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君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楊貴妃的幹兒子河東節度使安祿山發動叛亂,次年,他帶領的叛軍以勢如破竹之勢攻破潼關,危急之中唐玄宗帶著楊貴妃以及唐朝大臣倉惶逃出長安,當慌亂出逃的大軍來到馬嵬驛時,唐玄宗之子李亨與當時的龍武衛大將軍陳玄禮兩人聯手發動叛亂,那麽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重要時刻,身為太子的李亨不但不思要幫助唐玄宗平定叛亂而是選擇奪位呢?
其原因如下,因為儲君之爭李亨與宰相李林甫關系緊張,奪位他便有解決與他長久以來的積怨,李亨看似是在發動奪位兵變,實則是他無奈的自保手段,朝中大臣認為安祿山發動叛亂是唐玄宗壹手造成,他的統治地位動搖,讓李亨覺得是自己機會來了。
因為儲君之爭李亨與宰相李林甫關系緊張,奪位李亨便有能力解決與宰相長久以來的積怨開元二十五年,在李林甫和武惠妃兩人的合謀之下原太子李瑛被廢殺,時任唐朝當時的宰相的李林甫極力推薦李琩接任為李瑛之後的新太子,但是唐玄宗卻想要立年長的李亨為太子,皇帝有意,身為宰相的李林甫自然不敢多言,於是李亨從忠王搖身壹變成為儲君。
李亨被立為太子,壹直極力反對的李林甫開始感受到壓力,不過身為宰相,他雖然不敢得罪皇帝,不過對於壹個小小的太子他還是不放在眼中的,於是擔心未來遭到清算的他不願意看到李亨羽翼豐滿,開始處處針對他,幾次三番想要唐玄宗廢掉李亨,李亨也感到李林甫對於自己有莫大的威脅,這樣壹來兩人開始互相針對,積怨頗深。但李亨又只是儲君手中權力沒有那麽大,無法完完全全清算李林甫,只能壹直蟄伏,終於他等到了機會,在安祿山發動叛亂,無人顧及到他的時候果斷發動奪位兵變,因為這是他唯壹的機會。
李亨看似是在發動奪位兵變,實則是他無奈的自保手段前面也說到過,李亨在成為太子儲君之前,他只是壹個小小的親王,雖然後來搖身成為太子,但是他的地位也十分尷尬,在朝廷上有反對他的宰相李林甫和後來接替李林甫成為宰相的楊國忠反對,在皇帝面前,皇帝還健在,他又不敢擁有過大的勢力,因為這樣會引來皇帝的忌憚,自身方面也是小心翼翼,不敢有半點差池,生怕有天自己的太子位置不保,也被唐玄宗廢殺。
長期以來的處處小心和如履薄冰自保狀態讓李亨心中悄無聲息的埋下壹個造反的種子,只是壹直差壹個合適的時機,而這個時機終於在天寶十四年,安祿山發動叛亂的時候來到,於是他趁機發動奪位兵變,做最後壹博。
朝中大臣認為安祿山發動叛亂是唐玄宗壹手造成,他的統治地位動搖,讓李亨覺得是自己機會來了白居易《長恨歌》有雲“春從春遊夜專夜,從此君王不早朝”十分生動形象的說出了天寶年間唐玄宗沈溺於楊貴妃的美貌之中,而荒廢了朝政導致政局動蕩,讓安祿山有機會發動叛亂,於是朝中大臣多有責怪唐玄宗的意思,動搖了他的統治基礎,讓身為太子卻提心吊膽的李亨覺得是自己奪位的大好機會,進而發動了奪位兵變。
總之,壹句話,自古最無情是帝王家,太子李亨發動奪位兵變離不開李林甫、楊國忠等人對他的壓迫,更離不開唐玄宗李隆基對他猜疑和忌憚,因此奪位也只是他采取的壹種自保手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