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服裝的兩者對比
中國舞蹈服裝與戲曲服裝的不同點
1、審美追求不同
在表現人體美的方面戲曲強調服裝造型的強烈對比每種服裝都具有極強的人物身份性格的特征性,而舞蹈服裝強調人體本身的美感采用直接的有生命的人體作為構成形式美的物質手段。人體是舞蹈美的物質基礎。舞蹈服裝款式相對開放直接暴露演員的身體多壹點四肢經常直接曝露在外面顯示演員的人體美而戲曲服裝幾乎是全封閉的不暴露演員的身體通過服裝豐身的特定性格和身段表演來表現含蓄美。
舞蹈演員從古到今部是有男性和女性而戲曲演員最早只有男演員旦角都是男扮女裝的。漢畫舞蹈常有俳憂伴舞,如南陽漢代回像磚中的雙人舞,舞女秀頸束腰舞臂甩袖,舞姿輕盈對面伴舞的男優,上體裸露……。那時就強調女性的人體曲線美男性人體的陽剛之氣。舞蹈的動作幅度很大過於繁瑣的服裝不利於演員動作的表演。短小輕便開衩多的裙擺幅度大的服裝,才便於舞蹈動作的完成。
戲曲幾百年的歷史中只有男旦。而男旦不可能通過曝露身體來表現女性的人體曲線美反而要將男旦的身體遮起來通過身段表演來表現女子的人體曲線美。這與舞蹈服裝形成了很大的反差。戲曲是唱做念打的藝術但相對於舞蹈它的動作幅度小得多速度也由於戲曲以唱為主它的舞蹈動作只是它的壹個輔助表現手段,它的動作幅度不像舞蹈那樣大速度相對緩慢得多便臺下的觀眾能很清楚地看到演出服裝的具體細節這就要求演出服裝精美耐看經得起觀眾仔細品味和觀賞。因此戲曲服裝成為刺繡之服,刺繡成為戲曲服裝的壹個顯著的標誌。
舞蹈動作是舞蹈藝術唯壹的藝術手段舞蹈動作是全方位的身體的局部全部都是傳情達意的載體。舞蹈始終處於動作幅度大速度快的運動狀念。通過舞蹈的動作帶動服裝的衣片(裙片袖片等)的動感造成服裝的新造型。因此舞蹈服裝具有動態美。
2、設計理念不同
傳統戲曲服裝最大的特點是程式化很強有壹套嚴格的穿戴規制——衣箱制。 衣箱制核心(或稱本質)是:以壹套固定戲曲專用設備及其應用制度服務於不同題材古典劇目的壹切演出。它吸收了不少明朝生活服裝進行了藝術化加工後來又將清朝生活服裝融入戲衣之中。
舞蹈服裝也有程式,但它與戲曲的衣箱制不同。它有古典、民間、芭蕾、現代等等限制兩者都是要表現人物時代和主題但采用的設計理念和手法各異。此外戲曲由於歷史的原因當時沒有布景等其它說明性的附屬手段所以服裝本身幾乎承載了需要說明的全部形成了壹整套完整的程式並且各具鮮明的特色包括其造型和色彩。
舞蹈服裝與戲曲服裝相比更為簡潔、浪漫和寫裝的色彩更多的是表現人物身份和性格。舞蹈服裝強調人物所處的歷史時代特征人物情緒性格等等舞蹈服裝的色彩更多地是表現人物的情緒烘托氣氛。
例如同樣是《霸王別姬》中虞姬自刎那場的服裝造型。《霸王別姬》中廑姬身穿魚鱗甲,魚鱗甲又名虞姬甲。首創於梅蘭芳先生主演的《霸王別姬》後來成為梅派古裝的代表作之壹。舞劇《霸王別姬》是以民族舞蹈元素為基礎強調歷史時代特征吸收運用了不少現代舞蹈語匯,加上華麗的舞臺制作給人印象最渾的是戲劇感染力和民族舞與芭蕾現代舞的結合。
通過以上虞姬的服裝設計我們可以看到舞劇的服裝更為筒潔寫意抒情、浪漫傳統戲衣不分時代也就是不強調歷史時代特征。但很多新編歷史戲曲部強調歷史時代特征。京劇《霸王別姬》的服裝不強調故事發生的歷史時代特征。新編的越劇《虞美人》的服裝則強調歷史時代特征同時它又繼承了傳統戲衣的元素。由於舞劇和戲曲不同的表演風格以及戲曲中京劇與越劇不同的藝術風格決定了它們的不同的設計理念。
戲曲的劇本嚴謹通常是以人為本主要通過描寫故事情節刻畫人物形象反映人類的思想性格情緒精神面貌社會道德等內容的。而舞蹈壹般只有簡要的故事提綱更註重表現情緒情感。除了表現人類情感以外舞蹈還擅長動植物等擬人化表演。戲曲可以通過唱詞來交代故事情節,來轉換舞臺時空。而以身體動作為主體話語的舞蹈服飾卻有著與戲曲服飾所不同的獨到的演藝品性和演藝風格。
舞蹈服裝的造型豐富多彩。刻畫角色形象的服裝除了有貼近真實歷史生活服飾的服飾款式外還有誇張的各類服裝。誇張是舞蹈服裝設計的最重要的創作手法。它分為意象誇張造型誇張息象與造型誇張三種方式。到意誇張服裝的某些的部位以使裙擺碩大衣袖衣撰超長等使之成為舞蹈動作的延伸強化乃至舞蹈動態形象創造之本身。也有模擬強化動物、植物景物造型特征的仿生設計的服裝這是舞蹈服裝所獨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