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的壹生簡介?
本傑明·富蘭克林是18世紀美國的實業家、科學家、社會活動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是美國歷史上第壹位享有國際聲譽的科學家和發明家。本傑明·富蘭克林於1706年1月17日出生在北美洲的波士頓。他出身寒微。10歲便輟學回家做工。12歲時他到哥哥經營的小印刷廠當學徒,自此他當了10年的印刷工人。
1723年富蘭克林離開了波士頓,到費城的基未爾印刷所和英國倫敦的帕爾未和瓦茨印刷廠當工人。1726年秋,富蘭克林回到費城,這時他已掌握了精湛的印刷技術,開始獨立經營印刷所,印刷和發行《賓夕尼亞報》,並出版了《可憐的李查歷書》,當時被譯成十二種文字,銷行於歐美各國。1727年秋,在費城他和幾個青年創辦了“***讀社”。組織了小型圖書館,幫助工人、手工業者和小職員進行自學。富蘭克林還通過刻苦自修,成為壹個學識淵博的學者和啟蒙思想家,在北美的聲譽日益提高。
1746年,壹位英國學者在波士頓利用玻璃管和萊頓瓶表演了電學實驗。富蘭克林被電學這壹剛剛興起的科學強烈地吸引住了,隨後富蘭克林開始了電學的研究。富蘭克林在家裏做了大量實驗,研究了兩種電荷的性能,說明了電的來源和在物質中存在的現象。後來他想到了雷電,在經過反復思考後,他斷定雷電也是壹種放電現象,於是,他寫了壹篇名叫《論天空閃電和我們的電氣相同》的論文,但沒有人關註。
富蘭克林在壹場暴風雨中做了壹次實驗。他制作壹個帶有金屬桿的風箏,然後把風箏放上高空。在閃電閃過的那壹刻,電流順著風箏上的鐵絲麗下,富蘭克林用手觸摸,感覺被電擊的麻木。他瞬即將電流引入萊顧瓶中。回到家裏以後,富蘭克林用雷電進行了各種電學實驗,證明了天上的雷電與人工摩擦產生的電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質。風箏實驗的成功使富蘭克林在全世界科學界的名聲大振,他根據這個原理研制出了避雷針。
富蘭克林不僅是壹位偉大的科學家,而且是壹位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外交家,美國獨立運動的領袖之壹,為建立美利堅合眾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後,富蘭克林毅然斷絕了同英國的壹切聯系,把自己的財產支援革命戰爭。參加了《獨立宣言》的起草工作,受“大陸會議”的委派,作為外交特使出訪歐洲,在外交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獨立戰爭勝利後,富蘭克林又肩負同英國和談的重任。通過壹年多的艱苦努力,終於迫使英國在1783年簽訂了美英和約,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1790年4月17日。富蘭克林與世長辭。在他出殯的那壹天,為他送葬的人數多達兩萬,充分表達了美國人民對他的痛悼之情。同時,不僅美國國會決定為他服喪壹個月,法國國民議會也決議為他哀悼,表明了他不僅屬於美國,也屬於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