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臺灣當地習俗

臺灣當地習俗

春節、 端午節、 中秋節是中國臺灣的三大節日,每逢元宵節、清明節、中元節、七夕節等傳統節日,民間也有與大陸相同或類似特色的慶祝禮俗。此外尚有多項深具中華文化特色的民俗慶典,如迎媽祖、鹽水蜂炮、 平溪放天燈、東港燒王船、頭城搶孤等。

臺灣少數民族(高山族)各族群有各具特色的傳統歲時祭儀文化。

擴展資料:

臺灣因為受民間信仰影響,發展出16歲做成人禮的習俗。

《臺灣省通誌稿》記載:“臺俗崇信神佛,以為子女成長有賴於註生娘娘、七娘媽、媽祖、觀音、床母之護佑,故奉之為呵護神……迨年十六,認其以達成年,仍依名護神誕辰。”

按照這壹習俗,當子女在繈褓時,臺灣民眾會攜至神明面前,求“絭(束腰或衣袖的繩子)”為孩兒護身信物,並借由每年“換絭”祈求神明保佑孩童。直到孩童滿16歲,以“脫絭”謝神的儀式,確認孩童已長大成人。

到今天,臺灣各地的成人禮有了許多新形式。比如,臺北大學中文系為大二學生加冠、加笄(指發簪),提醒他們當壹個謹言慎行、獨當壹面的成年人,從被照顧的角色轉換成照顧別人的角色。另外由系上師長依每位學生的人品、誌向等為其“命字”,希望他們能夠以成聖成賢來自我期許。

臺中市的曉明女中,則以“畫15年後的我”作為成人禮。高二學生透過祈禱、座談與同學、老師和家長分享成長體驗,最後戴上有鮮花和荊棘的莿冠,象征為自己的榮耀和苦痛負責。再讓學生用繪畫,畫出15年後的自己,讓學生審慎思考自己的人生。

百度百科—臺灣

人民網—臺灣成人禮五花八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