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需求層次
費洛伊德五大需求層次理論主要包括:潛意識與人格理論、本能論、人格發展理論、夢論、焦慮與心理防禦機制和社會文化理論。
意識層次結構理論:闡述了人的精神活動,包括欲望、沖動、思維、幻想、判斷、決定、情感等等,會在不同的意識層次裏發生和進行。
本能論:指的是人的生命和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原始沖動和內驅力。具體而言,分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人格發展理論:費洛伊德認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構成。
夢論:費洛伊德認為我們夢到的內容只是其表面部分 稱為顯夢;而我們真正要探究的是它背後隱藏的潛意識動機,也就是隱夢。
焦慮與心理防禦機制和社會文化理論:費洛伊德早期認為焦慮來自被壓抑的利比多。在1926年他提出第2種焦慮論,認為焦慮是作為壹種信號出現的,意味著發現了危險的情況,即所謂的“焦慮壹信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