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三國演義壹共有多少版本?哪個版本最接近原著?

三國演義壹共有多少版本?哪個版本最接近原著?

有兩個版本,嘉靖版本和毛版本,嘉靖版本最接近原著。

知最早刊本是嘉靖元年(1522年)刊刻的,稱為嘉靖本,題“晉平陽侯陳壽史傳,後學羅本貫中編次”。

繼嘉靖本之後,新刊本大量出現,它們都以嘉靖本為主,只做了些插圖、考證、評點和文字的增刪、卷數和回目的整理等工作。清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對嘉靖本《三國演義》作了壹些修改,主要是整理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等,內容沒有大的改動。

擴展資料

晉陳壽所著《三國誌》是三國故事的最早源頭,但這是紀傳體的史書,記事簡略,粗陳梗概。南朝宋人裴松之為《三國誌》作註,增加了許多奇聞軼事,傳奇色彩與可讀性都大大增強。

中唐史學家劉知襲在《史通》中說,諸葛亮未死的故事已“得之於行路,傳之於眾口”,可見這個時期三國故事已廣泛流傳於民間。

晚唐李商隱的《驕兒濤》中有“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的詩句,說明至遲在晚唐時三國故事已婦孺皆知,宋代通過藝人的表演說唱,三國故事更為流行,並且已經表現出“尊劉貶曹”的鮮明傾向。金元時代三國故事被大量地搬上舞臺,院本和雜劇中有許多三國故事劇。

據《錄鬼簿》和《太和正音譜》記載,僅元雜劇中就有近三十種演述三國故事的作品。《輟耕錄》中記載的金院本有《襄陽會》《大劉備》《罵呂布》和《赤壁鏖兵》等。

元英宗至治年間(1321—1323)出現新安虞氏(壹說建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國誌平話》,這是今存最早的,也是唯壹壹部以三國故事為題材的平話。該書是民間傳說中三國故事的寫定本,約八萬字,分上中下三卷,每卷都分上下兩欄,上欄圖相,下欄正文。

全書以司馬仲相斷獄故事為人話,正話從劉關張桃園結義開始,結束於諸葛亮病死。從平話的內容和結構看,已粗具《三國演義》的規模,但整體描寫粗枝大葉,文詞鄙陋不通,故事情節離奇,多不符合正史記載。

人名地名也多謬誤,似乎還是未經文人潤色的民間藝人作品。從上述的記載和殘留的作品看,從晚唐到元末,在民間流行的三國故事愈來愈豐富,這為《三國演義》的創作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百度百科-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