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飛雲寫實人物解讀
評論
齊鳳池
著名油畫家何多苓的代表作《小翟》,人物原型是我國當代著名女詩人翟永明。有人說翟永明是當代中國最漂亮的女詩人之壹,這點誰也不能否認。因為翟永明長得確實漂亮。我見過她的幾張照片,在電視裏也見過她的容貌。她的容貌和畫家筆下的完全相向。尤其是翟永明那雙像葡萄粒壹樣水靈靈的大眼睛,給人們的印象太深刻了。有人說她那雙大眼睛最漂亮,象總汪著壹潭碧水,這話其實壹點也不過分。她那雙閃爍詩人睿智光芒的大眼睛不僅使很多寫詩的人喜歡和癡迷,而且也激發和傾倒了畫家的情感抑或沖動。何多苓筆下的《小翟》,就他曾經鐘情的女人,畫家用溫情的筆勾畫出她的美和魅力。作為油畫家,何多苓的造型功力是堅實而全面的,人物、景象在他的筆下顯得很有生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在形式語言上所達到的單純感與中國傳統的水墨畫有相通之處。
就《小翟》畫面整體的單純感而言,它表現出壹種較為超越的精神境界和藝術理想。還有,他在單純中求細致和復雜的手法,確實給人以想象空間。何多苓說:“對外輪廓的**很嚴,輪廓裏的東西畫得很充實、微妙也是得之於中國傳統藝術之啟發。”《小翟》就是用詩人那雙水汪汪的大眼睛來表現畫家嫻熟細膩的繪畫語言和功底的。油畫家艾軒的《風聲淒美》和《野草在風中搖曳》中的藏族小姑娘,也是通過壹雙天真、稚氣、期盼、向往的眼神贏得了觀眾的青睞。
所以說,壹個大師級的畫家在他的作品中能彰顯出繪畫的靈魂和他的驚人之筆,選擇眼睛應該說是絕妙之筆,大師之筆。拉斐爾說:“我為了創造壹個完美的女性形象,不得不觀察許多美麗的婦女,然後選出那最美的壹個做為我的模特。”油畫家何多苓的《小翟》也是畫家生活中最理想的模特。有人說他們曾經在壹起生活過幾年,這些話我不感興趣。我關註的是畫家的作品和他的文本。
那麽油畫家楊飛雲作品中的眾多女人原形又是誰呢?有媒體說,楊飛雲的繪畫模特就他的妻子佟芃芃。我讀過楊飛雲許多作品如:《思古》、《驀然》、《北方姑娘》、《黃貓》、《動與靜》、《盛裝》和《黑色金絲絨》等等等等。這些作品,每壹個都獨具特色和個性。通過這些作品,我感到畫家不僅有他獨特的繪畫語言,而且表現出畫家對色彩的悟性連同對顏色光線的敏感度,以及駕馭色彩的繪畫深度和向度。在他畫的這些女人中究竟哪個是他的妻子佟芃芃,我猜想壹定是其中最漂亮的那個。
對於畫家楊飛雲的繪畫技巧、用色彩的絕妙之處,以及畫家使用的是西方或者是俄羅斯的繪畫語言等等,這些關於學術性很強的問題,不是我所研究的範疇。再說,我也不感興趣。我關註的是他作品中人物,以及那些人物所表現出的是畫家怎樣的思緒和豐富的情感內涵。我不敢從理論的角度去評論這位大師級的畫家,我只想對畫家筆下的人物做壹下膚淺的解讀。
學術界已經這樣給楊飛雲定位:“他是中國現代油畫界的壹位扛鼎人物,他的繪畫以其純凈的古典主義美質而享譽中國畫壇,在他承續西方古典藝術傳統的人物畫中,流溢著壹個當代中國畫者在二十年的創作生涯中,因感領壹種偉大的精神而生發出來的榮光之美。這種美,純粹、寧靜,吐露著的壹種生命的真,正像本世紀傑出的神學思想家巴爾塔薩所說的:“真是在的無蔽。壹切在作為在真中敞明自身,意味著在從無的遮蔽和神性意旨的奧秘中出場,進入此在,並在此在中作為開顯的本質奉獻給認識的目光。”
美學理論說,古典主義的美學原則從根本上來說並不在於它特有的壹些形式、技藝和方法,而是壹種古典主義的藝術精神,這種源於生命感動的內在精神構成了希臘藝術、特別是文藝復興壹來西方古典藝術的精髓之所在。生命本身便是宇宙中最奇妙的結晶,藝術家們便是有感於上帝的創造而通過另外壹雙神奇的眼睛,看到了這個世界和人自身的榮光之美,並通過繪畫、音樂、建築等藝術形式將其賦形。這樣,在我們的文化中便出現了真正的藝術傳統,所謂的光、形、結構、色彩、圖式,乃至秩序、平衡、虛實、厚薄等等,這些構成繪畫藝術形態的基本語言,其實最終都淵源於古典精神中的超驗之維。美術理論家們認為:楊飛雲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對那種純正的古典藝術開始有所領受,他與當時的絕大多數青年畫家不同,並沒有盲目地追逐熱鬧紛繁的現代藝術大潮,而是短暫地經歷了壹段心靈的現代藝術創作沖動,穿越蘇聯現實主義繪畫和早期印象派的領地,並在取得了紮實的造型和色彩的基本訓練之後,很快地就對古典主義的繪畫壹往情深起來。有人曾說他的藝術風格得益於中國的學院派教育,在我看來,對此應該從表層和深層兩個方面來看待。楊飛雲說:“每當我真誠地深入裏面,用我的心靈與有限的智力去觸碰那無限寬廣的大智慧時,那讓我著迷的恩賜就賜給了我,我被深深地吸引了,壹種解讀繪畫奧秘的幸福油然而生,研習的興致倍增。那不是技巧樣式的探訪,而是對繪畫本質規律的理解與觸摸,對於大師高貴品質的體驗與經歷,我非常地感恩於此。”
他壹九九四年創作的《思古》145x97cm從畫面看,是壹位面色清瘦,手持絲繡古典圓扇, **在壹把古香古色的木椅上,壹雙大大的眼睛在仰視前方。我讀了這畫後壹直在考慮,畫家楊飛雲在為畫取名時為什麽叫《思古》,畫家在作品中要表現的思想內涵,也許多少是受西方古典美術和中國古老文化傳統的影響有關吧。我認為,畫家在選材時就懷著壹種思念亙古和本質文化的想法和思考去繪制自己理想的畫卷,這就是畫家的追求。楊飛雲說:“我曾經長時間地癡迷於古典大師畫面的精妙效果,模仿著去接近他。”因此,畫家在選材和為作品取名上就流露出畫家的初衷和心靈深處的癡迷與追求。從這點看,他完全是受西方大師的影響所致。《思古》的畫面色彩完全是呈現暗淡的冷色調子,黑色的背景,黑赫色的坐椅,非常鮮明地襯托出黃皮膚的中國女人。畫面中的女人身穿的服飾,顯出了既古典又高貴女人的氣質。從她那凝視前方的眼神看,我猜想畫家心中的《思古》女人,也許就是畫家理想中的中國大家閨秀式的女人。
手持絲扇的秀女
靜靜地坐在古色的椅子上
古典而高貴的服飾
清臒而蒼白的面龐
壹雙大大眼睛
神情地凝視著遠方
遠方究竟有多遠
思古
是人類誕生的地方
思古是人類最本質群居的地方。。。。。。
楊飛雲的另壹幅《盛裝》162x130cm2004年,這幅畫的構思和創意和《思古》有很多相似之處。不過,《盛裝》畫面中的女人顯得比《思古》中的女人似乎更有內涵。人物的表情也比《思古》顯得親切些,畫面的感染力也要強些。再有,從女人的穿戴上看更能表現《盛裝》的本質和內涵。《盛裝》中的女人身穿大絨的衣裙身披紅色的披肩,壹雙潔白細膩纖細的手
坦露在裙子上,從畫面的顏色搭配上顯得更加對比,過度也非常協調。女人沈穩的表情,就像在對人們說著什麽。古典的穿戴,古香古色的居室,襯托出現代女性的大氣和高雅。我想這也是楊飛雲所表現的思想內涵吧。
身著盛裝的女人
**古樸典雅的殿堂
壹雙深情的大眼
充滿猜測的向往
她在等待情人
深紅色的衣裙
將要登上怎樣的殿堂。。。。。。
《黑色的金絲絨》呈現的是壹位皮膚細膩側身在床邊的**女人。女人的表情顯得很平靜,她用右手擋住自己的壹只眼睛,她用另壹只眼睛註視前方。她把女人的美完全呈現給了這個世界。從畫面看,女人的內心是幹凈的純潔的沒有雜質的。但是畫家為什麽叫《黑色的金絲絨》呢?我想畫家是通過黑色的金絲絨來襯托女人的純潔和細膩的美。也許還有更深壹層的含義吧。
潔白細膩的女人
斜側在黑色的金絲絨上
她壹只手遮住了男人
最想往的地方
壹只手有擋住了人的目光
女人的身軀最純潔地方
羊脂玉般的肌膚
奏出嘩嘩響的春光
同時靈動壹雙
仙女神聖的翅膀。。。。。。
然而《北方姑娘》則顯得女人的純潔和質樸。它沒有《黃貓》中的姑娘那樣靈動、悠閑,會享受生活的幸福和愉悅。就連畫面裏貓都顯得是那樣地幸福。
扶在椅背上的少女
內心的世界
比椅子上的花貓更悠暢
竹節海棠
靜靜地舒展著
不動聲色的貓
象少女的心事
在等待著
壹絲柔風
壹縷恬淡月光。。。。。。
我感覺到《黃貓》的女人,是畫家心中理想化或者是詩意般的美好向往。或許是他的孩子和學生的現實生活的寫照。這幅畫給人的感覺太青純太恬靜了。我覺得象是畫家在用畫寫詩。楊飛雲壹直認為,藝術畢竟是藝術,它不是觀念,不是言談,不是行為,而是壹種必須通過特殊的工具才能企及的特殊的審美觀照形態,畫是畫出來的,需要持久的訓練和專門的技巧,
如同戴著鐐銬跳舞,不經過嚴格的專業訓練,不掌握專門的技藝,不具備紮實的語言功底,談不上繪畫藝術。藝術是需要基本功的,但再好的基本功也成就不了偉大的藝術。這話說得非常精辟。在藝術形式和藝術語言之上,還有另外壹種東西,那就是精神。其實象《思古》、《盛裝》都是表現精神和追求的最好版本。我不敢評價他的藝術水準,更不敢給大師級的古典風格畫家定位。對於楊飛雲的藝術我只能從壹個深層的古典精神的維度來考察,聆聽楊飛雲的繪畫語言,每壹幅作品都在向人們訴說著什麽。在他眾多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那無與倫比的藝術技法所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審美的快感,還有很空靈的詩意。但如果敞開我們的另外壹雙眼睛,就可以看到在他的作品中,流動著對於生命奧秘的去蔽、觀照、呈亮,甚至感恩。楊飛雲曾這樣寫道:"有壹顆仰望的心,才能有壹個高的起點。"步入中央美院之際,他的仰望之心就開始有所啟動,他之所以鐘情於古典時期的偉大作品,與其說是那些作品中所包含著令他折服的藝術技巧,不如說是穿透這些技巧所構建起來的經典範式中的永恒之精神。它不是單純地依賴畫家心靈的感覺和敏感而完成的。他是在控制敏感和心靈的沖動時,在對意誌進行磨練。包括他的觀察、體驗、經驗、節制、沈思等等等等。我記得曾經給雕塑家羅丹做過私人秘書的捷克詩人裏爾克說過:“因為生活和偉大作品之間,總存在著某種古老的敵意”。其實,畫家的作品本身來源於生活但它又遠遠高於現實生活,生活和作品本來就存在著古老的對立和矛盾。中國的現實主義寫實畫家如果單單就是壹個現實主義寫實畫家,我覺得他的繪畫道路將會越走越窄。我想還應該吸收、汲取、借鑒其他流派和風格的精華。詩人艾略特說過:“如果妳不是壹個現實主義者,妳將會毀滅;如果妳僅僅是壹個現實主義者妳也將會毀滅。”其實畫家也是如此。我國的許多油畫家在走現實主義或者古典主義寫實道路上應該多汲取其他流派的優點也許會有更大的發展前途。當然,我國有許許多多象羅中立、陳逸飛、何多苓、艾軒、陳丹青和楊飛雲這些大師級的畫家,其實,他們早已走在了世界繪畫領域的前列。但我始終認為,在中國從來就不缺少大師級畫家,每個時代都有領軍的代表人物比如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靳尚誼、詹建俊、蘇天賜、王式廓、莫樸、羅工柳等等。但我感覺我們似乎缺少的就是倫勃朗的《聖家族》堅實造型,純正的色彩,流動灑脫的筆觸;米勒的《拾穗》樸實農民形象,渾厚的描繪手法,沈穩而強烈的色彩語言和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領導著人民前進》準確的落筆和恰到好處的色彩以及生動嚴謹的表現人體結構和肌體……等等。
我認為:我們在欣賞楊飛雲的作品時不能單壹從古典細膩寫實的角度來賞析,還應該從畫裏的人物內心世界去尋找詩意和美好的第三層內涵。這樣才能真正走進畫家的繪畫語境,才能和畫家進行心靈的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