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生簡歷
谷雨之後 那朵
擠盡乳汁的雲
疲憊地泅過……
小小的窗
鑲不住
神往悠然
驀地 整個北方
在我眼中蘇醒
四十年
好長 好長的夢哪
麥浪 壹波波
翻騰於南臺灣
滿是稻禾的平原
谷雨之後
故國啊
故國的江南何處?
江南的柔柔深情
在妻的吳儂軟語
在妻充滿水聲的雙曈
——1986年初春
李春生,筆名李菁、李郁、晉丁、艾旗。山西省垣曲縣人,壹九三壹年二月三十日生。
李春生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系、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畢業。曾任小學、國中、高中教師及大學講師。現已退休。曾創辦《東海》、《詩播種》、《青蘋果》詩刊、《海鷗詩頁》,並任《屏東青年》主編。曾授臺灣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葡萄園詩社頒贈的詩評論獎。
他寫作文類以詩為主,散文、評論次之。他認為文學—尤其是詩,主觀乃是必須,丹瑩以客觀制衡,否則流於濫情,絕非好現象。若全是理智,亦會傷作品的純真本質,故追求現代,同時仍需崇尚傳傳統,將現代的長處與傳統的優點揉合,開辟壹條嶄新的途徑。
《春望》賞析
這是壹首鄉愁詩。它的特色在於選取了谷雨之後白雲在窗前輕輕飄過所引發的鄉愁,來表現作者對故土、對祖國的柔柔深情,詩人用現實世界與夢幻世界交織的抒情手段和北方與南方的時空跳躍手法,使這首詩所營造的藝術世界顯得異常豐富和遼闊。這裏有白雲,有稻香,有江南的吳儂軟語,有愛妻水汪汪的雙瞳。詩中雖有淡淡的哀愁,卻無處不流溢著對故國的熱烈的愛,以及渴望與家鄉親人團聚的燃燒情感。
全詩分三節,除第二節7行外,其余兩節各為6行,是典型的自由體抒情小詩。
開頭壹節用的是起興手法。雲為白色,故用“乳汁”去形容,但這裏的“乳汁”是“擠盡”了的。聯想到作者由於長期思鄉,由於年年月月望眼欲穿弄得欲哭無淚,那“擠盡乳汁的雲”不正是作者的感情移借嗎?“雲”本來是飄過,但作者偏偏說是“泅過”,這也是海峽兩岸長期隔絕,無法飛渡的壹種曲折寫照。“疲憊”,只因為這種等待時間太長了,詩人的心等累了。不寫“鎖不住”而寫“鑲不住”,也可見詩人的推敲字句上所下的功夫。“鑲”比“鎖”來得雅,富於裝飾特點,與“窗”的現場情景正好相吻合。
詩的第二節雖然寫了“夢”,但它主要是在現實的感覺世界中進行。詩中呈現著長夢蘇醒後所展現的北方的遼闊景象。北方景象之所以具體描繪,是因為這不是現實世界。壹“夢”醒來,發現自己並沒有“泅過”海岸,仍然在稻浪翻騰的南臺灣,心中不禁湧起無限感慨,故有下面“好長好長的夢哪”壹句出現。“四十年”,是個枯燥的數字,正是通過這枯燥的數字,才唱出了自己心中苦澀而又悲愴的歌。
最後壹節與開頭壹節相呼應:寫的是“神往悠悠”的內容,詩人以充滿柔情的調子寫了妻的鄉音和那對漂亮動人的大眼睛。瞳孔本不可能“充滿水聲”,但有道是:眼睛會說話,故這裏寫聲音便有了依據;妻子從江南水鄉來,再加上兩眼是那樣秀美有神,白居易詩有雲“雙眸剪秋水”,故“充滿水聲的雙瞳”這句貌似“不通”的話也就“通”了。詩歌的韻味也就在這通感手法的運用中產生了。
李春生是臺灣“葡萄園”詩派的重要理論家。他反對詩的晦澀,主張詩應寫得明朗。但這明朗不是淺陋的同義語,他這壹詩學主張,在此詩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