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繪效果圖的應用實例
手繪表現圖中涉及各種裝飾材料和家具陳設等,它們在壹幅畫中處於十分註目顯眼的位置,直接影響到表現圖的真實性與藝術性,故在平時的基礎訓練中將它們作為重點對象進行較為充分、細致、深入地刻畫,從而掌握表現它們的各種手段和規律。
磚石的表現
拋光石材質地堅硬、表面光滑、色彩沈著、穩重,紋理自然變化呈龜裂狀或亂樹權狀,深淺交錯,有的還是芝麻點花紋
(1)紅磚墻塗刷紅磚底色不可太勻,並有意保留斜射光影筆觸,甩鴨嘴筆按順丁排列畫出磚縫深色陰影線,然後在縫線下方和側方畫受光亮線,最後可在磚面上散點壹些凹點,表示泥土制品的粗糙感。
(2)卵石墻以黑灰色為主,再配以其它色彩的灰色,強調卵石砌入墻體後橢圓形的立體惑。高光、反光及陰影的刻畫必不可少,光影線應隨卵石凸出而起伏
(3)條石墻外形較為方整,略顯殘缺,石質粗糙而帶有鑿痕,色彩分青灰、紅灰、黃灰等色,石縫不必太整齊,可用狼毫描筆顫抖勾畫。
(4)砌石片墻以自然石片堆砌,砌灰不露,石片之間縫隙尤為明顯,寬窄不等,石片端頭參差尖銳。根據以上特點,上色時用筆應粗擴,不規則,以顯自然情趣
(5)五彩石片墻比自然石片稍為規則,大多經加工選形後砌築,形狀、大小、長短、橫豎組合,錯落有致。上色時,註意色彩有所變化。石片之間分凸凹勾縫兩類,凸縫影子在縫灰之下,凹縫影子在縫灰之上。利用花崗石(大理石)的邊角廢料貼石片墻的表現方法與五彩石片墻基本相似
(6)釉面磚墻是壹種機械化生產的裝飾材料,尺寸,色彩均比較規範,表現時須註意整體色彩的單純,墻面可用整齊的筆觸畫出光影效果,用鴨嘴筆表現凹縫較為得當,近景刻畫可拉出高光亮線,
木材表現
室內裝飾中木材使用最為普遍,它加工容易,紋理自然而細膩,與油漆結合可產生不同深淺、不同光澤的色彩效果。
(1)表現圖中的木紋刻畫要有象征性;
①樹結狀 以壹個樹結開頭,沿樹結作螺旋放射狀線條,線條從頭至尾不間斷。
②平板狀 線條彎曲折變而流暢,排列疏密變化節奏感強,在適當的地方作抖線描寫。
木材的顏色因染色、油漆可發生異變,根據多數情況的歸納大致分成偏黑褐色(如核桃木、紫檀木)、偏棗紅(紅木、袖木)、偏黃褐(樟木、柚木)、偏乳白(橡木,銀杏木)等顏色,見圖7-3(文前彩圖)。
(2)木板墻的表現
①木企口板墻(均用馬克筆加淡水彩繪成)的表現步驟:
a、輪廓線靠直尺畫出,畫木板底色也可利用直尺留出部分高光;
b、用馬克筆調棕色畫出木紋,並對部分木板顏色加重,打破單調感;
c、畫出各板線下邊的深影,以加強立體感,再用直尺拉出由實漸虛的光影線,把橫向的板條貫連起來增強整體性。
②原木板墻的表現:
a、徒手勾畫輪廓線,並略有起伏,上底色時註意半曲面體的受、背光的明暗深淺;
b、點綴樹結,加重明暗交界線和木條下的陰影線,並襯出反光;
c、強調木頭前端的弧形木紋,隨原木曲面起伏拉出光影線,這種原木板墻頗具原始情趣,刻畫用筆宜粗獷、大方、瀟灑。
金屬不銹鋼表現
要掌握以下幾個要點:
(1)不銹鋼表面感光和反映色彩均十分明顯,僅在受光與反射光之間略顯本色(各類中性灰色),拋光金屬幾乎全部反映環境色彩。為了顯示本身形體的存在,作圖時可適當地、概念地表現其自身的基本色相(如灰白,金黃)以及形體的明暗。
(2)金屬材料的基本形狀為平板、球體、圓管與方管,受各種光源影響,受光面明暗的強弱反差極大,並具有閃爍變幻的動感,刻畫用筆不可太死,退暈筆觸和枯筆快擦有壹定的效果。背光面的反光也極為明顯,特別註意物體轉折處,明暗交界線和高光的誇張處理。
(3)金屬材質大多堅實光挺,為了表現其硬度,最好借助靠尺(快捷地拉出率直)的筆觸(如使用噴筆,也可利用墊高靠尺穩定握筆手勢),對曲面、球面形狀的用筆也要求果斷、流暢。
(4)拋光金屬柱體上的燈光反映及環境物體在柱體上的影像變形有其自身的特點,平時練習要加強觀察與分析,找出上下左右景物的變形規律。
玻璃與鏡面
玻璃與鏡面都屬於同壹基本材質,只是鏡面加了水銀塗層後呈照影效果。表面特征則有透明與不透明的差別,對光的反映也都十分敏感和平整光滑。
室內效果圖中的玻璃與鏡面的表現用筆比較接近,主要差別是對光與影的描繪上
(1)室內空間的右面為玻璃墻,可按室外景物直接畫好,然後在無形的玻璃墻面上依直尺畫出幾道白灰色的筆觸,破掉部分室外景象,以示玻璃的存在。
(2)正面和左側墻上的鏡面直接反映所朝向的室內空間景物,兩者之間的形狀、色彩均保持透視關系上的對稱性,對鏡面上的景物也適當地作光影線表現。水粉畫宜後加光影斜線的筆觸,水彩、馬克筆則應事先留出或者用筆洗出。
(3)頂棚是由小塊的鏡面組成,光影的排列按透視消失線和鏡片之間的分格線作垂直筆觸,以顯示小塊鏡面之間的微差,各鏡面反映的形與色彩有適當差別(即微小的錯位)。其反映的形象呈倒影關系、上下對稱。
(4)鏡面與玻璃墻上的光影線應隨空間形體的轉折而變換傾斜方向和角度,並要有寬窄、長短,以及虛實的節奏變化,同時也要註意保持所反映景物的相對完整性。
皮革(沙發與座椅)
室內大量的沙發、椅墊、靠背為皮革制品,面質緊密、柔軟、有光澤,表現時根據不同的造型、松緊程度運用筆觸。下面介紹幾種不同式樣、不同技法的表現步驟,以供練習參考
餐桌與地毯
(1) 餐桌
餐桌分方、圓兩種形狀,壹般都要鋪陳桌布,桌布的表現著力在轉折皺紋。方桌桌布褶皺多集中於四角,呈放射狀斜向下垂,圓桌桌布的槽皺沿圓周邊緣分散自然下垂,用彩色鉛筆和馬克筆分別表現,強調用筆畫線的方向與形體轉折保持壹致。
(2)地毯
地毯質地大多松軟,有壹定厚度感,對凸凹的花紋和邊緣的絨毛可用短促、顫抖的點狀筆觸表現。
地毯分滿鋪與局部鋪設兩種。滿鋪作為整體的地面襯托著所有的家具、陳設,在畫面上起著十分重要的襯景作用。刻畫重點是頂光照射的亮部與家具下面落影的對比。局部鋪設是指在室內地面的空間劃分中,起地域限定作用或者專門設置於沙發中間、茶幾之下和過道之上的地毯。兩種鋪設表現的重點是各類地毯的質地和圖案,圖案的刻畫不必太細,但圖形的透視變化壹定要求準確,否則會由此而影響整幅畫面的空間與穩定。
窗簾
居室表現中窗簾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常處在畫幅的顯眼位置,對居室的格調、情趣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窗簾的畫法
(1)荷葉邊式簾因其邊緣褶皺有如荷葉狀而得名,上邊橫條表現的要點是布料收褶的起伏形狀,簾幕斜垂及腰束處要交待清楚。水彩表現按退暈效果留出高光,逐步加深暗部,最後畫陰影襯出反光,加重下部顏色以表現光照強弱的變化。
(2)簾幔式簾這種布幔是將各段布的兩端頭縮緊,形成壹連串的中間下垂半圓形狀。作畫步驟是先用淺色鋪出上淺下深的基調,隨後用中明度顏色畫半圓形狀的不受光面,再用較深的顏色畫明暗轉折和影子,隨即反光顯現。最後調整上下明暗變化,對布幔上部突出的半圓形受光面用白色提出高光,增強頂光照射的感覺。
(3)懸掛式簾這是壹種靈活性強、制作簡便的布簾裝飾。橫桿中間結束,兩頭上搭並使尖角下垂,輕松自然,著色程序類似水彩,先淺後深,整體刻畫壹氣呵成,可靠住直尺用彩鉛筆畫出褶皺的拱曲效果。
(4)用水粉表現下垂式簾幕這是室內最為普遍的壹種形式,在窗簾盒內設導軌,懸掛的簾幕自然下垂,面料多為有份量的絲、麻織品。用水粉表現的步驟是:首先鋪出上明下暗的簾幕基調,再利用靠尺豎向畫出簾幕上的褶皺,趁第壹道中間色未幹時接著畫第二道暗部裏的陰影和圓筒狀槽皺上的陰暗交界線,然後在受光面上提高光,並畫出隨簾幕褶皺起伏的燈光影子,最後畫壓在簾幕上的窗簾盒的邊緣亮線即完成。如果要在簾幕上刻畫花紋時,便可在已畫好的簾幕上隨褶皺起伏描繪圖案,圖案不必完整,色度須隨轉折而變化明暗。
(5)用馬克筆表現下垂式布簾畫法是:先用馬克筆或鋼筆勾畫形象,用淺色畫半受光面和暗面,留出高光,再用深色畫槽皺的影子和重點的明暗交界線。用筆須果斷,不要拘泥於微細之處。
白色紗簾白色紗簾在居室中顯得華貴高雅,它不影響光的進入,可給室外景物增添壹層朦朧的詩意。其畫法是:在按實景完成的畫面上先畫幾筆豎向的深灰色(紗簾的暗影),然後不均勻地、間隔性地用白色拉豎條筆觸,顏色可幹壹點,出現壹些枯筆味的飛白,對後景似遮非遮、最後對有花飾的地方和首尾之處加以刻畫,體現白紗的形體。
燈具光影
幾乎所有的室內表現圖都離不開燈與光的刻畫。燈具的樣式及其表現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個室內設計的格調、檔次。特別是吊燈、頂燈往往都是處於畫面特別顯眼的地方,舞廳、卡拉OK廳的各色光束是創造環境氛圍必不可少的條件。臥室或書房裏的局部光源更能體現小環境的溫馨。
燈光的表現主要借助於明暗對比,重點燈光的背景可有意處理得更深壹些。燈具本身刻畫不必過於精細(大多處於背光,要利用自身的暗來襯托光的亮度。
光與影相輔相成,影的形態要隨空間界面的折轉而折轉,影的形象要與物體外形相吻合。壹般情況下,正頂光的影子直落;側頂光的影子斜落,舞廳裏多組射光的影子向四周擴散,斜而長,呈放射狀。
發光源的光感處理除了靠較深的背景襯托外,還可借助噴筆的特殊功效進行點噴(用牙刷進行局部噴彈也有近似效果),還可在光源處厚點白色並向四方畫十字形發射線
室內綠化
為了獲得大自然的生機,將室外生長的綠葉植物與花草引入室內已是平常之事。設計上它們是主體中的點綴和陪襯,在畫面構圖上起著平衡畫面空間重力的作用。比如:在畫面近角的壹個沙發靠背旁,或在壹根感覺過分誇張的大柱子側邊,伸出壹些葉子或婀娜多姿的鳳尾竹,既增添了室內的自然情趣,又起到了壓角、收頭、松動畫面的效果。
由於植物構成較為零碎,形態變化也難掌握,雖然是配景,但常居於畫面前端,因此用筆處理欠妥會破壞整幅畫的效果。所以,掌握壹兩套程式化的表現綠化的手段是十分有用的。
室內陳設小品
這兒主要是指壁上飾物如:書畫、壁掛、時鐘等;案頭擺設的花瓶、古董、魚缸、水杯等,這些東西都顯示設計的情趣,在渲染室內環境方面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具體處理上應簡單明了,著筆不多又能體現其質感和韻味,要在靜物寫生基本功練習的基礎上,強調概括表現的能力,
人物速寫
某些室內表現圖需要點綴人物以顯示室內環境的規模、功能與氣氛,比如:舞廳設計表現圖,畫面中央往往比較空曠,加上跳舞的人後氣氛立即活躍,並增強了畫面構圖中心的份量。又如店面設計中的入口,內外點上幾個進出的人(進多出少),兩邊的人又都朝入口走來,會使業主看了產生壹種滿足感。
然而,人物畢竟是壹種點綴,不可畫得過多,以免遮掩了設計的主體造型。壹般在中、遠景地方畫上壹些與場景相適應的人物,講究比例的準確,不必刻畫面部和服裝細節。如果近景需要畫人時,要有利於畫面構圖,雖然可能刻畫面部,但不必有過分的表情,服飾及色彩也不必過分的鮮艷,以免喧賓奪主,要畫好人物,必須對人物的結構、動態與比例作進壹步的了解:
(1)頭部結構和比例:頭部有骨骼和肌肉,頭部是形似圓球體和立方體之間的復合體,可用壹個較長的六面體來概括。三亭五眼是壹般人面部的比例。
(2)頭部的外形特征和面部表情。
頭部的外形特征各不相同,有的方壹些有的圓壹些,有的長壹些有的短壹些,傳統的畫理用甲、由、申、田、目、國、用、風八個字形來概括。面部的表情很豐富,是人的情緒與心理活動在面部的體現,壹般可概括為喜、怒、哀、樂四種。但人的表情變化往往是十分微妙的,需要我們在細心地觀察和體會。
(3)人體結構、動態與比例
人體由骨骼和肌肉構成,骨骼起到支撐人體的支架作用,肌肉通過筋健把骨骼和各部位連結起來並產生運動的作用,對人體外形有很大的影響。人體可分為頭部、胸部、臀部和四肢幾個部分組成。人體的比例通常以頭的長度為標準來確定全身的高度,成年男女壹般身高是七個半頭高,小孩體型的特點是頭大、下肢短、上身略長。
(4)、人物動態速寫的要點:
〈1〉熟悉對象。首先是熟悉和了解人體的解剖結構、運動規律;其次是了解人的不同形象特征、心態變化,這樣才能抓住人物動態的典型瞬間,選擇入畫的最佳角度,把握住生動的姿態。
〈2〉利用動勢的主線和支線來觀察、分析人體的動態,主線是軀幹和下肢的動勢,支線是上肢的變化,註意重心的位置。
〈3〉用實線和虛線表現衣著和人體關系。衣著貼體的部位用實線,不貼體的部位用虛線。實線表現人體結構和動勢特征,要畫準、肯定;畫虛線可根據動勢給予誇張。
〈4〉抓住典型瞬間,用理解和記憶加以完善。
(5)人物速寫的方法:抓住比例和結構,從整體或者只要部位入手,始終強調和保持大的關系。線條要求流暢美觀,可略上明暗。
(四)透視角度的選擇;
室內表現圖畫面的透視角度要根據室內設計的內容和要求以及空間形態的特征進行選擇。壹個適合的角度既能突出重點,清楚地表達設計構思,又能在藝術構圖方面避免單調。從不同的角度觀看同壹空間的布置,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因此,在正式作圖之前,應多選擇幾個角度或視點,勾畫數幅小草稿,從中選擇最佳者畫成正式圖。
(五)光與影;
任何物體在光的照射下都會產生陰影,室內表現圖的立體感、空間感均離不開對陰影的刻畫。陰影的形狀都具備物體自身的基本形態特征,同時又與地面環境保持壹致。在透視作圖時必須綜合考慮光→物→影這三者之間的聯系。
1、人工光和自然光
人工光是指距離較近的人造光源如燈光、燭光、火炬等,其光投射於物體,均為輻射狀光線。
自然光是指距離特別遠的大自然中的光源如太陽、月亮,人們感受不到它的輻射狀,而只能感覺到它是壹種平行光線(見圖4-16)。
2、陰影
陰影的透視作圖方法同於其它透視作圖。在比較重要的、精細的表現圖中,對陰影形狀的要求也是嚴格的,須認真按作圖步驟進行,在快速表現的效果圖中也是如此。壹般是憑借對透視法則的熟悉和感覺上的基本準確進行作圖,有時為了某些表面效果的需要,更好地突出重點場景在不違背真實原則的基礎上,有意識地適度擴延或者收縮陰影的面積、增強或者削弱陰影的明暗對比程度也是可以的。當然,要能準確地把握住這點,必須對各種光源條件、物體投影的規律有所了解,要在長期的生活與繪圖實踐中觀察、分析、總結、記憶各種光源、各種形態和各種環境條件下的光影變化,以便能快速準確地畫出理想的光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