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康熙兒子的簡歷,要詳細

康熙兒子的簡歷,要詳細

愛新覺羅·承瑞

康熙第壹子,生母為榮妃馬佳氏。

康熙六年九月二十日出生。因幼殤不序齒(夭折)。

愛新覺羅·承祜(1670年1月4日——1672年3月3日)

康熙第二子,生母為孝誠仁皇後赫舍裏氏。康熙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出生,康熙十壹年二月初五日因染病幼殤,年僅兩歲(虛齡四歲)。

愛新覺羅·承慶(1670年-1671年),清朝康熙帝的兒子(實際的三子,但因早殤未序齒)。承慶生於康熙九年(1670年)閏二月初壹,生母是那拉惠妃,當時康熙皇帝虛歲十七。承慶是愛新覺羅·胤禔的同母哥哥,只活了2歲,康熙十年(1671年)四月十八,承慶病死。

愛新覺羅·賽音察渾(1671年-1674年),清朝康熙帝的兒子(實際的四子,但因早殤未序齒)。生於康熙十年(1671年)十二月廿五,生母是馬佳氏,當時康熙皇帝虛歲十八。賽音察渾是胤祉的親生哥哥,只活了4歲,康熙十三年(1674年)正月廿九病死。 賽音察渾為蒙古名,是康熙所有兒子中唯壹壹個擁有蒙古名的孩子。在康熙的諸子之中,賽音察渾這個名字是最特殊的,這個名字是孝莊太後為他取的,原因壹來督促康熙謹記喀爾喀草原之大事,二來也希望這個曾孫子可以像土謝圖賽音汗察渾多爾濟壹樣強壯。

愛新覺羅·胤禔(1672-1734年),康熙帝子,母為惠妃納喇氏,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夭殤,故為皇長子。曾從征厄魯特蒙古噶爾丹。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為直郡王。康熙四十七年十壹月,因魘咒太子胤礽,謀奪儲位,被削爵囚禁。生於康熙十壹年二月十四日,卒於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享年六十三歲。

愛新覺羅長華,康熙第六子,生於康熙十三年四月初六日,榮妃馬佳氏出,當日殤。不序齒。序齒皇六子為德妃之子胤祚。

清太子愛新覺羅·胤礽(yìn réng)(1674-1725年),乳名保成,清聖祖玄燁第七子,母為仁孝皇後赫舍裏氏。除康熙早殤諸皇子外序齒為皇次子。因其胞兄、嫡長子承祜幼殤,故在胤礽剛滿周歲時即被確立為皇太子。他是清代歷史上唯壹壹位、也是中國官方正史上最後壹位明立皇太子。幼聰慧好學,文武兼備,代為祭祀、監國,頗具令名,康熙帝對皇太子最為重視與寵愛,卻因教子失當、兼之康熙朝後期黨爭紛亂,致太子人格分裂,歷經兩立兩廢,終以幽死禁宮收場,被追封為親王。有詩見《熙朝雅頌集》、《晚晴簃詩匯》。

愛新覺羅·長生

康熙第八子,母為榮妃馬佳氏。生於康熙十四年六月二十壹,卒於康熙十六年三月。未序齒。

愛新覺羅·萬黼,康熙第九子,母為貴人那拉氏。生於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月初八,卒於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月。未序齒。

胤祉(1677-1732),康熙第三子。幼時撫養於內大臣綽爾濟家中。胤祉年齡比大阿哥胤褆小五歲,比太子胤礽小三歲,比四阿哥胤禛大壹歲。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封誠郡王。翌年九月,以在敏妃喪百日中剃頭,降貝勒。從目前各種材料來看,胤祉從小無論是文學還是書法,或是騎射,在眾多的皇子裏面,表現都是極突出的,備受康熙喜愛。康熙三十壹年(1692年)胤祉陪同康熙出塞圍獵時,胤祉曾經和壹向善於騎射的康熙比試過,兩人不分上下。胤祉是壹位學識淵博的學者,史學家閻崇年說“皇三子胤祉是很傑出的壹位科學家”。

康熙四十七年十月,胤祉奏報康熙,皇長子利用蒙古喇嘛巴漢格隆用巫術詛咒廢太子胤礽,康熙怒不可遏,在嚴懲了皇長子之後,因胤祉平日與太子胤礽關系“素親睦”而博得了康熙帝好感。翌年,在復立胤礽為皇太子的同時,晉封胤祉為和碩誠親王。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滿族,母為康熙孝恭仁皇後烏雅氏,清聖祖玄燁第四子,是清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1722—1735年在位,年號雍正,死後葬於清西陵之泰陵,廟號世宗,謚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

愛新覺羅·胤襸

生 康熙18年02月 卒 康熙19年02月

愛新覺羅·胤祺(1679-1732),清康熙帝第五子。

雍正帝異母弟,康熙十八年己未十二月初四日申時生,母宜嬪郭絡羅氏(宜妃)。雍正帝胤禛即位後避諱“胤”字而改“允”。因此又作“允祺”。

胤祺幼時養於太後博爾濟吉特氏宮內。9歲尚未讀過漢文。胤祺心氣平和性情善良,給人以“心性甚善,為人淳厚”的印象。

恒溫親王允祺,其初行次為第十三,康熙十八年己未十二月初四日申時生,宜嬪郭啰羅氏即宜妃出。三十七年三月,封貝勒。四十八年三月,晉恒親王。雍正十年壬子閏五月十九日醜刻卒,年五十有四,謚溫。

胤祚 康熙帝第六子。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初五生。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十四殤,時年六歲。

母孝恭仁皇後(即德妃烏雅氏)。 

烏雅氏於十八年十月十三日冊為德嬪。雖然此時其長子、皇四子胤禛將滿壹周歲,但由其次子胤祚的生辰來看,此時的烏雅氏已懷有胤祚六個月。

所以可猜想,她被冊嬪的原因既是因為胤禛,也是因為當時她腹中六個月大的骨肉,胤祚。

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胤禛已滿三周歲,胤祚壹周歲零十個月,德嬪晉德妃。

愛新覺羅·胤佑(1680-1729)康熙帝第七子,雍正帝異母弟,成妃戴佳氏所生,但自幼殘疾,脾氣較暴躁,沒有結黨。康熙三十五年(1696),奉命統率鑲黃旗大營,以功於三十七年晉封貝勒。四十八年(1709)三月,晉封多羅淳郡王。五十七年十月,正藍旗滿洲都統延信出征西陲,奉命管理正藍旗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事務。因其受命以來,恪盡其職,諸務畢舉,頹風靡習漸至改變,是以雍正元年(1723)四月,晉封和碩親王,仍號淳。後來,以疾解旗務。八年,卒,謚“度”。

愛新覺羅·胤禩 (1681-1726)清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帝異母弟,生於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未時,卒於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享年45歲。母良妃衛氏。康熙自然喜愛,17歲,即被封為貝勒。後署內務府總管事。雍正即位,為穩定其情緒,命總理事務,進封廉親王,授理藩院尚書。元年,命辦理工部事務。四年,雍正以其結黨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並削宗籍,改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保”。同年,亡。

愛新覺羅·胤禟(1683-1726),清康熙帝的第九子,雍正帝異母弟生於康熙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母宜妃郭絡羅氏,為皇五子胤祺同母弟。康熙四十八年三月,26歲,被封為貝子。雍正四年正月,以“僭妄非禮”,革去黃帶子,除宗籍,逮還京師。八月,定罪狀28條,送往保定。同年,胤禟“腹疾卒於幽所”,也有傳說是被毒死的。享年四十三歲。乾隆間恢復原名、宗籍。

愛新覺羅·胤礻我 (1683年11月28日-1741年10月18日),清朝康熙帝的第十子。生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十月十壹,生母是溫僖貴妃鈕祜祿氏,遏必隆之外孫,是康熙成人皇子中除太子外,出身最高貴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敦郡王。因黨附胤禩,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被雍正帝圈禁革爵。乾隆二年被釋放,授輔國公品級,乾隆六年(1741年)九月初九,胤?病死,年五十九歲。以貝子禮安葬,子6人。

愛新覺羅·胤礻禹 生母為貴人郭絡羅氏。康熙二十二年十壹月二十三生;二十三年六月殤.未齒序

胤禌,康熙第十壹子,生母為宜妃郭絡羅氏。胤禌生於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初七;卒於康熙三十五年丙子七月二十五日申時,時年十二歲。

愛新覺羅·胤裪(1685-1763),康熙二十四年乙醜十二月二十四日寅時生,庶妃萬琉哈氏即定妃出。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封貝子(時年24歲)。六十壹年十壹月,與受末命。十二月,晉履郡王(時年37歲)。雍正元年十二月,以不感激效力,降貝子(時年38歲)。二年六月,再以事降鎮國公(時年39歲)。八年五月,復晉履郡王(時年45歲)。十三年十月,授宗令。十壹月,晉履親王(時年50歲),管禮部事。乾隆三年正月,罷管部務。十八年正月,授議政大臣。二十八年癸未七月二十四日未刻卒,年七十有八,謚懿。

愛新覺羅·胤祥(1686—1730),清康熙帝第十三子(實為22子),滿洲正藍旗人,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所生,努爾哈赤裔孫。弟兄間,惟與雍親王胤禛關系最密。胤禛繼位,即封為和碩怡親王,總理朝政,又出任議政大臣,處理重大政務。雍正元年,命總理戶部。因胤祥對雍正朝的治績助力甚大,遂得世襲罔替的許可,為鐵帽子王。死後,上謚號為“賢”,雍正帝為了紀念他的功勞,下旨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成為雍正朝唯壹位最終得以在名字中保留“胤”字的皇帝兄弟。

愛新覺羅·胤禵原名愛新覺羅·胤禎(1688~1755),康熙帝的第十四子,其生母為德妃烏雅氏,即孝恭仁皇後。其初排行為第二十三,康熙二十七年戊辰正月初九酉時生。他本是雍正帝的同母兄弟,可是在康熙末年宮中爭奪皇位的鬥爭中,這親兄弟二人竟成了不***戴天的仇敵。雍正帝登基後將胤禎幽禁起來,直至雍正帝死後,胤禎才恢復了自由。

胤禨 康熙第二十四子,未齒序。生母為平妃,時無封。康熙三十年正月二十六生;三十年三月殤。

愉恪郡王允禑,其初行次為第二十五,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十壹月二十八日子時生,庶妃王氏即順懿密妃出。雍正四年五月,封貝勒,命守景陵。八年二月,晉愉郡王。九年辛亥二月初壹日已刻卒,年三十有九,謚恪。

莊恪親王允祿,其初行次為第二十六,康熙三十四年乙亥六月十八日卯時生,庶妃王氏即順懿密妃出,為皇十五子允禑同母弟。雍正元年三月,命出繼為莊靖王博果鐸後,襲封莊親王。二年十壹月,授宗令。三年二月,解任。十三年八月,與受末命。九月,高宗命總理事務,掌工部事兼議政大臣,賜食親王雙俸。三年二月,攝理藩院尚書。四年十月,以與理親王弘晳等結黨營私,罷職、停雙俸。七年六月,命總理樂部事。十八年正月,復授議政大臣。三十二年丁亥二月二十壹日午刻卒,年七十有三,謚恪。

愛新覺羅·胤禮

(1697-1738) 封果毅親王,清康熙帝第十七子,雍正帝異母弟,康熙三十六年丁醜三月初二日寅時生,庶妃陳氏即純裕勤妃出。其初行次為第二十七。旗籍正紅旗。

姓名:愛新覺羅·胤祄(xiè)

出生:康熙四十年(1701年) 卒年: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初四日(1708年)

愛新覺羅.胤禝,康熙皇十九子,幼殤。

生於康熙四十壹年(1702年)九月初五日;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二月二十三日殤。

胤祎(1706年9月1日-1755年2月19日),簡靖貝勒允祎,聖祖第二十子,是十九子胤稷的同母弟。生於康熙四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1706年9月1日),乾隆二十年(1755)正月初九(2月19日)病故,享年50,謚曰“簡靖”,葬於清西陵附近的黃和莊。其人年輕時比較懶散,不求上進,因此常受到雍正帝的批評。

胤禧(1711-1758),又名愛新覺羅·胤禧,清聖祖康熙第二十壹皇子。雍正帝胤禛即位後,為避名諱改為“允”字排行,胤禧因此又作“允禧”。胤禧壹聲能文能武,仕途順利,詩畫文采在康熙諸子中較突出。自號“紫瓊道人”,又號“春浮居士”,著有《花間堂》、《紫瓊嚴詩草》。其畫風遠習五代時南唐畫家董源,近學明代畫家文徵明。

愛新覺羅·胤祜,聖祖第二十二子。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三月生,生母庶妃色赫圖氏,即謹嬪。康熙五十年始(公元1711年)從幸塞外。雍正八年二月(公元1730年)封貝子。雍正十二年二月(公元1734年)晉貝勒。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卒,謚曰恭勤。子弘昽,襲貝子。卒。子永芝,襲鎮國公。坐事,奪爵,爵除。

愛新覺羅·胤祁,清聖祖皇帝康熙第二十三子。

雍正八年二月(公元1730年)封鎮國公。雍正十三年十月(公元1735年)進貝勒。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降貝子,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又降鎮國公。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復封貝子。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進貝勒。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加郡王銜。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卒,謚“誠”。

胤袐,康熙五十五年(1716)丙申五月十六日已時生,庶妃陳氏即穆嬪出。稟性忠厚平和。有學識。 雍正十壹年二月,胤袐十七歲,封諴親王。 乾隆三十八年癸已十月二十日卯刻卒,年五十有八,謚“恪”。 皇二十四子諴恪親王允袐,其初行次為第三十四。有詩見《熙朝雅頌集》。

胤褑 生 康熙57年02月01日 當天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