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雜誌專訪中脈周希儉:創新商業模式
主編:董瑋 文/祝想蓮
曾幾度向許多人打聽過,誰是如新大陸第壹?在如新公司誰是創造奇跡的那個人?直銷立法後,誰將最有實力?
答案全部是:周希儉、沈濤磊。
他們憑什麽如此神奇?我又問。
因為他們是我們心中的壹盞燈,點燃希望,照亮旅途。
於是,我開始去追尋這樣兩個人,幾經周折,而終有壹天,這個人如此真切地坦然我的面前。
他們是攀登的勇士,曾幾度從顛峰陡落,卻又如雄鷹般高傲飛起。本可以就此無求,便會壹生富足。然而,關不住生命的追求,他們掙脫全身束縛開始奮力攀登。幾番走到高處,又瞬即而空。
他們說,壹定要到那最高最高的山頂。那裏的希望壹定綠滿蒼穹。
撥開繚繞的雲霧,壹顆跋涉的心有了歸宿。
天與地,見證了兩個智慧的直銷英雄。
來到杭州,心情壹下子格外好了起來,到了我夢中的江南。
走在潔凈寬敞的大街上,走著走著仿佛已經感覺到西湖的風,還夾雜著暖柔柔的人情味。街上,偶爾看到幾家店子的絲綢隨風揚起,露在門外。往前走,恰巧逢上廟會,很長的壹條街,裏面的店子壹家挨壹家,店內擺滿了各種各樣江南特色的什物:女人的首飾,絲綢圍巾,古香古色的花傘,還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玩意兒……這樣長長的壹街,裝滿了杭州的風土人情。
來到約見的咖啡廳,捧壹杯濃香的熱茶,愉悅的心情盛滿其中。和周希儉是第壹次見面,我不用著急怎樣認出他來,早在許多的雜誌上,他團隊夥伴的口中,許多如新工作室的墻壁上把他了解得幾乎透徹了。從這些了解,也許不見他就可以寫出壹篇文章來。於是見到他,似乎見到壹個老朋友,我朝他揮手招呼,很熟悉的,沒有陌生的拘束。除了以前照片上看到的樣子之外,眼前的他多了幾分親切。我仔細打量他:壹身筆挺的西裝,眼神親切、透亮,說話隨意、
幽默,和他在壹起妳會莫名其妙地被牽引,與他同喜同樂,冥冥中,他的話絕對能夠恰到好處地拉妳壹把或推妳壹下,還沒醒悟,妳已被他折服。這樣和他相對晤坐,漸漸暖意流動起來。談話間我沒有很直接地去問什麽,隨意地聊。聽他講小時候的故事,說各地的風土人情,聊團隊的事,得意,自信,開懷大笑,就這樣,把十年的故事抖了壹桌。很少聽他說到直銷二字,似乎在言論著壹個大的家庭,說的都是壹些很樸實的話。這樣的談話,使我思索壹個問題,壹個真正的直銷領袖身上都有些什麽?壹個系統領導人如此超速地成長,到底有什麽捷徑?眼前的他如微風般地笑,壹個男人的胸懷、氣魄、大勇大智在這燭光搖曳下恰似江南的風,很輕柔,很樸實,但卻是壹種很深的意境。
周希儉:如新全國首批銷售總監;如新中國大陸首戶寰宇領袖,並壹直保持如新大陸第壹名的銷售業績;現任如新中國政策咨詢委員會委員,協美企業集團全球市場運營總裁。出生在浙江海寧壹個知識分子家庭。有過豐厚的收入,穩定的工作,後下海經商,開過音響、服裝店,經過幾年的打拼擁有了人生第壹桶金。1996年加入安利,做到翡翠營業經理。2002年加入如新。
周希儉出生在浙江海寧壹個知識分子家庭。據說,他的爺爺是大地主,父親當時身邊的仆傭就有好幾個。父親學了壹身的本領,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後來“文革”開始,父親從壹個闊少爺被分到了鄉下,在他八歲那年,才回到城裏。
他從別人口中得知,其實父親當時有個很好的發展機會,但是,為了不丟下年幼的他們離家遠行,依然做了留守家中的普通幹部。在他的心裏,父親是偉大的,他比任何功成名就的大人物都要了不起。畢業後周希儉在當地最好的單位找了份穩定的工作,這樣上了兩年班,總覺得日子過得太壹般。每天經過街頭豪華的房子,他總要思索半天:就拿這樣壹套房子來算,大半輩子的收入也別指望買到它了。越想越覺得郁悶,看身邊那些有錢的人,看眼前豪華的房子,高檔的車子,這樣看著看著想法就來了。
20歲,他做起了小生意
20歲那年,有次單位壹個主任辭職。周希儉心想,壹個主任,壹個月光獎金就比自己多幾百塊錢,怎麽會辭職呢? 詢問後才知道,原來他在做音響生意,當問到做音響店壹個月的收入時,主任的回答令他吃了壹驚:6千多元。這在當時在他看來幾乎是天文數字。他有點不信,便跑到那人店裏親自觀察,從早上壹直看到晚上,親眼看到他賺了六百來塊錢。
這讓周希儉為之心動,坐立不安。自己想做,但沒有本錢,可他壹旦認準的事情是絕對不會輕易放棄的。於是東拼西湊了7千元錢,音響店開業了。第壹個月他就把7千元錢賺了回來。後來生意壹天比壹天好,最多的壹個月賺到三萬多。
“那時我覺得賺錢太容易了,認為只要選對了路子就能發財致富。但後來才知道,傳統生意要做趨勢,不能趕潮流。”才短短半年的時間,壹個小縣城的音響店就由幾家變成了幾十多家。他才知道了生意的含義:只有陌生的時候才有商機。
他又開始繼續尋找商機。偶然的壹天,他在壹本書上看到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壹句話:“壹個精明的商人,賣的是產品的印象而不是產品的本身。”這句話對他的影響很大,他壹下子就想到賣女人用的飾品。“我就想,既然賣的是印象,壹個真的首飾放在普通的店裏肯定是賣不出去,但是放在豪華的商場裏面賣的話效果就不同了。”他立即去了廣州考察市場,回來後,在繁華地段租了間門面,18個平米,光裝修就花了三萬元。第壹天就做了壹萬塊的營業額。那時的他已經有了兩家服裝店,壹家首飾店,壹家音響店,每天在幾個店裏來回奔波,同時又要上班工作,忙得不亦樂乎。
初入直銷,第壹個月賺了52.8元,他欣喜:這麽好的事業,果真沒假
沒過多久,發生了壹件稀奇事:壹位單位裏的“書呆子”跑出去做生意去了。這件事情壹時成為單位的焦點。周希儉覺得好奇,在幾次追問“書呆子”之後,“書呆子”才說出自己做的生意:賣洗潔精。周希儉更好奇了,這麽平常的生意也不至於這樣遮掩吧?後來才知道那位同事在做安利。周希儉聽後卻無比興奮。心想:商機來了!
正好當時安利在上海有個會議,他便隨“書呆子”去了上海。這次會議讓他茅塞頓開,壹下子打開了他的腦門。“當時的情景我至今仍記得十分清楚,臺上的講師僅用兩個看來十分簡單的問題就化解了許多人心中的困惑:妳想過決定自己的退休時間是多少嗎?剛開始,我覺得這個問題非常簡單,自己腦海裏的退休時間不就是五六十歲嗎?“妳有沒有想過30多歲退休?”講師又問了句,我當時壹楞,他的話我覺得很有道理:“退休跟年齡沒有關系,而是跟自己的口袋有關系。”他接下來問:“是賣冰箱的老板賺錢,還是賣草紙的老板賺錢?”我當時坐在第壹排,心想,冰箱那麽貴,草紙才值幾個錢呢?就很大的聲音說,肯定是賣冰箱的老板賺錢。“回答錯誤”,講師說,“小產品不等於是小生意,關鍵是產品背後的價值。改革開放過程中,最大的財富是隱藏在消費者的手中,誰擁有市場就擁有財富。”他後來講的話我不甚明白,但有壹條明白了,做直銷,就是可以直接從生產廠家拿貨,不經過任何商業過程賣出去,中間的利潤全是經銷商的,自己既是消費者又是獲利者。當那位同事問我想不想做時,我說“做啊,傻瓜才不做呢。”
周希儉興奮得幾乎睡不著覺,把兩個姐姐召集在家裏做預約演練。那時候知道的就是壹點,但就抓住那壹點可以興奮地講上壹天。姐姐有些懷疑:“這樣銷售真的會有回饋?到時候東西賣了找不到人怎麽辦?”
壹個月後,他到銀行壹查,卡上多了52.8元,興奮的他見人便說:“我說吧,這樣好的事業怎麽會有假。”其實,他真正在乎的不是錢多少,而是證實了這樣好的銷售模式是真的。第二個月,收入兩百多,到了第7個月擁有了10500多元的收入。
在得與失中 他把自己該走的路看得越來越清楚
漸漸地,他發現,在直銷行業裏,比賺錢更快樂的是幫助別人,讓身邊的人都賺到更多的錢。
當周希儉準備關掉音響店全心投入做安利時,店子已由5萬元高價轉讓費變為壹文不值了。
但他還是毅然關掉音響店、辭去工作。當時全家特別反對,為此,父親還召開了家庭會議,發動全家人阻止他的行動。
後來,由於公司的制度調整,開始有很多人退貨。公司規定,跨區不能辦加入,結果幾千人的團隊,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漸漸消失了。周希儉明白了,直銷事業不僅是倍增,在壹定因素的影響下有時也是倍減。在他有些心灰意冷的時候,有人介紹他做皮衣生意,他就又跑去做了皮衣生意,後來又開了家飯店。經過了1998年直銷的壹刀切,他幾乎已經放棄安利。不過雖然很少到公司參加活動,但“安利”兩個字總是在腦海裏回轉,誰又做到了什麽級別,誰的團隊發展得特別快,總有人往他那裏帶話。這些話敲痛了他:為什麽別人可以做到的我卻做不到?我究竟比別人差在哪裏?
1999年12月25日聖誕節那天,他又像往常壹樣翻開自己的筆記本,想著明天會有什麽生意,這樣想了很長時間,最後,他堅定地在筆記本上寫下了幾個字:安利工作計劃。從那以後,他開始每天給自己制定計劃,預約、拜訪,每天工作到淩晨,第18個月他成為翡翠營業經理。
2001年,周希儉認識到了系統,意識到了壹個團隊的經營要靠系統,而不是幾個人賣賣產品。他開始把所有的積蓄和精力花到學習上。在那個期間,和他的合作夥伴沈濤磊開了家咨詢培訓公司。他說,他當時最大的感觸是:沒有壹個好的系統,團隊等於沒有重心和凝聚力,就如同壹盤散沙,沒有保障,更沒有安全感。
成功,就是在別人停止不動時,妳比別人多邁了壹步
2002年11月,安利公司召開了會議。有關領導說,安利真正的競爭對手馬上要進入中國。這個消息壹傳出,很多人都開始忙著整頓自己的團隊,心情恍然。而他卻心頭壹亮,似乎抓住壹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心想,這對於自己來說大概是商機和轉機吧!他開始到處打聽是哪個公司。
壹打聽,得知是如新,便展開深入調查。發現這確實是壹家非常不錯的公司。它是美國八大超速成長公司之壹;是美國紐約上市公司;財務評定為美國最高級別“5A1”;制造過很多的百萬富翁;在全球範圍內培養出了400多位百萬美元名人和40位千萬美元名人,在中國投資1億美金。
“說實話,其實我很感謝安利公司,如果沒有當初的安利公司,也許我不能很快發現如新這個商機。”
他開始重新給自己定位,調整思路,組建自己的團隊。他清楚地記得,第壹次召開會議,他和沈濤磊召集了有30人,壹直開到很晚,最後只剩下了三人。“當時,我們並沒有想什麽,哪怕沒有壹個人跟我們做,我們也會去做。我在想,我和沈濤磊已經了解了兩個多月,而那些人才聽我們說了幾個小時,他們不動,我要繼續前行。”
選擇如新,他就開始打拼市場。他把江蘇、上海壹帶作為自己的根據地,發展事業夥伴。回家的機會越來越少,他跟太太溝通:“妳就當我去當三年兵。三年過了我會光宗耀祖地回來。”
在別的團隊快停下來的時候,他的團隊在超速地前進。2003年的年末,他和沈濤磊跟自己定下8萬元的業績目標,沒想到壹個月下來是幾十萬的業績。回想這些,他臉上洋溢著驕傲:“成功就是在別人都不懂的時候,妳比別人多邁出壹步;成功就是做別人不願意做的;成功就是當別人不知道的時候,不敢做的時候,妳已經在努力而又拼命地去做。”
這年對於他的團隊來說是個新的轉折點。而年剛過,又鬧起了“非典”,外面的人幾乎都帶起了口罩,身邊的團隊又壹次幾乎停止。他根據當時的狀況打了個比方:在每個城市,為“非典”死去的人好像還沒有多少,但是交通事故每天都有。把這件事比作成交通工具的話,那麽,妳要是這麽怕“非典”的話明天是不是就不要去坐車,坐車出事的概率比“非典”的概率要大的多。
“當很多人畏懼‘非典’的時候,我們團隊很多人帶著口罩還在面談。‘非典’剛有所好轉,整個福建有了我們很大的團隊。”
9月份,如新公司在東南舉行會議,總***7百人,周希儉的團隊就有500人。不到壹年半的時間,他成為如新最高級別。後來團隊的銷售業績壹直穩固全國第壹名。
給兒子最好的禮物:榜樣
壹個成功的男人,家永遠是他心底最溫暖的情懷。說到兒子,周希儉笑得很燦爛。
六歲的兒子聰明可愛,是壹家人的活寶。我問周希儉,兒子知道妳在做什麽工作嗎?他撲哧笑了起來:“知道啊,他說我和動物園的寵物壹樣地工作。”
原來,壹次他帶著兒子在新加坡參觀動物園,當時是晚上,兒子覺得奇怪,問旁邊的人:“阿姨,動物怎麽晚上不睡覺呢?”那阿姨回答:“因為晚上它要跟大家表演,這是它們的工作。”兒子略有所悟:“原來和我爸爸壹樣,晚上的時候不睡覺還要工作。”這話逗得旁邊人大笑。
兒子很怕保安,每當他不聽話的時候,奶奶就會對他說保安來了,這樣他才會乖下來。這在兒子心中起到了很大的影響,當別人問起他以後長大了要做什麽時,他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保安”。
兒子從別人口中知道周希儉是銷售第壹名,就拉著要和他挑戰,壹副小英雄的氣勢:“我也要做第壹名,爸爸幫助多少叔叔阿姨,我就幫助多少小朋友。”
周希儉的願望是將來把兒子送到哈佛大學,讓他接受更好的教育,成為對 社會 有價值的人。
他認為,給兒子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則,給兒子壹個榜樣。
做大雁,首先要做雄鷹
“人生最重要的是選擇,壹旦選對了,執著努力,朝著目標奔去,就能夠實現夢想。”成功在如新,正是因為他的選擇和執著地堅守。
俗話說“跟大雁學飛行”。有支兒歌,很多人在小時候就會背:秋天來了,壹群大雁往南飛,壹會兒排成個人字,壹會兒排成個壹字。大雁在諸多鳥類中組織紀律和群體意識最強。大雁是協美系統的標誌,寓意在協美系統裏,將凝聚壹種大雁的精神,相互協作,同心協力,***同實現美好夢想。
作為團隊的領頭雁,壹直保持全國銷售第壹名,他憑借的是什麽?直銷立法,對他及整個團隊將會有怎樣的影響?針對這些問題,周希儉坦然掏出自己的心裏的話。
《成功》:您是怎樣看待直銷立法?您認為立法後您最有力的武器是什麽?
周希儉:政府的支持對於我們是非常重要的,直銷立法會讓人感到踏實,讓更多的人知道什麽是對的什麽是錯的。對於對和錯,有了壹個堅強有力的標準來衡量,會讓更多的人認清自己的路,知道該朝哪個方向走。同時如新公司的CEO賀楚門先生擔任世界直銷協會的主席。本著如新公司美好的企業文化,相信在他的帶領之下,中國直銷企業會更美好。
我認為,對我和整個團隊來講,最有力的武器是我選擇了這樣壹家好的公司,選擇了協美這樣壹個好的系統。協美企業集團是亞洲第壹個把系統企業化運做的團隊,協美集團的文化是誠信、尊重、推崇、協作、感恩,我相信當這種博大的文化成為壹種精神,它將是立法後我們堅強有力的武器。
《成功》:您認為壹個團隊超速的成長,最重要的是什麽?
周希儉:有很多人問過我,團隊的超速發展是否有捷徑,我認為作為壹個團隊的領導人,做領頭雁,首先要做雄鷹,遠見,卓識,自信,理性。更重要的是做人,現在很多人都在談做人,其實,我認為,做好人很簡單,那就是永遠說正確的話,做正確的事,不誇大事實。
壹個團隊也要有它的文化,我覺得重要的是把團隊家庭化。如果能夠把團隊家庭化,壹切就簡單多了。對於任何人而言,如果妳是單純為利益而來,那麽,他壹定會為利益而去。
《成功》:那麽,壹個人的成功關鍵是什麽?
周希儉:認清自己。這可能也是我給團隊最多的吧。壹個人沒有自信,缺乏勇氣,不夠堅持,心態不好等等這些問題,我覺得主要是沒能夠認清自己。就像很多人拿手電筒,只會照別人,卻忽略了很多重要的東西。壹個認不清自己的人是永遠也不可能帶給別人好的影響。
我喜歡和不同層次的人聊天,覺得聊著聊著很多問題就都顯現出來了。當我們發現壹個問題的時候,要迎上去,化解它,這樣才不會形成問題。壹個人的成就有多大,他解決的問題就有多多。
《成功》:現在選擇直銷應註重什麽?
周希儉:第壹是要選擇壹家有實力的公司,再就是選對團隊,努力去做,把團隊系統化、專業化、產業化。
當時選擇如新的時候,我考察了很多公司,有些公司看起來甚至比如新的實力要龐大,後來,我把它們作了個比喻:如同壹輛高檔的車子,它的外觀很漂亮,但是我們不能光看外觀的漂亮,更重要的是裏面的零件,看它的速度,質量,安全性,更重要的是適合自己。這樣來想,壹切就覺得簡單多了。
《成功》:樹立自己影響力的關鍵是什麽?壹直影響您的是什麽?
周希儉:不管對壹個企業還是對壹個團隊或個人,影響力是十分重要的,有時候它甚至會起到決定性作用。其實我從未刻意地去樹立或者提高自己的影響力,我認為,提高影響力,只要在團隊中做好很簡單但別人都不願意做的幾件事,改變幾個不容易改變的人,那麽,這就會有很多人去關註妳。如果妳做的事情是妳應該去做的,而且別人都可以做得好的,那麽,那些就僅僅只是妳應該做的。
對於壹個企業來說,文化最具有影響力。如新的文化是善的力量,所以,今年的年會我們很少感覺到它是壹次年會,確切地說更像是壹次慈善大會。大家都覺得羅百禮先生不像是個生意人,這可能跟他的信仰有關系。他推出慈善計劃:拯救全世界饑餓的兒童。在中國設立了工廠,專門幫助貧困的兒童。試想如果每個如新的員工帶壹個小孩的話,那麽這個事情就並非只是影響,而是壹件非常偉大的事情。這樣壹件事,公司現在真正在做。
那麽壹直影響我的,我覺得有兩條,壹個家庭觀念,再壹個是夢想。首先是我的父親。在父親的身上,我看到家庭的重要性,壹個男人,只有把事業當做家庭,他才能發揮超常的能力;還有如新創始人羅百禮先生,記得在壹次會議上,他把自己的孩子帶上舞臺。這給了我很大的感觸,壹個人家庭處理不好就不能處理自己的團隊,把團隊當成自己的家庭就能做好壹切。還有壹個是我壹直的合作夥伴沈濤磊,她讓我看到了壹個女人的堅強和夢想。有件小事給我印象特別深,有次沈濤磊問我願望自己壹個月有多少錢的收入,我說50萬,然後問她,她很堅定地說20萬美金。當時我驚呆了,想到壹句話,覺得很有道理:當壹個人的夢想大了,壹切困難就變得小了。
采訪末,周希儉說,每天早上只要打開窗子,看到第壹縷照在窗前的陽光,他內心就湧動著對生活無限的感激。生活因感激而更加美麗動人。感謝家人對他的支持,感謝公司,感謝壹路壹起走過來的沈濤磊,感謝何瑞昆、劉美儀老師,感謝梁寶仁、蔡硒夫婦,陳寶春和他的先生,感謝協美系統所有的夥伴,感謝所有支持幫助過他的人。他想對他們說的壹句話是:今天的成績,是大家同心協力的結果,相信今後***同的努力將會是壹種成就和 社會 的驕傲!
和周希儉壹直聊到很晚,月光從窗外進來停留在桌前,明天壹早,這滿桌子的肯定是明媚的陽光,我想起壹句話:“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壹切都在不斷成長……”
我祝福周希儉、沈濤磊,美麗夢想將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