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家長問:“4歲孩子識字量大,有啥方法?”專家說,以下4點很重要

家長問:“4歲孩子識字量大,有啥方法?”專家說,以下4點很重要

有的家長問:她發現鄰居家4歲的小娃娃,已經認識很多字了。但是請教家長的時候,父母卻說並沒有刻意教。

可是沒有教,孩子是怎麽學會的呢?有什麽方法嗎?而4歲的孩子學識字是不是有點太早了呢?

其實4歲左右的孩子,家長沒有刻意教的情況下,能認識很多字,是很有可能的。而學習是壹輩的事情,而在學習之初,良好的啟蒙,對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方法的培養、思維模式構成等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而啟蒙的前提是建立在孩子成長特點的基礎之上的。比如識字這件事,家長們發現自己家孩子已經準備好,並對漢字有了濃厚興趣(說到興趣,此文大家可以看下:幼兒園的孩子該不該報興趣班?資深老師的6條建議,揭示最佳答案),那麽我們就要借助科學方法,輔助孩子學習。

我們相信,只要方法得當,很多孩子也能認識不少漢字。而識字量多不是關鍵,關鍵是孩子能牢牢記住,並能學以致用。

在教孩子識字方面,我個人有壹點小心得跟大家分享下,希望可以給您參考:。如果在 育兒 的道路上非常細心的爸媽會發現,4歲左右的孩子已經進入到壹個學習興趣濃厚的時期。

他們充滿了求知欲和好奇心,無論是對於文字還是數字,亦或繪畫等各方面。

如果您意識到孩子已經做好了準備,那就要準確抓住敏感期,並配合有趣的方法,來幫助孩子進步。

1.多讀書

讀書是有趣的事情,所以父母們要有個好的心態,那就是不要將有趣的讀書活動摻入功利的心思。

如果認為讀書就是為了考高分、為了上重點中學等,那麽讀書就變成了不純粹的事情。

壹旦不純粹,必定會失去樂趣。沒有了吸引力的事情,自然不會被堅持。

除了要有好的心態,早點開始閱讀,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利的。因為讀書,是幫助孩子提高認知、閱讀能力,以及思考力的重要途徑。

所以,不管是不是為了幫助孩子識字,建議家長們在孩子小的時候,堅持陪讀。

壹段時間後,家長壹定會發現孩子身上所發生的巨大變化。這些變化滲透於孩子的內心,表象於外在的自信、談吐的流利和自然等各方面。

2.可指讀

4歲左右的孩子,適合讀以故事情節+圖畫為主的書籍。

如果孩子不反感的話,讀書時可以指讀。指讀的目的是讓孩子熟悉文字。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能將文字與圖畫有效結合起來,既能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也能增強孩子對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語感。

這就為幫助孩子認識字或流利表達自己打下了堅實基礎。

3.具象化

在讀書的過程中,妳會發現孩子會對壹些字產生興趣。

他會打斷妳,指著那個字饒有興趣地問妳:“這是......”,這時候家長們壹定不要生氣,而是要為孩子對學習感興趣而欣喜。

這時,我們要將這段話重新讀壹次,並告訴孩子ta感興趣的這個字怎麽讀。

之所以重復那段文字,除了要確認孩子需求外,也是讓想通過重復,幫助孩子在具體語境中理解文字的意思、用法、讀音,這樣有助於深刻記憶。

除此以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能理解抽象的概念,卻很容易理解具象化的事物。

所以我們在教孩子認字的時候,也要遵循孩子的發展規律和成長特點。

我記得有壹次,,遇到“山”字時,我認為可以讓孩子了解下這個字。於是就故意多念了幾遍。

發現孩子很感興趣,於是我立馬告訴ta:“這是大山的‘山’。大山咱們都見過是吧?妳看這個‘山’字像不像三座大山挨在壹起?”然後我指著三根豎線說:“”這是壹座山、這是第二座、這是第三座。”

這種形象地聯系,孩子很快就能理解並記住。

有趣的是,為了幫助孩子理解,我還拿來“某夫山泉”的瓶子,讓孩子觀察上邊畫的山。

那上邊三座大山高高聳立,山頭尖尖的,恰好組成壹個“山”字。

而這個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孩子果然對這個字印象深刻。

4. 遊戲 化

這裏說的 遊戲 化,可以是“具象化”的延伸。

除了讀書,門頭房、商場、超市、公園等各個地方,都是學習的好場所。而且“生活處處皆學問”,所以我們有壹雙發現的眼睛,有壹顆熱愛學習的心,就壹定能在普通的生活中,學有所成。

而且這些場所裏的文字, 通常配有非常形象地圖片,這就為認字做了鋪墊。

比如,我們走在路上,發現“安全出口”指示牌,就可以“腳”讀:“這是‘安全出口’四個字。”

說完,將嘴巴嘟起來(盡可能跟“口”的形狀相近),接著說:“妳看嘴巴的形狀是不是跟‘口’壹樣?”

這時,孩子壹定會答應,咱們就可以告訴ta,咱們的嘴巴也叫“口”。

等孩子有了基本印象,我們可以鼓勵ta,再去找壹下有沒有別的“口”或“安全出口”。

這種 遊戲 的方式,是孩子比較喜歡的,而且通過 遊戲 的方式,不僅讓孩子心生歡喜,也能幫助孩子牢牢記住壹些字。

市面上有識字卡等教具,有的家長也在用,長期堅持,會有壹些成效,但相比以上幾條具體例子,缺少了壹些樂趣、形象和生動,機械記憶的效果遠遠不及生活場景化的實踐。

而且著名作者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孩子》壹書中,發現老師也是這樣教授自己的孩子,而且效果很好,因此更加篤定這幾種方式是切實可行的。

所以,期待看到此文的家長們,可以積極操練起來,相信壹定會有收獲的。

最後,還想提醒爸媽們,教育孩子是壹輩子的事情,需要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個性特點來“因材施教”,切勿揠苗助長或操之過急,那樣只會增加孩子的負擔,並不利於孩子終生的發展。

您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