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卷簾大將“怎麽個講法

“卷簾大將“怎麽個講法

分類: 文化/藝術

解析:

簾,古時又叫“薄”。說簾,與之相關的“名人”當首推小說《西遊記》的沙和尚。

這部明代神魔小說的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戰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凈”,沙和尚在同豬八戒杖、耙廝殺賭鬥之前,以身世相炫耀:

“三千功滿拜天顏,誌心朝禮明華向。

玉皇大帝便加封,親口封為卷簾將。……

往來護駕我當先,出入隨朝予在上。

只因王母降皤桃,設宴瑤池邀眾將。

失手打破五玻璃,天神個個魂飛喪。……

饒死回生不典刑,遭貶流沙東岸上。”

這沙悟凈原是玉皇大帝禦前的卷簾將,往來護駕,出入隨朝——根據作者吳承恩的浪漫暢想,南天門內,淩霄殿上,也有門簾窗簾需要卷起、放下。民間習見的簾,借助小說家的想象力,進入天帝天神天仙的活動圈。沙和尚——卷簾將,《西遊記》以獨特的形式,做了篇“簾”的妙文章。

小說家的想象,源自對世間生活的觀察。

這部書中,孫悟空、豬八成、沙和尚都與天宮有牽連,且均有大宮的“官銜”。孫悟空能當上“弼馬溫”,有“猴治馬瘟”的民俗背景;豬八戒做“天篷元帥”,因了亥豬主水的五行學說。總之,吳承恩的筆是頗有些文化含蘊的。既然如此,給沙和尚戴上頂“卷簾將”的高帽,是否也有名堂?是的。

宋代以來的科舉制度,鄉試、會試的考官,統稱簾官。簾官又分內簾和外簾,《明史·選舉誌匯:“在外提調、監試等謂之外簾官,在內主考、同考謂之內簾官。”簾官之“簾”,正取於門之簾。原來,貢院內有至公堂,堂後有門,主考、房官、內提調、內監試、內收掌等官員,在堂內保管、批閱試卷,並居住其間。考試前三日,這些官員由至公堂後小門進入,監臨隨即封此門,並以簾相隔。這簾成為壹種界線。簾內的考官稱為內簾官;簾外的考官,包括監臨、外提調、外監試、外收掌、彌封、受卷、謄卷、對讀等官員,稱為外簾官。門閉簾隔,內簾、外簾,被分別限定了活動空間,各司其職,簾內簾外不得隨意往來,內外公事要隔著門檻交洽。

吳承恩生活在明代中葉,依循那個時代讀書人的人生求取,他也曾企望功名。然而,才華出眾,科場失意,直到四十歲才得了個“歲貢生”。科場親歷,必然使吳承恩有機會觀察科舉場上各色官吏——“簾官”。當他撰寫《西遊記》,要為沙和尚編造壹個天宮官職時,很可能聯想到科場的簾官。於是,編出這樣的故事:玉皇大帝身邊有個卷簾將,打破玉玻璃,被貶流沙河。

當然,簾官——卷簾將,尚需更多的佐證材料,這裏僅是壹種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