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家長為哄孩子開心,竟徒手拔下孔雀羽毛引眾怒,文明出遊就這麽難嗎?

家長為哄孩子開心,竟徒手拔下孔雀羽毛引眾怒,文明出遊就這麽難嗎?

河北秦皇島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布了壹段視頻,在某景區內壹女子為哄娃竟然硬拽下孔雀壹根羽毛。孔雀明顯受到驚嚇,壹下飛到了圍墻上。

視頻在網上傳播開後,網友紛紛表示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榜樣,這樣做太過分了。然而這壹女子的行為並非孤例,在動物園遊玩時,有拿胡蘿蔔砸黑熊的,有給狼餵雜草、雪糕棍的,還有給大象餵塑料袋的,為什麽很多人都做不到文明旅遊呢?為什麽景區遊客不文明現象會頻發?該怎麽才能徹底根絕呢?

公民受教育程度決定了素質高低

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相對差的人普遍素質要高。景區不文明現象多半是發生在文化程度較低的人身上。比如: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大聲喧嘩吵鬧、不遵守公***秩序、采摘花木、亂寫亂刻、不愛惜文物和到處吸煙等,甚至還有到處大小便。

在旅遊過程中上述行為幾乎每個景區屢有發生,可從主觀和客觀上找原因,客觀的原因是壹些景區管理混亂,只顧賺錢,忽略了為遊客提供便利設施。公***環境衛生較差等,主觀因素是主要原因,雖然是個別行為,但卻影響和破壞環境衛生,不僅影響了其他遊客的旅遊體驗,嚴重點說有損國格,損害了國人形象。

旅遊不文明行為存在的原因

我國旅遊消費教育工作長期滯後,造成國人旅遊素質普遍較低。旅遊活動作為壹種獨特的生活方式,其最明顯的特征在於異地性和暫時性,它主要體現在旅遊中遊人道德感較低,責任約束力不夠,占有意識外顯等特點。

而由於中國在旅遊者消費教育工作的長期滯後,致使我國公民在旅遊消費理念、旅遊文化素養、旅遊技能及習慣等各個方面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成為不文明旅遊行為產生的根源。旅遊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旅遊者要明白自己感受到的東西並不屬於個人,更加不屬於自己,而是屬於公眾,任何個人沒有權力也不應該去破壞或占有。

這是壹個基本的道理,每壹位旅遊者都應在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時養成這種意識,如果大家都能認識到公眾東西的重要性,那麽就不會有那麽多人去據為己有,隨意丟棄廢物,“到此壹遊”“西湖洗腳”等現象多源於此。

如何避免不文明的旅遊行為

完善景區設備,多做文明宣傳提示,同時景區的相關負責人也應該做到盡職盡責。在景區,我們常常會在路旁看到或多或少的垃圾,有時還是成堆的放置,很多的遊客因為壹時找不到垃圾桶,垃圾拿在手裏嫌不方便,看到地上有垃圾,便出現的從眾的心裏,“反正別人可以扔,我也壹樣可以扔在這裏”。

為了不讓這樣的情況出現,景區應該多放置垃圾桶,多建立廁所,完善相關設施,以方便遊客。同時應該建立相關的保護環境小組。在這同時,我們應該做到自覺遵守景區的相關規則,做到自律守紀,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