現代的新伊蘭特EV,更多合資選擇了油電混合的方式逐步改變用戶習慣,但還是那句話:電池成本太高,所以混動版車型還好,純電動車型不降低配置根本無法讓成本持平;之前我說過特斯拉是八十萬的價格,十萬元的水準,不僅僅是看它配了自動駕駛輔助系統、12寸超大液晶屏,而是從舒適度、靜音等幾大方面綜合考慮的,電動車的最大成本就是電池,現在買電動車基本上八成投入都給了電池;
四、沿著上壹條來說,國產電動車不僅電池容量小,車身尺寸小,而且在靜音、乘客舒適度(涉及到懸掛等幾大方面,不壹壹累述)等車輛性能參數來說,誇張壹點形容就是比電三輪好壹點,甚至有些品牌原本就是做電三輪的,5萬元買個老年代步車,有幾個人願意呢?
五、售後服務等方面更是壹片空白,像北汽集團、吉利這樣大型傳統 汽車 企業好歹可以借助傳統網絡4S店,而另壹些電動車則是根本沒有售後點,雖說電動 汽車 的電機故障率低於傳統動力,但是涉及車身異響等壹系列問題找不到人解決還是頭大,包括特斯拉其實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六、電池除了續航裏程的理論值與實際相差懸殊之外,受低溫影響、衰減速率影響都很大,理論續航裏程300公裏的EV,實際城市運行跑個180公裏左右就要去充電了,正如手機壹樣,這個電池特性暫時沒有聽說有什麽新技術攻克;
綜合來說,純電動車不論哪國產,當下產品都只適合城市內代步,不能達到傳統 汽車 延伸用戶行動半徑的要求,所以還需時間!
我憑什麽要不拒絕呢,技術那麽不成熟,裏程那麽短,比汽油車還不環保,廢棄電池怎麽處理,還貴,完全沒有理由買單啊
相信電動 汽車 的優點大家都知道了!什麽省錢環保、能掛綠牌、不限購、免搖號、免購置稅等這些都是電動 汽車 的優點。 有些城市買電動 汽車 純粹是為了車牌!而其他人拒絕電動車的人大多數是對續航不滿意,續航裏程縮水嚴重。這也限制了 汽車 活動半徑,如同身後拴了繩子壹樣, 繩子在限制妳行駛距離。 買壹輛不能出遠門,開什麽玩笑,春節怎麽回家啊!
而讓人不能忍受的還有保值問題,前幾年上市補貼後十幾萬的EV車型,現在二手車只能賣4萬左右 。這時候就可以計算車主心理陰影面積了!而如果繼續開下去,電池會逐步衰減,當電池容量衰減20%以後,就不是續航裏程縮短20%那麽簡單了!電池已經進入老化狀態,而 鋰電池容量衰減20%就是壹道分水嶺。 容量會變得不穩定,電量指示也變得沒有規律性可言,明明顯示可以續航50公裏,可能走了幾公裏之後續航裏程跌到20公裏,不僅如此而電池的失控溫度也從170℃降低到110℃!這些電動車經銷商在您買電動車的時候都不會告訴您的!不確定的續航裏程遠遠沒有燃油車油表表指針實用!
續航裏程縮水可以忍,充電問題可以解決,高貶值率不是事兒,但是還有壹點最為關鍵: 新能源電動 汽車 的安全性 。目前各大車企很少有正向開發的新能源 汽車 。大多數都是在燃油車底盤的基礎上改裝而來的。而燃油車底盤裝上了電池電機以後,總質量會大幅度增加。這時候整車的安全系數就會有所降低,因為開發時安全標準是按照燃油車開發的。 目前只有特斯拉是正向研發車型,碰撞取得五星成績 ,其他車型頂多敢說按照五星標準設計的。即便如此,特斯拉碰撞後起火自燃的案例也不再少數。這是因為目前大多數鋰電池是不能過帶電針刺試驗和碰撞試驗的,所以交通事故會引發鋰電池起火、導致車輛被燒毀。
我感覺部分人拒絕購買國產電動車的理由如下:
1、部分國產電動車續航公裏數跟實際情況相差太多,使人們不相信他的說明書。
2、價格太高,同樣的車型,電動車比汽油車貴近壹倍。
3、充電慢且不方便,怕拋錨在途中。
4、人們的認識沒有跟上,人們對新生事物有壹個接受過程,就像當初燒煤做飯換成液化氣,很多人怕煤氣爆炸,不敢用。
我自己的看法
1充滿電後能跑的公裏數(150km)和時速(不能達到120邁)有限,達不到我的駕駛期望。
2充電麻煩。
3價格貴。
最後,我自己還是選擇油車了。
沒有說拒絕,首先來說,電動車還是車,車輛做工粗糙,那麽車輛檔次就不會上去,中國很多 汽車 企業 汽車 制造業水平做工精度沒有人家高,細節上做的不好,其實說白了就是制造業的工程師缺乏,中國 汽車 制造年代短,技術工人相對缺乏,其實中國現在好多東西從理論上我們可以做好,只是生產環節技術條件或者生產線水平,技術工程師要求等等方面達不到更高端要求,所以,做好細節,才會更有競爭力
原因很多,大家從各個角度都進行了回答,但這不是問題的實質。
電動車取代燃油車,就像電燈取代燃油等壹樣,是早晚的事,但問題也恰恰在這“早晚”之間。
早年的淘寶,用的人很少,既不經濟也不方便,很多人壹次也不想用;現在的淘寶,有的人壹天也離不開;
早期的微信,剛起步的時候用的人少,功能不全,還不如發短信;如今的微信,有的人壹天到晚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類似的例子很多,第壹批吃螃蟹的人總是需要勇氣的。
其實付出的不僅是勇氣,還有成本,時間成本、金錢成本、精力成本等等;
消費畢竟不是投資,晚了就沒機會了。當規模起來以後,產品越來越成熟,價格越來越便宜。
這就形成壹種機制,就是獎勵等待、觀望和批評,因為這樣比較安全,也比較經濟實惠。
所以,要鼓勵大家接受新生事物,就得建立鼓勵先消費者得益的機制。比如,前多少名用戶,買產品送股票等等。
真的這樣做,想象壹下阿裏、騰訊如今的股價,很多人會不會心動呢?
妳好!很高興可以回答您這個問題。
”部分人拒絕國產電動 汽車 的原因是什麽”?
近幾年新能源電動 汽車 開始迎來的蓬勃發展,國內開始湧現了很多新能源 汽車 的品牌,質量各有優缺點,市場上也越來越多的出現新能源電動 汽車 的身影,那為什麽部分人還是拒絕國產電動 汽車 呢?
首先我認為有幾個方面是我們要認真的去思考的:
第壹:我們國家的地理位置、人口特性,在中國農村人口還是占大多數的,農村的電動 汽車 基礎設施並沒有城市那麽完善,充電、售後都是壹個大家繞不開的話題,特別是蓬年過節回家過年動輒幾百公裏的路程,充電沒有那麽的方便。
第二、大家對新事物的壹個接受需要壹個過程,它不是壹下子就能讓很多人的去接受,年輕人對於新事物比較容易接受,慢慢的也可以影響身邊的人。
第三、對車輛保值得壹個顧慮,傳統燃油車就目前來說比電動 汽車 保值,中國人傳統觀念就是比較願意掏錢購買有保值的東西的,就像買房壹樣。
以上三點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大概解答,不壹定全符合,但希望對妳的問答有幫助。
就現在電動車的技術性能遠沒有成熟,整個電氣性能和壹百多年前的電動車進步不多,如沒有國家補貼和城市限購的原因和燃油車沒有可比性更本沒有購買電動車的理由,現在電動車的補貼購置稅車船稅養路費都是我們納稅人在他們交。
大多數人拒絕的恐怕不是國產電動 汽車 ,而是電動 汽車 ,沒有什麽國產的進口的,只是拒絕電動 汽車 而已;
個人觀點,電動 汽車 硬傷:續航能力差,不能長時間遠行;充電耗時長,相對於加油 汽車 ,沖上兩三個小時的電,恐怕沒那麽大耐心去等;充電設施跟不上,家門口沒有充電樁,去別處沖又要沖很長時間。
電動 汽車 只能在市區開開,跑的遠了怕別撂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