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亭古箏
終點站 到達站 發車時間 車型 座位數 票價 途中運行時間
茅山 茅山 10:20 中型高壹 29 25 約1小時
茅山 茅山 16:00 中型高壹 29 25 約1小時
2009年3月1日起,車站新開通常州—茅山旅遊專線客運班車。發車時間每周六、周日7:30(花園站配載7:50),車型大型高壹,票價70元(含門票),童票40元(含門票)。
在茅山可以吃農家飯的,茅山的附近店特別多,妳自己仔細挑選,註意要選擇幹凈衛生的。
住可以住這個地方的:妳要提前電話咨詢壹下價格:
金壇茅山度假村
地 址:江蘇常州金壇市薛埠茅東水庫旁
電 話:0519-82661055
傳 真:0519-82663058
下面給妳介紹下茅山的基本情況:
茅山自1986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甲級風景名勝區以來,經過多年的建設與開發,取得了顯著的經濟與社會效益。2001年,茅山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新四軍紀念館被中央宣傳部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3年茅山風景區被江蘇省人民政府、省文明委、省建設廳、省旅遊局聯合授予省級文明旅遊區示範點的稱號。目前,茅山風景區已形成了以九霄萬福宮、元符萬寧宮、老子神像、喜客泉、華陽洞、仙人洞、德 觀遺址、新四軍紀念館、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等為主體的旅遊群系,年接待香客、遊客超過100萬人次。茅山以其獨特的形式享譽海內外: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的“碑前放鞭炮,空中響軍號”的奇特現象堪稱“世界壹絕”,已被列為江蘇省精品景點之列;高99尺、重106噸、由226塊青銅板焊接而成的露天老子神像已入選大世界基尼斯紀錄,更為神奇的是老子神像手上自然天成的蜂窩,直徑可達3尺多,恰似老子手上戴的戒指,更象老子把仙丹灑向人間;熱情好客的喜客泉,以其特有的三怪,使人留連忘返;正在開發中的華陽洞必將向人們展示出更多的神奇……
仙人洞
又稱蓬壺洞,位於華陽洞北約84米處,洞分上中下三層,內有五廳,俗稱“仙人四室壹廳”,相傳仙人曾在此下棋休憩。洞內鐘乳石、石筍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有飛天瀑布、雄鷹展翅等20余處景點。遊後不由感慨“天生壹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洞中”。……
下洞深151.43米,洞徑寬0.55~2.2.米,高1.15~10.10米面積156平方米。在41米和72米處,流水因落差而潺潺作響,稱響水壩。在129米處,斜坡高6.54米,有壹天然石橋,長1.88米, 寬闊.64米, 厚實8米。從此處可進中洞。中洞長57.15米,洞徑寬0.6~1.8米,洞高1.7~6.0米,面積65平方米。洞內有5廳,稱“仙人四室壹廳”。洞頂鐘乳密布,其中有下垂鐘乳石和向上石筍相對而生,中間僅隔0.45米。中洞54米處,有兩根石筍,壹臥壹立形成狹窄洞徑,由此可進上洞。上洞長28.2米,洞高1.95~4.70米,面積26平方米。洞飛頭被坍塌大石塊堵塞,離地表約3米。 仙人洞實際開發208米,其中下洞129米,中洞54米,上洞25米。有青牛嬉水、九曲銀河、蓮花懸頂、影壁遺址、飛天瀑布、老虎怒吼、金鼠窺經、仙女羽紗、老鷹展翅等20多個景點,以“靈”、“秀”、“仙”著稱。清代詩人孫星衍詩贊仙人洞:“垂乳甘可餐,流膏滑難觸,心疑轉仙境地,曠蕩見平陸”。
喜客泉
與茅山齊齡的喜客泉,位在大茅峰西北麓,盤山公路 句曲橋右側,自古就是旅遊勝地,列茅山十九泉之首。二00三年初正式對外開放。泉周以片石砌成,直徑2~3米,遊人行至泉邊,鼓掌幾下,頓見泉內水珠上湧,狀似翠嶺吐玉,又如客臨泉喜。宋代尤袤詩“幽泉見客喜”,元代吳全節詩:“萬珠寒湧碧琉璃,山色天光堪壹池”,明代陳沂詩:“池上壹鼓掌,池下泉四潰。間喧 沸起,散亂如珠碎。為問何為然,人雲此地肺。消息與人通,氣動隨謦 。我才方肺渴,掬取聊壹溉。”20世紀90年代初,電視劇《中國泉》中迎客泉即指此泉。
喜客泉三大怪“客來泉喜冒的怪、水向高處流的怪、泉水油面蓋的怪”。
茅山新四軍紀念館
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是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主題教育活動必到處。
新四軍紀念館坐落於茅山鎮,建築獨特,1985年建成,1988年重建占地面積約16000平方米,館內展出各類實物及圖片3000余件,並采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生動展示了當年新四軍奮起抗日的英勇場面。
壹九三八年夏,陳毅、粟裕等同誌率領的新四軍東進抗日,創建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它是中國***產黨在華東敵後最早創建的根據地之壹,它長期屹立在敵人的心臟地區,充分發揮了尖刀作用,基地作用和樞紐作用,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了緬懷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教育後人,經省委批準,於壹九八五年九月建成了茅山新四軍紀念館,壹九九八年又在原館址的基礎上,進行了重新翻建。新館占地面積壹萬六千多平方米,展廳建築面積三千七百多平方米,基本陳列是《新四軍蘇南抗日戰爭歷史陳列》。展覽***分"蘇南人民奮起抗擊日軍侵略者"、"新四軍開辟茅山抗日根據地"、"新四軍東進北上"、"蘇南抗日根據地的艱苦堅持"及"蘇南人民奪取抗日鬥爭的最後勝利"五大部分。展出各種珍貴文物和歷史資料3000余件.
新館造型別致,雄偉壯觀,即表現了茅山三座山峰的雄姿,又展現了革命前輩業績光照千秋的氣勢。從1985年開館以來,每年接待遊客是由原先的10萬余人次逐漸增加到每年30萬余人次。館內還先後接待了中央以及省、市、部隊等高級領導幹部,新四軍老幹部,老戰士達壹萬人次;根據有關部門的安排,原新四軍領導吳仲超、王必成、段煥競、江渭清的骨灰均安葬在紀念館院內。近年來,被省、市有關方面列為"校外德育基地"、"青少年革命傳統德育基地"、"中小學生德育基地"等。
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於1998年在原館址的基礎上進行了新館的重建工作,整個工程歷經壹年半緊張設計,修建與布置之壹,於1999年3月15日正式對外開放。
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
“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碑名由原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題寫,為紀念蘇南抗戰勝利五十周年,於1995年9月1日落成此碑,全高31.3米寓意由鎮江市31.3萬***產黨員捐資所建。“碑前放鞭炮,空中響軍號”被譽為“世界壹絕”。許多建築學家、聲學專家對此奇特現象,經多次研究,仍未達成***識,相信您的到來壹定會有新的見解。
蘇南茅山抗日根據地是當年全國開辟最旱,堅持最久的抗日根據地之壹,在日偽頑長期夾擊下,蘇南軍民的抗日呈現出了罕見的艱苦性和復雜性。蘇南中***組織和新四軍始終高舉抗日民族統壹戰線的旗幟,開展了艱苦卓絕的反掃蕩,反清鄉和反清剿的鬥爭,蘇南抗日根據地先後抗擊和牽制日偽軍10萬多兵力,在5000多次的作戰中斃,傷,俘日偽軍達4萬多人。蘇南人民的5萬優秀兒女參加了新四軍,7000多人為國捐軀,其中縣團以上幹部犧牲的就有百余人,蘇南抗戰的歷史雄辯地證明,中國***產黨及其所領導的抗日軍民是全民族的中流砥柱。蘇南人民的抗戰業績,從根本上打破了日本法西斯妄圖把蘇南淪陷區變成以華制華,以戰養戰的基地計劃,從而為全國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為紀念在抗戰期間犧牲的烈士,在黨支部和國家的支持下,茅山"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於1995年9月1日正式建成。紀念碑寬6米,高36米,須彌高3.13米,寓意鎮江市全體***產黨31.3萬人;碑身高28米,寓意新四軍第壹,二兩個支隊來自南方八省健;,碑前有317級寬16米臺階,每組50級,寓意抗占勝利50周年;6組寓意6月,最後17級是17日,寓意6月17日是新四軍韋崗處女戰勝利的日子。空心碑體用鋼筋混凝土澆築,碑陰刻有紀念碑為"壹九三八年五月,奉中***中央之命,新四軍東進蘇南敵後,建立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在陳毅,張鼎丞,譚震林,粟裕等領導下,五萬兄弟踴躍參軍,浴血戰鬥五千余次,斃傷俘敵四萬多名,七千將士壯烈捐軀,其勛勞業績,彪炳史冊。值抗戰勝利五十周年之際,特立此碑,永誌不忘。"落款為中***鎮江市委員會,鎮江市人民政府敬立。
於1995年9月,紀念碑前兩側又各建六角碑亭壹座,在碑後還另立有光榮榜壹塊,記載建碑捐款單位和95位抗日老同誌的名單。
1997年除夕之夜,茅山腳下壹居民在燃放鞭炮時,偶然發現,每當爆竹升空爆炸後,紀念碑上便響起壹陣清晰的"嘀嘀噠,嘀嘀噠……"的軍號聲,他趄矗立在山崗上33米高的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望去,碑上並無疑物,碑下也無人影,更奇怪的是這位村民手頭的爆竹聲壹停,軍號聲即停,爆竹聲壹響,軍號聲也隨之響起。他為了探個究竟,就壯著膽子帶上家人上了那個山坡,經過仔細查看之後,並無任何異物,於是立即報告了有關部門,從此紀念碑下放鞭炮,碑上空響聲軍號的奇觀就這樣不脛而走,後經有關部門誌專家的多次研究,調查,均無法正確解釋這壹奇特現象,因此,紀念碑從此也被人們同茅山怪謎聯系在壹起。
乾元觀
金壇乾元觀,這座曾是新四軍司令部駐地,又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道教修煉場所,今日正煥發著新的光彩。
乾元觀,坐落在群山環抱、翠竹掩映的江蘇省茅山東麓金壇市境內的青龍山郁崗峰,是茅山道教聖地“三宮五觀”之壹。始於秦始皇時代(公元前221年壹前206年) ,李明真人煉丹於此,初名煉丹院。1993 年11 月修復開放,是江蘇省唯壹的壹所坤道道觀。
南朝梁天監十四年 ( 公元515年 ) ,陶弘景建“郁崗玄洲齋室”,煉制丹藥。陶弘景 ( 公元456-536 年 ) ,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溢貞白先生,江寧穆陵人,是著名的道教思想家、醫學家。梁武帝多次下詔,聘其出山,協理朝政,均被婉言謝絕。梁武帝明其意誌,便將太子送往茅山,拜他為師。每逢大事,均向陶咨詢,人稱“山中宰相”。唐初,茅山道士王遠知 ( 公元528-635年 ) ,深受皇室尊重。至此,後人給茅山以“秦漢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的贊譽。唐天寶年間( 公元742-756年 ) ,李玄靖居此,敕建“棲真室”及“會真”、“候仙”、“道德”、“迎恩”、“拜表”五亭。宋天聖三年 ( 公元1025年 ) ,賜名“集虛庵”,繼改觀名為“乾元觀”。元代,有房屋800余間,主要建築有宰相堂、松風閣、太元寶殿、玉皇殿、鬥母樓、靈官殿,東、西拜堂等。明代有全真道士閻曉峰,號希言道人,因其蓬頭垢面,人稱“閻蓬頭”,繼承全真龍門教派,主張清修為本,先性後命。“究理盡性,以至於命”,取“乾元”之意,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教人“惟精惟壹,允執厥中”,重開龍門復字岔枝門派。自閻祖開始,龍門岔枝閻祖派“歷代相傳,至今已 24 代。”清鹹豐年間毀於戰火,同治年間重建。清末至民國五年 ( 公元1916年 ) ,康有為隱居於此。1938年夏,陳毅奉命東進抗日,於乾元觀松風閣設司令部,於宰相堂設政治處。可惜於抗日戰爭中,這壹著名宮觀全毀於戰火,有住持惠心白等道士12 人被日寇所殺,僅有今茅山道長朱易經幸存,還留下李明真人煉丹井、古碑、古樹等。解放後,建房屋 11 間,歸茅山林場看管。1993年4月,林場遷出,復由道士們使用。
今日的乾元觀,仍繼承全真派的優良傳統,在女道長尹信慧的領導下,每天堅持早、晚功課,念經打坐,撫琴采氣,修真養性。
乾元觀道長尹信慧,金壇人,曾學法於杭州抱樸道院 8 年,琴棋書畫、騰挪彈跳,皆能上手。乾元觀開放,她應邀出山,重整乾元觀。她認為,壹所好的道觀不能僅靠歷史名氣吸引人,更要有好的道風。百年大計,人才第壹。為此,乾元觀壹恢復,她善於對前有的青年坤道加以培訓,以自己的全部身心和技能教授她們。每晨五時,青衣道姑們便起床,在觀內外進行練功、打坐、念經等功課。壹年多來,小道姑們的技藝逐日提高,每人還掌握了壹至二件做法事的樂器,有 :月琴、琵琶、古箏、二胡、三弦、笛子、簫、檔、擦、鈴、鼓等,多者會三四件法器。
在乾元觀外的溝溝坡坡上,長滿了秀美、挺拔的修竹,每至春季,粗黑的竹筍鉆出地面,乾元觀人卻從不挖壹棵。乾元觀的舉動贏得了附近百姓的尊重,他們種在觀外的菜,從未發生少菜現象。去年,當地大旱,水庫見底,莊稼枯死,而乾元觀的菜地依然郁郁蔥蔥,似乎天也護佑。
乾元觀年輕的道姑們,現已迅速修建了380 多平方米的三清殿,近 200 米的圍墻,9 米寬、130 多米長、193 級進觀臺階,3 裏長、12 米寬的乾元觀公路,雕塑鍍金的三清神像,並安裝了程控電話,使這古老的道觀重展新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